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移动手机支付标准获得审议通过
2011-07-27 13:05:03 来源:IT经理世界 作者:【
关键词:移动手机 支付标准
 
几经周折,中国银联为局面复杂的移动支付市场走向提供了一个相对清晰的发展思路。今年6月,由银联主导的移动手机支付标准正式获得审议通过,并有望在近期出台。

  几经周折,中国银联为局面复杂的移动支付市场走向提供了一个相对清晰的发展思路。今年6月,由银联主导的移动手机支付标准正式获得审议通过,并有望在近期出台。

  对整个中国移动支付领域而言,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意味着,市场格局势必日渐明朗。除了标准之外,中国银联这家代表大批银行利益的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正在进一步表达自己对于支付市场的浓厚兴趣:继正式推出“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后,日前又开通了支持铁路网上售票服务。

  在无卡支付方面,银联同样动作频频。截至目前,中国银联已与157家银行签署业务协议,并已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60家银行接入无卡支付服务平台,以支持“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两项无卡支付业务。此外,还有花旗、东亚等外资银行也加入了该平台。

  就绝对数量而言,签约银联的银行数量目前已经高过与支付宝快捷支付合作的银行数量。此时,距离中国银联正式推出这两项服务也仅过了不到一个月。中国银联预计至2011年底,将有200多家银联境内成员机构实现接入。

  在银联的移动支付计划中,“银联在线支付”是中国银联为满足各方对网上支付服务的需求而打造的银行卡网上交易转接清算平台,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则是“无卡支付”方式在手机终端的应用。新一代手机支付已完成商业测试,年内将在上海、成都等城市全面启动应用。

  开放的平台

  在中国银联董事、执行副总裁柴洪峰看来,银联其实更像是一个开放平台,与第三方支付等公司进行基于标准的开放合作、资源共享,建立一个包含上下游企业的生态圈。

  银联为移动支付建立了专门的项目组和秘书处,项目组负责协调运营层面,秘书处负责和大唐签订移动支付相关协议,并吸纳了移动支付产业链条中相关公司的顶尖专家200多人,希望尽可能多的听取产业内部的声音。

  中国银联主导了移动支付标准的制订,这家代表大批银行利益的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正在支付市场四处出击

  种种布局,使银联的行走路线与其竞争对手们有了不小区隔。目前,Visa正在加大力度开发下一代新的支付服务,通过整合了其全球交易处理网络VisaNet、领先的信用卡、借记卡、预付卡及商务卡产品平台、先后收购的CyberSource、Authorize.net 和 PlaySpan公司,部署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并与全球技术保持互通的解决方案。

  而万事达则与谷歌结盟。今年5月,谷歌公司美国宣布,谷歌联合花旗银行、万事达卡、支付网站First Data以及运营商Sprint发布了使用手机结合NFC进场通信技术的移动支付产品 Google Wallet(谷歌钱包)。和一个真实的钱包一样,Google Wallet里面也不只有信用卡,还包括各种会员卡、打折卡、购物卡等。只要启动Google Wallet的手机应用并且将其贴近传感线圈就可以自动完成消费、使用优惠券等动作。未来,登机牌、车票、身份信息甚至钥匙都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在Google Wallet里面。

  据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的数据,预计到2013年,全球手机用户将达到60亿,其中一半的新增用户将来自中国和印度。而从应用的层面看,手机支付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移动银行(用户可通过手机进行账户查询和相关业务操作)、移动钱包(用户可进行端对端资金转账、支付账单或消费)、非接触式手机支付(适合小额快速支付环境,可为广大公共交通工具乘坐者带来极大便利)和手机支付终端化解决方案(在手机上外接刷磁卡的设备,让中小商户实现快速结帐)。

  整合的业务

  在国内的移动支付产业中,移动支付目前被定义为包含两个完全分割的方式,一个是远程的手机支付,一个是近场的近距离支付。但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m-Commerce 和Social-Commerce(社交商务)的高速发展,这两个支付的模式正在融合。在欧美发达市场,无论在远程支付还是近场支付的发展都已日趋完善,各种支付方式和业务模式已进入一个整合的状态,整个行业处在一个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起始点。

  在中国,有一家公司正在融合远程手机支付和近场支付,这家公司就是支付宝。首批非金融机构支付牌照颁发,支付宝获得了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业务的资质,是业务范围最广的民营企业之一,而随着支付牌照的下发,支付宝在手机支付领域的动作也愈发频繁。

  “一个城市有100万以上的客户,快钱才会去涉水近场的移动支付。”快钱公司CEO关国光透露

  7月1日,支付宝推出手机条形码产品,将手伸向了现场支付领域。与银联押注NFC无线支付标准不同,支付宝选择了应用成本更低的手机“条码“和”二维码”模式。这个模式被支付宝无线事业部总经理诸寅嘉称为“用远程方式解决现场问题”的跨界支付。

