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人脸识别技术能给地铁安检带来什么
2019-11-12 10:46:23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关键词:人脸识别 技术 地铁安检
 
地铁安检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不能只依赖技术手段。只有安检人员认真负责和规范操作,人脸识别技术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地铁安检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不能只依赖技术手段。只有安检人员认真负责和规范操作,人脸识别技术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既需要加强对安检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也需要加强监督和处罚,安检人员才能根据人脸识别技术提供的分类结果,对不同乘客采取不同安检措施,地铁安检才能提高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主任战明辉在10月29日举行的2019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论坛上透露,北京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乘客分类安检。要研究建立人员分类标准,形成对应的人脸库,依托人脸识别系统对乘客进行判别,并将信息推送给安检人员,安检人员据此对应采取不同的安检措施。
  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我国多地的公安、银行、安防、社区、酒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应用范围还会不断扩大,包括将应用于北京地铁安检环节。如果北京地铁安检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比较顺利,其他开通地铁的城市应该也会采用这项技术。
  目前,很多城市地铁安检主要对乘客和乘客携带的箱包进行安检,应用人脸识别技术首先能提升安检效率。使用这项技术实现乘客分类安检后,没有疑点的乘客可以快速通过安检环节,既能帮乘客节省时间,也能降低安检人员的工作强度,从总体上提高安检工作效能。
  人脸识别技术运用于地铁安检,可望让地铁环境更安全。地铁方面对乘客进行安检,主要是基于公共安全考虑,所以安检环节越严格科学,地铁环境肯定越安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精准识别可疑乘客,由此安检人员能够对可疑乘客进行重点检查,从而尽可能把影响地铁安全的因素排除在地铁安检机之外,让地铁里的乘客处于更加安全的环境。
  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能够降低地铁安检成本。现在,地铁方面对乘客进行安全检查的是手持安检设备的工作人员,每个地铁站都有多名安检人员,而一个城市有很多个地铁站,人工总成本必然不菲。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后,由于提高了安检效率,从理论上来说能够降低安检成本,比如可以减少安检人员数量,也有利于提升安检服务水平。
  再有,人脸识别技术还有利于压缩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增强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如果部分犯罪嫌疑人的生物识别数据被采集、被联网,这类人进入地铁安检环节,被人脸识别技术识别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他们不仅无法乘坐地铁,也可能无法坐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处处受限而无路可逃。
  地铁安检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不能只依赖技术手段,还需要安检人员尽职尽责。现在有些地铁站的安检没有统一的规范,比如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地铁站,安检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不一样,有的严格认真,有的简单草率,甚至敷衍了事。有的地铁站在不同的时期,安检人员的态度也大不一样。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效果究竟如何,关键之一取决于安检人员有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能力,其次才取决于运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水平和能力。
  只有安检人员认真负责和规范操作,人脸识别技术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否则效果会打折扣。既需要加强对安检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也需要加强监督和处罚,安检人员才能根据人脸识别技术提供的分类结果,对不同乘客采取不同安检措施,地铁安检才能提高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需要注意到,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效果还取决于面部生物识别数据库(即人脸库)的数据是否健全,以及这些数据在地铁安检环节中是否充分共享——面部生物识别数据库数据越健全,安检环节数据共享更充分,人脸识别技术就越容易识别可疑人员,越有利于实施分类安检。
  地铁安检环节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不免让人产生一些担心,比如担心个人生物识别数据被人为泄露。2018年以来,欧盟以及美国部分城市都通过立法,规范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以保护公民隐私。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还缺少相关立法,亟待加快立法进程,以良法善治确保人脸识别技术在多种公共服务领域用对用好。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20信息通信产业十大技术趋势发布
下一篇存储新时代:利用RISC-V和内存结..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