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的移动互联网世界中,有一个词一度很热,甚至成为了指导整个产业发展的核心,而我们的生活正在因为它的存在而改变。
“SoLoMo”,这个词是由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在2011年2月第一次提出的。他把当下最重要的几个关键词整合到了一起,即社交(Social)、本地化(Local)、移动(Mobile)。
放眼当下的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在这一年的前三个季度中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在第三季度甚至突破了100亿元人民币,而这一增长的趋势在今年第四季度依旧明显。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呈现出的快速发展态势,使得这个市场在资本运作下风起云涌。
入口之争融合趋势渐显
在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移动互联网从业者普遍认为,关于入口的争夺将会决定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前景。
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入口上的争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软件和硬件。在软件方面,又可分为浏览器、即时通信、搜索引擎、输入法等,不过也有部分企业对于通信录等应用也投入了诸多的精力。
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1年第2季度中国移动IM市场累计帐户数达到了5.23亿,环比增长6.25%。移动IM活跃用户数本季度达到了2.84亿户,环比增长8.46%。从市场格局来看,QQ、飞信、MSN依旧占据着移动IM市场前三名的位置,市场份额分别为58.2%、27.5%和9%。
不过,移动IM市场的格局正在改变。这种变化来自于微信、米聊等新兴移动IM的发展。微信账户数达到283万,米聊达到267万。这种基于通讯录的新型移动IM具有依托后台运行、信息推送、节电和省流量等特征,活跃度明显高于传统移动IM,正在挑战以手机QQ为代表的传统移动IM格局。
然而,移动IM前三甲的市场份额之和为94.7%,市场仍然高度集中。此外,受益手机淘宝的发展,手机旺旺的活跃帐户增长较快。
在浏览器方面,截至2011年第2季度,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数量突破1.59亿,环比增长13.4%。有分析师指出,尽管目前保持稳步增长,但从长期来看依旧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浏览器厂商数量增长较快,但同样由于市场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变动较小,行业门槛正在被迅速提高。该分析师预测,手机浏览器的活跃用户增长率还将在未来的几个季度内保持在11%至13%的区间内。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浏览器的地位将会继续提升。参与的企业也将从传统互联网巨头,发展到系统厂商、终端厂商、电信运营商等多方力量,手机浏览器的平台价值已经显现。
在2011年对于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争夺,不光只是在于软件,还在于手机终端的争夺。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索尼收购索爱,小米、阿里巴巴纷纷推出手机终端,诺基亚和微软合作,腾讯和新浪与手机厂商和运营商合作推出定制终端等等,今年各种跨界之举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能吸引用户的,是创新应用,而应用的关键是终端。其实除了手机,各种Pad、阅读器等的出现也使移动互联网战场上的硝烟愈加浓烈。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却指出,移动互联网应该是应用为王、服务为王,而不应该是硬件为王。该人士告诉记者,硬件的出现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但那只是苹果。苹果的出现,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这也促成了Android的出现,并改变了Symbian一家独大的局面。在过去,由于Symbian一家独大,许多应用和服务的发展缓慢,没有加速的动力。当系统格局被改变后,智能手机的表现力更加强大,使得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需求。这样的情况下,整个行业被推动快速地发展。
艾瑞分析师孙崇慧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愈演愈烈,融合的趋势逐渐显露。
移动增值市场整体恢复
2011年1月7日,中国移动宣布在全国推出“业务扣费主动提醒”和“增值业务0000统一查询退订”两项透明消费服务。针对山寨机计费陷阱的问题,电信运营商进行逐一拨测检查,并及时处理了相关问题。在经过了近一年的试点之后,中国移动决定将清理增值业务计费陷阱的举措向全国推行。此前,电信管理局等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和电信运营商曾对移动增值市场开展治理行动。
2011年第一季度,电信运营商对计费通道的治理带动了移动增值市场整体的复苏,其市场规模占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55.6%。并且这一复苏迹象在第二季度趋于平稳,直到第三季度电信运营商开始拓展新的领域市场。
艾瑞咨询数据统计显示,在第三季度,移动增值平稳发展,环比增长17.7%。这一方面得益于移动运营商加强了增值业务的发展,并更加注重产品的整合;另一方面,各种新应用形式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收益。
目前移动互联网的新应用发展很快,用户普及速度也很快,但多数商业模式并不成熟,尚处在摸索发展期,所以对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并没有很大的贡献,但分析师认为其发展潜力巨大。
社交网络凸显移动化
由于中国社交网络用户规模正在缩减,使用率不断下降,截至2011年7月,与2010年底相比已经减少516万。社交网络发展进入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手机终端因其独有的社交属性,一度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最佳方法。7月初,人人网与中国电信共同推出人人网brew客户端,开启了社交网站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旨在满足手机用户的社交需求。
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表示,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为了维系社交关系,提升用户粘性,在用户碎片化时间上争夺有利于社交网络的良性发展。
10月14日,人人网一个公共主页上宣布人人网官方产品“人人飞传”公测版即将发布,而这一消息在近期内得到证实。据悉,该产品可以将手机中的相片批量上传至人人网,也可以随拍随传。这样紧密结合终端和社交网络的产品的推出,更加显现出社交网站发展移动化的趋势。
移动化带来的不仅是基于终端上网的全面普及,更应该使移动互联网呈现出不同于传统互联网的全新生态系统。
LBS行业深度洗牌
在2011年,位置签到服务一度带动移动互联网规模总体攀升,延续了2010年在国内兴起的LBS热潮。盛大切客、街旁网、大众点评、嘀咕等一时间涌现出的LBS厂商多达30多家,
此前,开开网CEO穆荣表示,LBS企业能带给用户的甜头就是“签到”,并获得一些积分、勋章,更多提倡精神上的分享乐趣。但这并不能激发用户对产品长久的兴趣。易观国际对此类应用的监测报告也映证了在第一季度受困于潜在用户群不足的影响,签到类LBS市场环比增长率下滑的现状。
不过,从第二季度开始中国LBS应用市场增长速度全面反弹,第三季度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截至2011年9月底,中国移动位置交友应用累计账户数已达到1830万,环比增长率拉升至73.6%,一扫其在第一季度环比下降的阴霾。
其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产业链的横向融合,扩展了潜在的用户群。由于微博、团购、生活服务、地图等产品延伸到移动终端领域,与LBS产品相互融合,目标用户从LBS与SNS结合的模式转向更加丰富的细分市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新浪携手捷步士推出“微领地”产品,融合了微博、新浪娱乐、新浪生活等独家资源。第二,LBS应用的黏着度开始提高。地图API、生活服务POI等引入,对用户的吸引力增加,数据显示,用户活跃度提升至15%至20%之间。第三,预装应用的智能终端大批上市。预装降低了用户入门的门槛,同时运营商对流量的优惠政策,也降低了用户对流量的敏感度。甚至有媒体称,LBS将成为网站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