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8日,第五届上海通信发展年会将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上海通信发展年会是上海通信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及企业、协会共同组织,国内外通信信息行业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专家、研究机构参与的年度重要会议,对通信信息行业在上海的发展及更深入地服务上海,具有战略意义。
每年,年会都会从上海的实际出发,选取一个具有一定前瞻意义的主题进行讨论。今年的主题是:移动互联网,改变与突破。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上海的通信运营企业认同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以开放共赢、平等合作的心态与产业链伙伴进行着合作。但同时他们也坚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通信运营企业可以、也应该居于中心位置。
现在,上海的通信运营企业正利用自己在市场、服务、网络、人脉等多方面的优势,积极在上海推动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上海通信运营企业的定位
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信运营企业话语权必将旁落。对此,上海的通信运营企业并不认同。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下称上海移动)对移动互联网抱着乐观的态度。上海移动数据部负责人告诉《通信产业报》(网),中国移动有内容类和互联网两大不同类型的基地,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成为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的领军企业。而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龙头,需要大力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引领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和应用走向。上海移动在这方面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我们通过与上海市政府、通过与集团公司的全面合作,来深挖应用,开拓业务,创造出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又确有所需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内容。
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下称上海联通)移动互联网部门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智能终端、宽带无线网络、丰富的应用是移动互联网的三个核心要素,从这三个核心要素出发,移动互联网体现了与传统互联网不同的产业形态。重要的是,原有的商业格局和产业界线被打破,各个产业之间呈现互相配合、共同发展的趋势。而上海联通拥有完善的3G网络、丰富的终端,还有开放的平台带来的丰富应用。在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中,可以居于核心地位。
据了解,目前上海联通手机上网用户平均流量已经突破207MB/月,按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用户每月流量200M是移动互联网的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意味着移动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期。此外,上海联通目前在行业应用等领域,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成为了一些行业应用领域的产业链中心。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下称上海电信)则表示,做好智能管道,这是通信运营企业的基本责任。但通信运营企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作用绝不仅止于此。在移动互联网的市场推广、服务等多个方面,通信运营企业都能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介绍,除网络建设之外,上海电信针对移动互联网,还在市场、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如“天翼手机助手”、“辅导员系统”等,已经成为让用户了解移动互联网,对用户推荐移动互联网业务,向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售后服务的有力工具。
探索移动互联网发展模式
上海移动认为,随着通信技术的成熟和推广,以及网络带宽的拓展,尤其手机终端上的无线音乐、电视视频、游戏动漫、即时通讯等移动互联网应用,即将迎来大范围的发展和普及,这些都正逐步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增值潜力的应用产品。
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上海移动更多从宏观的“无线城市”概念出发,通过整合增值业务,铺设高速智能管道,搭建全业务发展平台,改进客户体验界面等方式,为上海市民提供更加优质完善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上海移动负责人透露,针对四网融合,上海移动将加快适用于高宽带、高速率网络的业务推出,如彩云、语音信箱客户端、手机阅读“听书”产品、3D手机游戏、高清视频、高保真音乐、MM精品应用等。
