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虹膜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中的应用
2018-02-06 14:06:37 来源:慧聪安防网 作者:【
关键词:安防领域
 
人眼睛的外观图由巩膜、虹膜、瞳孔三部分构成。巩膜即眼球外围的白色部分,约占总面积的30%;眼睛中心为瞳孔部分,约占5%;虹膜位于巩膜和瞳孔之间,包含了最丰富的纹理信息,占据65%。外观上看,由许多腺窝、皱褶、色素斑等构成,是人体中最独特的结构之一。

  虹膜识别技术是人体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理论上来说虹膜识别是最可靠的生物识术。

  人眼睛的外观图由巩膜、虹膜、瞳孔三部分构成。巩膜即眼球外围的白色部分,约占总面积的30%;眼睛中心为瞳孔部分,约占5%;虹膜位于巩膜和瞳孔之间,包含了最丰富的纹理信息,占据65%。外观上看,由许多腺窝、皱褶、色素斑等构成,是人体中最独特的结构之一。虹膜的形成由遗传基因决定,人体基因表达决定了虹膜的形态、生理、颜色和总的外观。人发育到八个月左右,虹膜就基本上发育到了足够尺寸,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除非极少见的反常状况、身体或精神上大的创伤才可能造成虹膜外观上的改变外,虹膜形貌可以保持数十年没有多少变化。另一方面,虹膜是外部可见的,但同时又属于内部组织,位于角膜后面。要改变虹膜外观,需要非常精细的外科手术,而且要冒着视力损伤的危险。虹膜的高度独特性、稳定性及不可更改的特点,是虹膜可用作身份鉴别的物质基础。

  虹膜识别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可靠性高,虹膜识别有266个生物识别特征,可靠性远高于目前的其它识别技术。

  2.便捷性高,虹膜识别过程无需物理接触,必须要物理接触的指纹,静脉等识别方式较便捷。

  3.安全性高,虹膜识别为活体识别技术,可伪造性较差

  虹膜识别在国内应用上处于刚起步状态,但是已经有不少安防领域应用了虹膜识别技术。

  司法行业应用

  监狱虹膜门禁管理系统

  该系统结合监狱现有的门禁结构,开发出适用监狱管理的虹膜门禁出入管理系统。监狱虹膜门禁管理系统是一种将虹膜生物识别技术与监狱门禁管理、访客管理、犯人管理相结合的应用系统。各类人员通过虹膜验证后,方可实施相应的行为动作,如工作人员通过虹膜验证后方可进出监区,访客通过虹膜验证后方可探访犯人,犯人通过虹膜验证进行日常管理。结构图如下:

  系统采用虹膜识别作为认证手段,唯一性好,不易伪造,安全性高。并且利用虹膜识别技术,有效满足了监狱这一特殊敏感区域对人员身份认证的严格需求,提升了监狱管理的技术水平。

  公安行业应用

  嫌犯采集/识别一体化系统

  该系统针对公安局视频支队下辖的现有视频、图像勘查和目标筛查技术进行改造,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该勘查系统中的人员身份识别问题,并借力现代高科技生物识别技术,增强该勘查系统的身份识别准确度,提升公安刑侦的嫌情判别效率。

  该系统在公安专网内部建立警用虹膜识别比对服务端,在视频侦查支队下辖分队建设基于虹膜的嫌情采集识别端,用于对公安网点的犯罪嫌疑人虹膜信息现场采集和实时识别;同时,在公安局分局建设基于虹膜的嫌情采集识别端,用于对公安网点的犯罪嫌疑人虹膜信息现场采集和实时识别;另外,还在公安局职能辖区内的派出所/警务室/治安室部署基于虹膜的险情采集识别端,用于对犯罪嫌疑人虹膜信息现场采集和实时识别。

  办案区门禁系统

  公安局办案区门禁考勤一体化管理系统是一种将虹膜生物识别技术与门禁管理、考勤管理相结合的应用系统。警员通过虹膜采集终端进行虹膜采集,并配合相关专业虹膜管理软件将个人数据传输服务器保存。另外通过门禁考勤一体机对警员虹膜进行识别,当人员识别通过后一方面将识别记录上传至考勤管理系统,更新存储警员的考勤信息;另一方面将虹膜信息和红外信号比对成功信号发送门禁管理平台控制门禁的开关。

  民用产品

  虹膜智能锁是搭载了虹膜生物识别技术的智能门锁。它与传统门锁的区别在于在安全性更好,在识别和管理上都更加地智能化。用户在使用时只需提前在锁体上录入虹膜数据,开锁时只需扫描眼睛即可开门。

  虹膜保险柜

  虹膜保险柜是搭载了虹膜生物识别技术的保险柜体。因保险柜属安全要求较高的终端设备,而虹膜识别的可靠性和不可复制性刚好契合保险柜的特征需求。虹膜保险柜在拒真率和认假率上均比指纹保险柜低几个数量级。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创智恒业:高速公路多媒体调度解..
下一篇车载智能应急广播 车联网的最佳入..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