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在2025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将实现5G RedCap规模覆盖
2023-09-01 17:46:20 来源:网络 作者:【
关键词:5G RedCap 5G
 
5G RedCap是5G实现人、机、物互联的重要路径,作为5G演进的标志性技术,5G RedCap通过对5G带宽和天线进行轻量化设计,大幅降低了5G芯片的复杂度,成为降低5G行业模组、终端成本的关键突破口。

5G RedCap是5G实现人、机、物互联的重要路径,作为5G演进的标志性技术,5G RedCap通过对5G带宽和天线进行轻量化设计,大幅降低了5G芯片的复杂度,成为降低5G行业模组、终端成本的关键突破口。

日前,为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大力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起草了《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从产业、技术、终端、芯片、应用等各个方面做了规定。

2025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 RedCap规模覆盖

其中提出,到2025年,5G RedCap产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融合应用规模上量,安全能力同步增强。

5G RedCap技术产业稳步发展。5G RedCap标准持续演进,技术能力满足多样化场景需求。形成一系列5G RedCap高质量产品,打造完整产业体系。推动5G RedCap芯片、模组、终端等产业关键环节成本持续下降,终端产品超过100款。

5G RedCap应用规模持续增长。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 RedCap规模覆盖,5G RedCap连接数实现千万级增长。5G RedCap在工业、能源、物流、车联网、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应用规模持续提升。遴选一批5G RedCap应用示范标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打造5个以上实现百万连接的5G RedCap应用领域。

5G RedCap产业生态繁荣壮大。建设面向5G RedCap产业发展的技术和应用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

七大主要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工信部从标准、产业体系、网络能力、应用创新、行业应用示范标杆、生态环境和安全保障七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任务规划。

一,推进5G RedCap标准制定。制定基于3GPP R17版本的5G RedCap相关行业标准,明确相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等。支持产业各方积极参与3GPP R18及后续版本5G RedCap的国际标准制定,增强面向大连接物联场景的技术能力。

二,构建5G RedCap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推进5G RedCap芯片、模组、终端、网络、仪表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快 RedCap与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5G LAN(局域网)等5G增强功能结合,满足不同行业场景应用需求。发挥基础电信企业现网优势,推动5G RedCap技术测试和应用验证,通过场景适配加速商用落地。丰富终端类型和产品形态,开展5G Inside等生态活动,提升5G RedCap终端产品应用兼容性和行业认可度,推动5G RedCap芯片、模组成本下降,加快终端商用落地和推广。

三,加快5G网络RedCap能力升级。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分阶段分区域推进5G RedCap商用,加快主要城市实现5G RedCap连续覆盖,提升广域物联业务连续性和可靠性,支撑更多应用场景接入。推动行业虚拟专网应用5G RedCap技术,完善5G物联能力,更好适配行业特点和满足应用需求。

四,积极开展5G RedCap应用创新。围绕产业数字化、治理智能化、生活智慧化等方面,加快探索5G RedCap应用,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动5G RedCap在无线传感、设备控制等生产环节应用,打造更多面向工业、能源、物流、港口、车联网等领域的场景化解决方案,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5G RedCap与数据采集、视频监控等融合创新,加快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促进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推动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新型终端向5G RedCap演进升级,助力个人应用创新不断涌现。

五,打造行业领域 5G RedCap示范标杆。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基础电信企业打造模式创新、成效显著、易复制推广的5G RedCap应用示范标杆。通过“绽放杯”5G应用大赛、案例征集、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5G工厂名录发布等活动,聚集优秀案例和资源,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各行业应用创新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实现百万连接的5GRedCap应用领域。

六,构建融通发展的 5G RedCap生态环境。鼓励基础电信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发挥产业优势,推进5G RedCap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培育一批5G RedCap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发挥IMT-2020(5G)推进组引导作用,持续推进规范制定、技术测试等相关工作,加快5G RedCap产业成熟,推进5G RedCap具备商用条件。依托 5G 应用产业方阵,推动各5G创新中心搭建 5G RedCap 应用测试床,提供技术咨询、测试认证、供需对接等公共服务。

七,提升5G RedCap安全保障能力。推动5G RedCap安全与技术、应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围绕5G RedCap产品新特性,加快终端、网络、平台相关安全标准研制,加强5G RedCap上线和试商用前的安全风险评估,加快推动态势感知、威胁监测等安全能力落地应用,提升5G RedCap安全保障能力。鼓励5G RedCap安全相关检测工具、服务平台等研发,推动优秀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复制推广。

激活5G市场 运营商推动5G RedCap的商用落地

日前,中国移动携手产业链十余家合作伙伴发布了5G轻量化技术RedCap“1+5+5”创新示范之城。根据规划,RedCap“1+5+5”创新示范之城包含1个产业集群创新中心、5个技术创新之城和5个应用示范之城。其中,产业集群创新中心位于重庆,依托中国移动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为产业链生态伙伴提供RedCap测试验证、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服务;技术创新之城分别位于上海、广东广州、浙江宁波、湖南岳阳和湖北十堰,构建了最大规模、最全产业、最多场景的试验网,覆盖全球主流通信设备厂商以及高通、联发科、移远、鼎桥等模组芯片厂家;应用示范之城则位于浙江杭州、江苏苏州、福建宁德、浙江宁波和广东深圳,打造了视联之城、工业之城、海域之城、园区之城和新兴业务之城,探索新应用、培育新业态,树立了一批RedCap标杆项目,引领行业应用创新。

另外,中国移动还牵头及联合牵头RedCap通用模组等6项CCSA行标,发布了业界首个RedCap技术白皮书,并撰写了业界首本专著《5G Redcap技术标准详解:低成本终端设计,打开5G物联新世界》,形成了企业、行业和国际核心标准的全面布局。以及成立了6支RedCap产业链编队,完成了业界首批RedCap技术试验,率先完成了5家网络主设备厂商规模试验。

在即将在杭州召开的亚运会上,就可以体验到中国移动基于5.5G网络的RedCap摄像头应用,在5.5G网络的加持下,RedCap摄像头清晰度和低时延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中国移动表示,预计到2023年年底会有50+款终端上市,支撑智慧安防、智能制造、智慧电力、智慧港口等一系列行业应用的商用部署。

除了中国移动,其他运营商和厂商也在5G RedCap规模化商用化的路上不断前进。今年3月份,中国电信携手华为等产业合作伙伴发布《中国电信5G RedCap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份由十八家芯模端和网络设备厂商参与编写的《白皮书》,从产业进展、技术特性、终端需求、行业应用等层面绘制了一幅轻量级终端(RedCap)从宏观发展到实践落地的全景图。

今年5月,中国联通携手行业伙伴重磅成立业界首个5G RedCap产业联盟并发布了业界首款5G RedCap OpenCPU模组和3款行业终端。与此同时,在RedCap场景化落地研究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还全面启动“5G RedCap轻联万物2025”行动计划,拟在2025年前完成150个行业客户项目的商用落地,实现工业、电力、视频监控等5G专网行业场景的全面覆盖。

中国广电也在行动。日前,中广电移动网络有限公司联合行业伙伴完成了RedCap技术端到端能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广电5G相关频段的网络及终端设备RedCap功能已齐备、性能达到预期,产业链已具备商用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5G推动工业网络转型升级
下一篇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