上海移动认为目前移动互联网产品在用户使用界面、使用体验等方面尚有提升空间,对此,上海移动会进一步加大与终端软硬件的合作力度,还将全面拓展电子商务、展览票务等各类应用,以完善和补充上海市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形式和领域。
在产品界面上,上海移动为所有客户端产品制定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客户端产品能够提供最优的互动界面和最好的客户体验。在营销界面上,上海移动建立了完善的客户画像体系,精确定位各类增值业务的目标用户群。同时设立三种客户接触点识别技术,以实现增值业务自动适配与推荐引导机制,保障增值业务销售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避免对不感兴趣客户造成骚扰,减少客户体验障碍。
上海联通则主要发力车联网。自2009年,上海联通与汽车行业开始了“汽车信息化”合作。截止目前,已与数十家汽车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2010年以来,上海联通在上海的各级政府部门、院校、金融企业、医疗等各类机构开展了大量的移动互联网项目;2011年以来,上海联通与几十家优质互联网企业进行了合作,并建立了上海联通互联网推广联盟。在这一系列举动中,上海联通一直处于产业链的主导地位,体现了联通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战略:WO+(沃加)。
WO+(沃加)是中国联通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开放体系,包括四项核心内容,即能力共享、智能营销、产品聚合和智能管道。上海联通希望通过WO+(沃加)开放体系,深化与产业链各方的合作,组织形成以用户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生态链,推动与移动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
2011年以来,上海联通先后进行了CTD能力、电话号码认证鉴权能力开放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试验,完成能力开放网关实验平台的搭建,将运营商能力的开放与聚合开展与互联网应用深入合作,通过将手机号码作为用户名的认证及鉴权能力,提升业务粘性。
同时,依托沃商店应用基地,中国联通还将借助上海的人才、资源和环境优势,将在沪设立“互联网业务创业实习基地”。
在上海,相对于一般的互联网企业,基础通信运营企业有着更高的公信力、更多的服务平台,能够更直接的面对用户。在推广移动互联网业务上,上海电信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
上海电信的基本策略是发现用户、引导用户。通过观察用户的使用习惯,上海电信对3G用户进行基本分类。其中连续三个月手机流量达到一定指标者,归为移动互联网重点发展用户。对这些重点用户,在征得用户同意之后,上海电信通过“天翼手机助手”定期推送移动互联网业务介绍。
今年3月,上海电信还利用自身的营业厅和特约手机商户等,建立了移动互联网的“辅导员系统”,定点定向为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的咨询、指导服务。
突破发展障碍
在实践过程中,上海的通信运营企业也逐步发现了一些成为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上海联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移动互联网的行业应用市场上,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行业规范缺失。在“汽车信息化”中,一个核心部件是安装在车体内的“信息盒”,它是汽车信息数据的采集、发送中枢。但就是这个关键性部件,目前也没有行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参数,这必然影响到“汽车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行业应用中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终端设备由于没有实现产业化,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在“前装”市场,一些单车价格较高的品牌将此计入了整车价格,还不太明显,但对于整车价格不高的中低端品牌汽车,成本就比较突出。而在“后装”市场,终端的较高的价格,也影响了车主选用的积极性。
而在个人用户中,消费心理是突出的障碍。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业务,用户需要一个认识接受的过程,这可以理解。上海电信也通过“辅导员”系统对用户进行讲解和推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另一个问题则更重要也更棘手,这就是“信息安全”。
上海电信移动互联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用户因为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担心被恶意软件造成天价费用,不敢使用移动互联网。
实际上,上海的通信运营企业对于用户信息都极为重视,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例如上海电信,所有用户信息都储存在“堡垒机”之中,只有有权限的电信公司员工才可以使用“堡垒机”,而且每次使用都有全程监控和记录。一旦发现有用户信息泄露,电信公司会立刻彻查,并迅速严厉处罚当事人。
