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物联网加速生物科技低温存储行业“智能+”进程
2019-03-22 10:20:16 来源:21财经 作者:【
关键词:存储
 
三百多年前,瓦特发明蒸汽机,工业文明时代到来,人类社会追求的温度越来越高;而如今,生命科技时代激发了人们对低温领域的更深入探索,追求的温度不断降低,从日常生活的食材存储,到血液、疫苗和生物试剂的保存,再到生物样本服务转化医学的探索等,通过低温存储技术,无论对生物科技的应用研究,还是自然生命的延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百多年前,瓦特发明蒸汽机,工业文明时代到来,人类社会追求的温度越来越高;而如今,生命科技时代激发了人们对低温领域的更深入探索,追求的温度不断降低,从日常生活的食材存储,到血液、疫苗和生物试剂的保存,再到生物样本服务转化医学的探索等,通过低温存储技术,无论对生物科技的应用研究,还是自然生命的延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数据显示,2017年生物科技低温存储行业全球市场容量60亿元左右,每年仍以10%-15%的速度发展,新兴市场的发展速度达到20%以上,生物科技低温存储行业的市场空间巨大。

  低温存储智能化水平低制约行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医疗支出逐年增加,行业对生物科技低温存储的节能性、安全性、便捷性需求也不断增大,特别是在生物样本、血液、疫苗等生物制品安全存储等领域。从节能性突破方面,以海尔生物医疗为代表的中国低温存储行业创新者,凭借碳氢变频技术,其大容量容积端产品的日均耗电量已经率先低至个位数,超越了国外品牌。较大提升了用户使用场景的节能环保体验。

  而整体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水平较缓慢。目前,用户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频繁地开关门,使血液、疫苗和生物样本时常暴露在空气中,对物品的质量安全存在一定影响;血液、疫苗和高值试剂等的存取管理仍然依靠人工,出错情况偶有发生,并无法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安全管理无从谈起。

  不仅如此,在传统超低温存储中,设备孤立和初级的单向存储模式,增加了管理的繁琐性,面对海量生物样本,每次存取都需要翻箱倒柜,耗时又易错;当出现问题时,也只能通过人工电话报修,在物物互联的时代下,极大的降低了用户的交互体验。因此,生物科技低温存储行业应考虑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创新,以改变单向的粗放管理,实现安全、便捷高效的管理升级。

  物联网与生物科技低温存储的碰撞

  随着国家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下游商业模式的完善,物联网不仅在零售、家居、制造、工业等领域开始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与医疗设备、生物科技等领域更是进一步融合。据《2018物联网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中期物联网总体产业规模已达1.2万亿。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到,要深化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加快行业规制改革,促进智慧医疗产业落地。在2018年关于“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意见中也提到要实现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大力提升医疗机构信息化应用水平。

  行业专家分析,物联网技术与生物科技低温存储融合,产生新的行业需求。在血液临床应用领域,血液存储设备匹配物联网技术,实现血液信息的全流程追溯和冷链监管,可以将血液前移到手术室、病房等,随取随用,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在疫苗安全接种领域,物联网创新建立了疫苗安全全流程可追溯体系,让每一支疫苗从出库,到接种全过程均有迹可循,为儿童接种筑起安全屏障。在生物样本管理领域,物联网创新实现了人、设备、样本三者的双向智能交互,带来更快捷、更准确的样本存取体验服务,为科学家节约宝贵的时间,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而这一切,都是海尔生物医疗在物联网时代的创新探索。通过在全球低温存储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优势,率先实现物联网+生物科技创新转型,领先定义了生物科技行业的智能物联场景模式,涵盖血液网、疫苗网、生物样本库、试剂药品网、生命科学实验室五大领域。通过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与生物科技行业融合,引领全球生物科技行业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存储芯片越来越紧俏,中国企业该..
下一篇为什么存储器会成为阻碍AI发展的..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