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选协同软件 防忽悠经典三招(一)
2010-12-08 09:19:52 来源:慧聪安防网讯 作者:【
关键词:选协同软件 防忽悠
 
选协同软件 防忽悠经典三招(一) 如果你是一位从事采购业务的人员或者你是一位企业的管理者,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烦恼:公司要实现信息化,老板交代尽快上一批管理软件。打探一下发现市面上协同管理软件各种品牌鱼龙混珠,挑选的余地大了可风险也高了;各个品牌的销售员..

选协同软件 防忽悠经典三招(一)

  如果你是一位从事采购业务的人员或者你是一位企业的管理者,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烦恼:公司要实现信息化,老板交代尽快上一批管理软件。打探一下发现市面上协同管理软件各种品牌鱼龙混珠,挑选的余地大了可风险也高了;各个品牌的销售员们隔三差五的上门拜访、电话推销,愣是把一个产品生生的妖魔化,让你分不清信息的真伪。最后终于千挑万选了一套,可用了没几天,底下部门就开始纷纷反映这问题那问题,最后在大家一片埋怨声中“信息化的脚步”停止了,你悲剧了。
   想必这种情况在如今管理软件的市场上以是屡见不鲜了。要想成功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协同办公管理软件,必须练就一身”真功夫”—— 防忽悠的真功夫。那么如何练就这套“真功夫”?秘笈又在哪里?下面先向大家传授最重要的前三招:
  1. 经典忽悠一:
  我们的产品可以解决企业协同办公的个性化需求,简直就是为您的企业量身打造的。
  防忽悠秘笈:
  个性化产品是“小姐命”,价格贵危险系数高维护成本大,买得起养不起。
  目前用户在选择协同软件时一般有三种选择:标准化产品,个性化(项目化)开发,产品+二次开发(局部定制)。对于大多数组织而言,项目化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开发、优化的周期也相对较长,很难进行后续的标准升级,维护成本较高,也很容易因技术人员或供应商的变动而引发风险。产品化+二次开发的形式对于很多企业来讲也是高成本和高风险的,如果产品化的技术架构不支持模块扩展,那么用户只能以调整架构从而放弃标准升级为代价。为多数用户所接受的是标准化的协同软件产品,它集合了厂商多年积累的客户应用经验,更是设计了由需求流程、概念设计、构架设计、程序代码、测试流程、销售、实施交付、售后服务、升级服务等多种岗位的专业人员协作构成专业系统,可以进行持续的服务与升级,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虽然产品化存在不能一次满足用户所有细节需求的缺陷,但无数案例验证二次开发最好也不要轻易去做,因为这其中的开发和维护成本是相当高的一笔数目。假如你的企业原本一至两个人就可以完成日常的系统维护,如果做二次开发,那就得增加人手。而且其中关键的人员还不能发生变动,万一发生调整,后面的人根本就接不上手,这个成本就翻了不止好几倍。所以企业或组织一定要在充分评估二次开发的必要性、业务需求的迫切性和开发维护成本之后慎重决定。
  2. 经典忽悠二:
  我们产品的功能版块相当的齐全,您买它绝对超值。
  防忽悠秘笈:
  功能多固然好,可是企业日常办公中根本用不到,算一算,花那么多钱买那么多“鸡肋”功能闲置着,真正平均到每一个常用功能身上的成本是不是更多了呢?无形中让成本翻了好几番,。更可怕的是很多“大忽悠们”只求全不求精,很可能到头来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绝对是大大的不值!
  近一段时间,英国贝恩管理咨询公司一份调研报告指出,中国企业使用管理软件不满意率高达65%,在国内300多家企业所实施的软件系统中,大约有55%的项目没有达到用户企业的预期目标——充分改善企业营销管理水平、有力提高竞争效率。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除了厂商的原因以外,作为消费者也应该反思。不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一味的贪多是酿成这一苦果的直接原因,最终这颗苦果还得自己吃,得不偿失。据权威部分近期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协同软件在企业中的主要应用大分布在这五方面:企业内部的及时网上交流沟通(27.8%)、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21.6%)、支持即时的文件资源共享和交流沟通(21.2%)、实现信息、资源、人员、流程的随需而应(15.2%)、各种系统的集成(13.5%)。公布这些数据给大家,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协同软件的价值在与使用,使用频率高了企业获得的价值自然就大,钱也就没白花;一大堆功能看着挺花俏,可一半以上都用不上,这钱就真的是花了也白花。惟有想清楚看明白企业或组织真正需要什么,才能在面对忽悠时保持清醒头脑,不吃亏上当。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解析ERP和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智慧企业工程”首发长沙九思OA..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