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安防集成应用系统”重塑社区管理模式
2019-08-23 17:16:24 来源:安防展览网 作者:【
关键词:智能安防
 
AIOT技术的日趋成熟,助推智慧社区项目快速落地,但同时也为产品开发带来多种协议标准的抉择,导致当下各厂商智能硬件难以相互兼容协同发展。因此,能够集成社区各子系统,打通社区数据孤岛,并以互联网数据化方式,实现对社区智能化调控和管理,成为突破当下智慧社区建设的关键。
  如何以“安防集成应用系统”重塑社区管理模式?
 
  AIOT技术的日趋成熟,助推智慧社区项目快速落地,但同时也为产品开发带来多种协议标准的抉择,导致当下各厂商智能硬件难以相互兼容协同发展。因此,能够集成社区各子系统,打通社区数据孤岛,并以互联网数据化方式,实现对社区智能化调控和管理,成为突破当下智慧社区建设的关键。
 
  近几年,国家出台密集政策,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例如2014年住建部出台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中提出:到2015年在全国建100个智慧社区试点、到2020年50%的社区智慧化,各省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助推智慧社区项目落地。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竞相参与到智慧社区建设大部队,进而掀起国内智慧社区建设的狂潮。
 
  “安防集成应用系统”重塑社区管理模式
 
  而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智慧社区的设计理念、技术实现、智慧应用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强了智慧社区落地的可能性,以及产品应用的实用性与便民性,大大扩展了安防产品的应用,为建设高效、延展性高、推广快、居民舒适性高的智慧社区起到很大作用,同时把智慧社区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提到新的高度。不过,AIOT技术侧重于对社区设备的智能化改造,而在智慧社区业务层和终端层级,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运营平台,则打通了社区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且正在重塑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
 
  从“安防”角度看智慧社区建设的理念
 
  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的新理念,主要通过技术手段赋能社区管理和服务,目的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其中,安全无疑是社区的基本功能,也是当下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需求。现阶段,智慧社区建设也大都是以安全为切入和主导,进而推动整个智慧社区建设快速发展。
 
  安全是安防领域的重要课题,从安防角度来看,智慧社区建设主要是将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深入社区场景应用中,并通过视频监控、人脸识别、可视对讲、门禁、车辆识别、消防感知、周界报警、电子巡更、家庭报警等子系统,组建起整个小区前端物联网感知数据资源池。并通过大数据社区运营平台,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人工分析,实现对社区中的人、车、物、设备实时检测与管控,进而创新社区的管理模式和增强物业服务能力。
 
  简而言之,安防企业眼中的智慧社区建设,即是依托以视频为基础的多维感知系统,把社区治理中所需的各类数据,通过视觉和传感采集后统一汇聚,实现使社区管理者、用户、街道、公安形成信息交互,达到整个社区高效运转。但不可回避的是,更深层次的场景融合、更简单易布设的系统架构等问题仍然存在,后期也期待行业共同努力,逐步完善。
 
  打通软硬通道 形成全息化多维感知网络
 
  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数据资源无疑是实现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基础,而数据资源无疑是采集自社区各类视觉设备、传感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来自上层应用端的数据信息。打通软硬数据通道,形成社区全息化的多维感知数据网络是当前建设智慧社区的基础条件。因此,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如何采集并汇聚分布于小区成千上万个传感器硬件设备的数据,是安防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
 
  不过,现阶段从事智慧社区建设的企业非常多,他们对社区安防系统建设的理解差异很大,造成当前智慧社区相关安防产品并没有通过公安部门认可的第三方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检测。甚至,很多参与企业没有按照有关的安防规范进行专业设计,还有一些物联网产品在感知、通讯模块上也没有认证标准或入网证明、频率资源准入等。这些因素造成社区内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普遍质量参差不齐,功能差异大,通讯协议不通用,无法相互兼容等等,给实际落地应用增加了难度。
 
