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中国移动赵丹怀:5G行稳致远,创新加速前行
2022-11-18 10:33:27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作者:【
关键词:中国移动
 
11月16-17日,中国5G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本次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办,来自政、产、学、研各界500余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5G领航新基建,构筑发展新底座”主题,分享最新成果与观点,展示5G应用创新。
  11月16-17日,中国5G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本次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办,来自政、产、学、研各界500余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5G领航新基建,构筑发展新底座”主题,分享最新成果与观点,展示5G应用创新。中国移动紫金(江苏)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赵丹怀在主论坛发表“5G行稳致远,创新加速前行”的主题演讲,系统全面地提出了5G网络演进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
  赵丹怀介绍,作为全球5G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中国移动积极打造覆盖全国、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5G精品网络。截至目前,中国移动累计开通5G基站超125万座,约占全球5G基站的三分之一;5G网络用户数已超2.92亿,约占全球40%以上,5G用户DoU与ARPU远超移动业务平均值。在做好5G网络建设的同时,中国移动始终坚持标杆引领,携手行业龙头,探索5G创新应用。面向个人消费领域,打造“5新”全场景特色内容体验,率先试商用全球首个5G新通话;面向垂直行业领域,打造超300个5G龙头示范项目,落地超11000个5G商业案例,在18个重点行业进行规模复制和发展,实现多个业界第一的应用场景突破。推动5G融入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赵丹怀认为,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新业务的不断涌现,未来应用需求将主要从四个方面驱动5G技术持续演进和发展:
  一是性能卓越化。随着XR、云游戏、超高清视频等业务的不断发展,对网络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移动针对5G+XR、单播/多播/广播等关键技术进行创新研究,提出X-Layer跨层融通技术和MBS组播广播技术,提升多媒体业务体验,加速5G网业融合,满足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的业务发展需求,提供高质量保障,为用户构筑一张极致体验的5G网络。
  二是成本精细化。随着5G网络的不断发展,家庭、商铺、行业等场景的对低成本优质网络的诉求日渐增加,中国移动创新研发小巧高效的一体化基站、推动RedCap技术和标准成熟,快速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5G服务,加速5G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和渗透。
  三是连接泛在化。随着DICT技术发展,万物互联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扩展,地面和卫星网络逐步趋于技术融合。中国移动一方面积极构建高中低轨协同的手机直连天地一体网络,并不断推动地面蜂窝和卫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手机直连卫星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创新研发无源物联技术,在地面构筑超低功耗、超低成本的连接,实现最泛在的移动连接、最丰富的CHBN场景、最高性价比的网络建设。
  四是行业定制化。面向数字化转型趋势和生产效率提升需求,行业应用场景对5G赋能智能制造领域、加快数字化转型有了更高的期待。中国移动联合产业打造5G工业云基站等系列行业基站,推出云网业一体化极简专网,积极构建统一、弹性、按需、融合的云网算业一体能力,为行业客户提供经济灵活、精准优质的智简行业网,实现5G+行业的深度融合和定制化应用。
  赵丹怀表示,为加快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新的格局,中国移动携手产业合作伙伴发布“5G-A双链融合行动计划”并稳步推进,率先启动5G-A新技术试验,取得众多阶段性成果。今年6月,中国移动联合携手66家产业伙伴共同发布了《5G-Advanced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白皮书》,旨在引领5G演进技术的发展。此外,为全面升级产业链创新合作,中国移动和产业共同构建产业链命运共同体,牵头组建5G创新联合体,发布“十百千万”合作伙伴上链协议,构建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微企业高效协作、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链协同联动体系,为推动数字经济不断深化,支撑移动信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演讲最后,赵丹怀表示:“5G“信息高速”由广至深,未来5G的发展需要构建产业生态,凝聚产业力量。中国移动希望与产业深度融合,与社会各界一道,紧抓历史发展新机遇,共同推动5G技术创新,携手共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移动研究院创新提出基于机器..
下一篇中国移动僵木蠕集中管理平台二期..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