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诺西惊演史上大裁员 走向衰落还是新生
2012-01-16 11:36:10 来源:网络通信中国网 作者:【
关键词:诺西 裁员
 
2011年11月28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电信设备制造商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可能在印度裁员2000人,占公司在印员工总数的20%,主要涉及有线资产业务。

  外遇行业寒冬,内有整合之痛,“大象之子”诺西在走过5年坎坷的旅途后,欲作最后一搏,开展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行动。但此次战略重组前途未卜

  出身“豪门”却不成大器,诺西的命运着实令人担忧。

  2011年11月28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电信设备制造商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可能在印度裁员2000人,占公司在印员工总数的20%,主要涉及有线资产业务。

  但这只是诺西全球裁员计划中的一小部分。在之前的23日,诺西就对外宣布,计划在2013年年底前裁员17000人——被裁人数约占现有员工总数的23%,堪称诺西裁员史上之最。

  诺西在声明中解释,此次裁员是集团全球重组计划的一部分,将陆续剥离或出售一些非核心业务,力争在2013年年底前每年削减10亿欧元的运营成本。未来公司将专注于移动宽带(包括光传输)、客户体验管理和服务。

  据透露,除有线资产业务以外,固网网络电话、有线宽带接入、WiMAX、运营商以太网、业务支持系统、微波传输和通信及娱乐解决方案等业务,均被诺西CEO拉吉夫·苏瑞归为“旧科技”业务,属于非核心业务,均在寻求退出或采取“维护模式”的范畴。

  “目前电信设备业已经触及天花板,再加上欧债危机和竞争压力,对身处困境的诺西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业内人士表示。

  融合之痛

  诺西此次大裁员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日前德国《明镜周刊》披露了诺西CEO拉吉夫·苏瑞给德国员工的一封信,称诺西目前亏损严重,正在经历困难时期。诺基亚和西门子两家母公司已向公司投入了最后一笔资金。

  苏瑞在信中表示,目前诺西依然在烧钱,投入的业务领域过多但未取得实际成效。他坦承,利润是裁员的根本原因,公司需用实际行动增加利润。

  但知情人士向《IT时代周刊》表示,利润并非裁员之根本原因。

  2006年6月19日,为了实现大者恒大的愿望,诺基亚和西门子签署协议合并电信设备业务,双方各持50%的股份,成立了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总交易额达250亿欧元,白伟贤出任新公司CEO。

  据其资产规模,合并后的新公司已是全球第三大通信公司。2007年4月1日,这家承载着“老大”梦想的新公司开始运营。

  从理论上讲,新公司具有非常完美且平衡的产品组合,即诺基亚强大的移动业务与西门子技术厚实的固网业务,全球市场都给予了极高的期望。但这次合并还是难逃文化冲突的致命厄运。

  两家公司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来自芬兰的诺基亚风格灵活,来自德国的西门子更看重规则,且新公司6万名员工中有1/3来自芬兰和德国。整合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介绍,一般而言,并购重组主要包括客户层整合、公司资本结构层整合和技术战略层整合三方面。而任何一个层面整合的成败都将影响未来的运营效率和整合目标的达成。

  他分析说,与之相伴的还有这三个层面的整合所构成的企业重组费用,即融合内耗,“巨大的内耗费用,也让新公司原本并不丰厚的利润进一步被削减”。

  诺基亚2007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运营利润为-13亿欧元,运营利润率为-9.8%。巨亏中包括诺西的重组费用11.1亿欧元。此外,营业规模、全球化的覆盖范围、各国千差万别的管制政策和复杂的当地资本机构等因素,也让合并后的新公司根本无法像预期那样好地整合。

  2009年10月1日,白伟贤时代宣告结束,拉吉夫·苏瑞继任CEO,并开始进行大规模调整。同年底,诺西将无线、有线、核心网、业务支撑以及服务等5个部门调整为商业应用方案、网络系统和全球服务等3个部门。

  苏瑞的新政加快了整合步伐。但就在“诺西人已经完全感觉不到谁曾经是谁了”时,新一轮整合又开始了。

  2010年7月,痛失北电后的诺西斥资12亿美元,补救性地收购了摩托罗拉无线部门。但因受到华为和摩托罗拉知识产权纠纷的干扰,直到2011年4月29日才完成交易。

  “公司要重组整合,人员调整首当其冲。”据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人士统计,2008年,诺西裁员约1820人,主要涉及芬兰和德国地区;2009年11月,在“五合三”调整中,诺西在64000名员工的基础上裁员9%,裁员多达5760人;2010年动静较大的一次,裁掉了9000人;2011年8月,诺西又启动裁员1500人的计划。

  “但诺西的业绩依然不见好转。”诺基亚最新发布的2011年Q3财报显示,诺西净销售额为34.13亿欧元,同比增长了16%,季度环比降低了6%。从地区分布上看,诺西除了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在净销售季度环比有小幅上升外,其他地区均为下降。