  比较乐观的是,国家各城市在智慧社区建设标准方面正在逐渐完善,例如由上海广拓参与起草的上海地标DB31/T294-2018《住宅小区智能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代替DB31/T294-2010)》已于8月1日正式施行。新标对上海市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设计施工等进行了明确要求,其中对智能安防集成应用系统基本功能进行了明确的标准规定,包括应具有智能模组控制功能,应采用服务器架构模式,通过权限设置对不同职能提供不同应用等,全方位的建设规定,使社区建设迈向规范化、实用化、低成本化,更为智慧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与迭代升级预留了发展空间。
 
  在汇聚多维感知数据方面,智能安防应用系统的集成功能至关重要。集成应用系统必须在产品标准趋向统一的基础上,无缝集成视频监控系统、车辆识别控制系统、人行通道控制系统、泛感知探测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非机动车管理系统等社区内的泛感知系统,并利用布设在小区各个角落的传感器,全天候获取信社区各要素数据,实现对各泛感知系统的数据对接,打破社区内信息孤岛的问题,解决了社区各系统间不连通、孤立运作、联动困难、操作繁琐的难题,并且可自感知、自判断、主动决策,大大提高了社区系统的集成程度,使信息和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共享。
 
  互联网数据化手段 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毫无疑问,通过设备感应、数据汇聚、挖掘、分析,最终产生有建设性的决策依据,是智慧社区发展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随着未来智慧社区的平台和通讯协议逐渐统一标准,不同厂商系统均可连接至平台,同时设备和服务越来越智能化,有效实现社区广泛信息的全面化、精细化特定信息分析。不过,通过安防产品前端设备和传感器汇聚的海量数据,只是简单的聚合,数据交互、深度挖掘分析、集中管控、智能化判断等还需依赖于大数据智慧社区运营平台来进行。
 
  大数据社区平台主要是服务于业务应用,实际上是智能安防集成应用系统平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安防集成应用系统通过网络专线、互联网等各种传输方式,提供了与上级平台(含街道(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系统、所属派出所大数据实战应用系统、重点单位内保信息化系统、本市技防工程监督管理系统、各涉及公共安全的运行数据资源信息化系统)进行集中数据交互、应用等功能,对社区内的事件进行处理、上报、反馈等应用,为政府决策和网格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推进社区管理和居民生活智能化。
 
  平台可展现出“一标六实”标准社区要素信息,包括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安防设施、实有力量和装备以及实有警情等,公安政府部门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小区各要素信息,实现数据的高度可视化。并且各级平台共用同一坐标确保警情传递时坐标的准确性,方便警务人员准确无误地精确警情发生地点,精准处置。
 
  例如,当社区周界报警系统感知到人为攀爬,平台GIS地图即刻显现入侵地理位置闪烁,保安及警务人中员可直接查看报警点位联动的摄像头,现场视频画面在平台上弹窗显现,人脸识别系统对人员进行初步数据匹配,保安手持终端接收报警位置信息,即刻处理。当然,不同事件处理需与多硬件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但平台作为数据中心,总能在第一时间按照预设进行自动化智能数据处理。
 
  另外,基于 3D可视化界面操作,设备点位实现一览无余,物业部门可以便捷对社区各要素进行智能化调控和提供服务。通过平台集中处理海量信息和社区物业感知,提高了物业管理人效,降低了物业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应用,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如居民可通过APP终端等实时查看社区关注地点的视频;可将小区内各问题进行反馈上报等等。
 
  总结:
 
  以AIOT技术为主要特证的新型智慧社区建设,必须围绕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社区生活来建设。通过集成应用系统平台集成社区各子系统,对社区内万物状态的信息实时收集、分析、处理,解决传统社区中管控繁琐复杂、社区安全漏洞大、管理人力投入大等实际问题,提升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和合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为物业、街道、公安部门提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助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作为参与智慧社区的安防企业,首先是确保提供产品和系统符合国家城市行业标准,这是基本功。另外,从整个智慧社区发展来看,需要企业在竞争合作中不断协同发展,共同努力推进智慧社区项目落地。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四类玩家齐聚安防市场 新玩家该如..
下一篇大华股份助力诸暨枫桥创建“枫桥..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