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为什么标准在物联网中很重要?
2020-08-12 16:32:00 来源:千家网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随着物联网应用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企业如何跟上发展步伐就成了问题。 “我们要确保我们的解决方案能够在未来很多年内运行并得到支持,”海格集团首席软件架构师Mathieu Creteau说。电气公司依靠行业标准来跟上快速多样化的物联网格局。
  随着物联网应用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企业如何跟上发展步伐就成了问题。 “我们要确保我们的解决方案能够在未来很多年内运行并得到支持,”海格集团首席软件架构师Mathieu Creteau说。电气公司依靠行业标准来跟上快速多样化的物联网格局。
  本文中,Creteau分享了有关标准优势的见解,并解释了企业如何利用它们。
  促进物联网发展
  OSGi是Hager基于标准的方法的重要支柱。OSGi框架指定了基于Java的模块化软件体系结构。模块化意味着应用不再被视为一个软件。而是将它们拆分为捆绑包(软件模块),这为物联网开发带来了很多优势。
  “OSGi允许我们重用已经可用的组件。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多样性,我们使用它变得或多或少是强制性的。” Creteau说。除了能够将功能从一种解决方案移植到另一种解决方案之外,Creteau还看到了OSGi促进物联网开发的其他方式:其模块化结构使Hager的开发人员可以并行处理应用的不同方面,这使得效率提高。
  此外,可以相当快地添加新功能,这有助于将来的应用。 “Java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开发者社区。这样一来,通常很容易找到新的开发人员。”
  Hager在实践中如何使用OSGi? Creteau以该公司为奥迪开发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为例。该系统用于通过协调房屋中的电流并提高充电过程的效率,将Audi e-tron集成到智能家居基础设施中。
  作为家庭能源管理的专家,Hager之前已经实现了基于OSGi网关的解决方案。有了Hager Energy,他们拥有了一个能够与壁挂箱和其他内部用电者或提供者进行通信的系统,例如光伏系统。借助OSGi,Hager可以在其新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中重用此解决方案中的组件。 “我们能够利用已经拥有的核心解决方案,并轻松地将功能移植到新系统中。”
  确保互操作性
  互操作性是吸引Hager使用标准的另一个方面。 Creteau认为互操作性是不同市场参与者之间成功合作的促进者。
  “即将出现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因此,拥有与他人兼容的系统对我们至关重要。这些标准使我们能够顺利地将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与不同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集成在一起,从而改善最终用户体验。”
  EEBUS是其中一种促进互操作性的标准。该规范由与智能家居领域相关的70多家公司组成的联盟定义。他们的目标是:使来自不同供应商的设备使用相同的语言,从而彼此兼容。 EEBUS在Hager为奥迪开发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那里,它确保了来自不同制造商的所有不同组件都能很好地协同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好处,因为如果需要单独的解决方案以使不同组件彼此兼容,则建立这样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将更加困难。
  类似于EEBUS,KNX还致力于确保互操作性。该标准围绕电气设备的联网。Hager是KNX的主要支持者,并对其进行了广泛使用。例如,Hager的家庭自动化系统domovea建立在KNX之上,并将KNX组件、IP摄像机和IoT设备集成在一个平台上。系统允许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来控制家中的设备,例如百叶窗或灯光。也可以设置家庭自动化规则并创建家庭自动化方案。但是,KNX并不是Hager为domovea使用的唯一标准。随着domovea V2的最新发布,该系统现在也完全基于OSGi技术。
  标准是必经之路
  简化开发流程或确保互操作性等方面是使物联网中的标准必不可少的原因。 它们为多样化的物联网领域带来了秩序,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Creteau所说:“我们希望尽可能地支持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我们不想总是从头开始,而看到我们以前的工作已过时。” 因此,借鉴成熟的标准是Hager的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物联网生物识别技术在工作场所中..
下一篇物联网、区块链与能源行业的未来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