  寒冬来袭

  这个冬天不仅是诺西的冬天。

  业内分析人士介绍,从全球市场来看,电信设备商的世界版图基本被瓜分完毕。而在中国市场上,3G网络建设基本落幕,4G大幕尚未拉开,加之有华为、中兴两员“大将”把守,中国电信设备业市场空间对诺西来说几无可图。

  伴随着生存空间萎缩和竞争加剧,2005年初以来,全球电信设备行业掀起了一股并购潮。其中诺西就是这股并购潮的产物。

  但只有爱立信与马可尼、朗讯和阿尔卡特的合并立竿见影,并购后的爱立信和阿尔卡特朗讯(简称阿朗)实力大增,规模效应明显。这又让诺西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挤压。

  2009年1月,北电网络宣布破产并寻求收购。消息一出,一直渴望进军北美市场的诺西便积极准备。同年6月,就在北电宣布将无线研发部门以6.5亿美元出售给诺西时,不料,爱立信横刀夺爱,最终以高出几乎一倍的11.3亿美元收购了北电的CDMA和LTE业务。

  “这无疑给了诺西重拳一击。”业内人士介绍,北美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原是北电网络、阿尔卡特、朗讯、摩托罗拉等几家本土设备商的地盘,如今基本上是爱立信和阿朗的天下了。

  与此同时,在诺西的欧洲大本营也出现了“捕食者”。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军团近年来借助新兴市场之势迅速崛起,一边积极涉足企业业务和移动终端以应对行业冬天,一边在传统业务上向国际进军,尤其向欧洲市场拓展。

  知名媒体人雍忠玮直接将诺西此次大裁员归为其市场被对手蚕食的必然结果。“诺西选择一种自己不擅长而华为中兴最擅长的竞争手段,即价格竞争,来抵抗中国军团的进攻,这显然行不通。”

  从2010年财报的营收看,爱立信以全年308亿美元销售额继续领跑,华为以超过280亿美元紧随其后,阿朗超过诺西排第三,中兴排第五。

  为了在行业“寒冬”中生存并壮大实力,这股并购潮仍在继续。2011年10月,索尼从爱立信手中收购索尼爱立信股权;同年11月初,华为从赛门铁克手中收购其持有的合资公司股权,华为稳坐第二宝座。

  “与对手逐渐强大形成对比的是,诺西实力变弱。在移动网络方面,目前诺西受爱立信和华为的冲击很大;在固网方面,基本上是阿朗和华为平分天下。”业内人士表示。

  即使在诺西一直擅长的领域即LTE方面,其推出的技术解决方案,与其他厂商相比,也没有特别大的杀伤力。加上技术产品相对单一,很难形成无可替代的效应。服务方面,由于起步也比较晚,诺西也赶不上坐头把交椅的爱立信。

  据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的全球LTE市场规模为6.47亿美元,爱立信占据44%的份额,位居首位。阿朗居第二,华为位居第三,诺西仅居第四。

  救赎之路

  事实上,诺西此番大规模裁员已见端倪。

  2011年7月底,诺西大中国区总裁张志强就表示,在第三四季度,公司会公布并购摩托罗拉完成之后的人员优化调整方案。

  本刊记者从诺西此次的裁员声明中看到,战略重组具体举措主要包括削减公司的矩阵式组织架构,合并办事处至全球交付中心,通过整合摩托罗拉的无线业务资产来降低成本,提升服务业务效率以及简化流程等。

  “诺西专注于移动宽带是有道理的。在移动宽带业务领域,诺西有好产品、过硬的技术还有良好的市场份额。”国外媒体HeavyReading高级分析师GabrielBrown称,诺西这几年来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也有业内观点认为,诺西很可能是在为走向独立公司做准备,扔掉目前存在的包袱,聚焦关键业务,形成整块优良资产,从而进行差异性竞争。

  但是仍有一部分人对此表示担忧。“电信投资周期比较长,一旦出现布局失误,影响很难挽回。”有资深人士表示,移动宽带的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如何界定这个大锅盖下的产业周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正因如此,目前爱立信、华为和阿朗等竞争对手都采取了相对保守的市场策略。

  而且,诺西如果放弃部分产品线,放弃规模化经营方式,一方面可能无法完全满足运营商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给对手留下更多的市场空间。此外,伴随大规模的裁员,还将引发另一问题:诺西需要保持发展,它是否还拥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发展?

  该人士透露,诺西CEO苏瑞信中提到的“最后一笔资金”,很可能就是诺基亚和西门子在2011年9月底各向诺西注资的5亿欧元。而且西门子和诺基亚签署的合资协议将于2013年到期,双方能否延续这一段不景气的“姻缘”,也令人存疑。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微软下月将推出Windows Phone Sky..
下一篇高通创锐讯Hy-Fi技术支持最新推出..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