  如果在超市购买一瓶3元的可乐,付款时先登陆手机上的支付宝客户端,进入条码支付选项。手机屏幕上将出现一个“条码”,收银员在网页收银台上输入要收取的金额,然后用条码枪在手机上扫一下,最后记者在手机上点击确认付款即可完成全部交易,时间不到一分钟。如果商户没有收银设备,那么只要用一个带摄像头的智能手机一样可以扫用户手机上的二维码完成收银。“一个账号在线上线下市场通吃,我们可以只需要带着手机去秀水街,只要你有一个支付宝账号。”诸寅嘉说。

  为了保障安全,每次登录后都会产生不同的“条码”或“二维码”,一旦通过条码支付出现资金风险,支付宝依然全额承担损失。目前,支付宝手机客户端装机量已经达到1000万,而每天来自无线的交易量达到50万笔(包括WAP与安全支付)。

  这个点子是去年年中诸寅嘉偶然想到的,去年年底相关的准备工作已经到位,但诸寅嘉并没有急于将这个应用推向市场,而是等支付宝的客户端用户规模达到千万级,才将这个应用功能推出。

  共谋的新局

  自从银联倡导的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确定了13.56MHz频段,诸寅嘉就把2.4GHz抛在脑后了。和诸寅嘉抱着同样想法的是银行们。

  “以前我们总裁很难下决心做移动支付,新标准明确之后,方向清晰了。”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信息技术部总经理闵炜说。事实上,此前多数银行并不像交通银行、浦发银行那样对移动支付表现狂热,他们中间部分银行测试过2.4GHz,但在新标准确定后,这些银行已经基本放弃测试2.4GHz,转而测试13.56MHz。

  银行对移动支付并不热情,目前几乎都是小范围的试点,希望通过小规模的试点和其他银行以及运营商一起摸索出移动支付的市场规律,比如光大银行。

  银联为移动支付建立了专门的项目组和秘书处,项目组负责协调运营层面,秘书处负责和大唐签订移动支付相关协议,并吸纳了移动支付产业链条中相关公司的顶尖专家200多人

  2011年5月,中国联通与光大银行合作,在宁波推出首个基于银联平台的手机支付产品“沃·光大手机支付卡”,用户无需换号便可在联通3G网络中享受移动支付体验。此前,宁波非接终端已有2.5万台以上,以及100万张银行IC卡的前期预热,这使得广大银行决心试水。

  但移动运营商更为不同的是,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并不那么大方,甚至十分吝啬。上海锦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戎国强就感觉到,银行和通信运营商相比,做移动支付动力明显不足,更不会像移动运营商那样舍得前期大笔投入补贴客户。

  锦诺信息科技作为一家移动支付中间商,主要帮助客户外包芯片读写业务,它主要有运营商、银行以及企业等几类客户,但公司成立至今的大订单几乎全部来自运营商,锦诺每年营收1.3亿元,其中70%利润来自运营商订购的2.4GHz,30%来自13.56MHz。他们跟踪银行的订单10个月以上,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出单。

  “银行希望我们补贴银行,我们肯定没法做。”戎国强说。这让他更加偏向2.4GHz,“据我了解,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这三个运营商做移动支付每个客户前期投入最少是400元、600元、500元,但让银行补贴客户,太难了。”

  更加困扰锦诺信息科技的是,锦诺的利润多数来自运营商发卡期限36个月的合作分成,但13.56MHz天线面积要求较大,无法集成在SIM卡里,需要安装在手机终端内,且信号受后盖电池影响较大,很容易导致信号无法穿透出手机,用户必须更换具备NFC芯片的收集和SIM卡才能使用,这使得只有20%接受13.56MHz的移动支付客户继续长期使用,利润很难保障。

  事实上,这是一个普遍的移动支付困局——运营商和“银行系”都觉得移动支付有前途,非常热,但是用户并不买帐,非常冷。快钱公司CEO关国光每次去上海星巴克都要问问店员每天到底多少人在使用移动支付买咖啡,遗憾的是,每天几乎只有一两个人。这让他决定在近场支付领域暂时按兵不动,专注远程与移动支付。

  快钱所获批的业务类型——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固定及移动电话支付、预付卡受理、银行卡收单,它们几乎就是中国人民银行本次许可范围的全部。就此而言,只有一家公司可以媲美,它就是支付宝。

  “一个城市有100万以上的客户,快钱才会去涉水近场的移动支付。”关国光透露,近场支付快钱在跟踪,也在技术层面做过很多测试。但是综合评估进入难度较大。银联在这个产业里面优势相当大,而快钱就不具备这些优势。快钱只能先把远程做大做强之后积累客户,随时准备在市场成熟后杀入近场移动支付领域。这让关国光也很无奈,“地铁公司、公交公司我们谈不下来,只能依靠银联这样整合能力更强的机构。”

  不过,即便在银联主导的移动支付标准浮出水面之后,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格局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有大的改变,毕竟,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培养绝非一日之功,而“银行系”、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几大利益体之间,今后能否和谐地一起共谋移动支付新局?目前看来,这还是个谜。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运营商带领中国移动支付难题:流..
下一篇法国电信拟明年关闭Minitel服务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