对于外部企业提供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上海的通信运营企业都表示,将在源头进行检测控制,只把通过检测的软件推荐给自己的用户。
上海移动有关负责人表示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网络的建设,无线城市的推进更需要一个智慧型、信息型的高速网络化都市架构。上海移动在优化2G网络,加快3G覆盖的基础上,建议上海市能够更进一步支持WLAN的推广建设,支持LTE的推广试点,以实现四网协同,高速发展。
要实现智慧型无线城市众多实际应用,需要完善的平台建设。上海移动希望能够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更快更好的建设无线城市融合应用平台,让上海市民只要登陆无线城市网站,就能方便快捷地满足交通、医疗、金融等各项生活服务。
上海移动手机上网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普及率约60%,甚至很多用户群的手机上网使用需求已经超过了传统的语音通讯。上海移动WLAN业务普及率排名全国第一,目前全市拥有热点约6000个,AP约4.5万个。上海移动去年推出了基于EAP-PEAP认证技术的无感知WLAN认证,该项技术大大简化了用户使用手机上WLAN的认证过程。上海移动将在一些市级文化场馆、医院、政府服务机构等重要场所为市民提供免费的WLAN服务。
与上海市政府合作推出的“无线城市”涵盖公共事业、交通、医疗、生活等10大类近100项移动信息化应用,将从真正意义上打造便民、利民、惠民的智慧型“无线城市”,实现“移动改变生活”的美好愿景。无线城市平台与经信委等政府部门合作推出的电子化账单查询和便捷支付服务,已实现了覆盖全市的水、电力、燃气、有线电视、移动通信等13家公共事业单位所提供帐单的在线查询及部分账单支付功能。
在服务市民,拓展移动互联网娱乐应用上,上海移动围绕手机阅读平台约30万册入库图书,更进一步推进出版行业的覆盖度。围绕位于上海的手机视频基地,联合中央电视台等十几家合作媒体,上海移动共同提供并完善视频内容,全面覆盖影视、体育、搞笑、原创、新闻和娱乐等各个方面。
而移动另一个站在移动互联网前沿的产品——飞信,则打破互联网和手机通讯之间的网络限制,建立互联网和移动网间无缝通信服务的桥梁,是一款真正实现开放注册、永不离线、跨网沟通的移动通信产品。上海飞信用户已近937万。并进一步通过飞信界面承载整合139邮箱、手机游戏、无线音乐、手机视频、手机支付等产品,满足用户一站式娱乐需求。
上海电信:全力打造“天翼”移动互联网品牌
上海电信自2008年开始全业务经营后,全力打造“天翼”移动互联网品牌,实现了上海电信移动用户的高速发展。截止2012年5月,上海电信天翼用户规模已超过550万,其中3G用户接近200万,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汇聚了庞大的用户基础。
上海电信在发展移动用户过程中,聚焦3G业务,大力普及智能终端,通过辅导站、微博等形式,围绕消费者的娱乐生活,积极推广天翼视讯、爱音乐、天翼空间、天翼阅读、爱游戏、爱动漫、翼聊为代表的一系列高品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积极培育天翼用户的手机上网习惯,目前3G手机用户户均流量已达到200M。
位于上海的中国电信天翼视讯基地,自2009年成立以来,与国内各大媒体合作,引入CCTV、上海文广等国内著名媒体合作伙伴,提供点播、直播、下载等各种业务形式,娱乐、音乐、影视、资讯等高达百万条的海量视频类节目,为用户提供丰富的高清手机视频服务。涵盖影视、资讯、娱乐、体育等多个专业栏目,还提供CCTV、湖南卫视等近40个电视直播频道及回看,截至2012年5月上海电信天翼视讯业务的用户渗透率已达到48%。
同时,上海电信一直致力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合作,打造了面向天翼手机用户的移动互联网门户——“天翼星空”。为上海移动用户搭建三屏合一(WEB、WAP、手机客户端)、无缝覆盖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体验平台,提升友好、个性化的服务感知。在此基础上,网罗移动互联网领域内的优质合作伙伴、承担资讯和业务的汇聚、展现、营销功能,打造前店+后厂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形成强强联手的合作联盟。
截至2012年5月,合作伙伴已近40家,知名合作伙伴包括百度、新浪、腾讯、同花顺、携程旅游、土豆视频网、人民网等,覆盖新闻、财经、生活、出行等方方面面。通过业务合作、客户端合作、频道建设合作以及其它深度合作等方面,面向CP/SP、APP开发者、互联网内容提供者以及其它突出的合作伙伴,开展合作运营。
2011年起,上海电信已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和体育场馆五大类公共场点为中国电信手机用户开放了Wi-Fi免费上网服务。2012年,上海电信将继续响应市政府号召,在一些市级文化场馆、医院、行政服务窗口等公共服务场所为市民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
上海联通:全方位推进移动互联网发展
截至2012年5月,上海联通3G用户共计118万户,手机上网户均流量已经达到207MB/月,这为移动互联网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目前,上海联通用户中使用最多的互联网应用主要为即时通信(手机QQ、微信)、社交(QQ空间、新浪微博)、工具(Ucweb、谷歌地图)、娱乐类(优酷、PPTV)等四大类。
上海联通手机门户月访问用户超过160万人次,月总点击数量达到1.42亿次,有效引导用户使用手机上网业务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截至目前,上海联通官方微博“沃领先锋”粉丝数达到41.6万,成为业务宣传、应用推广、客户服务的重要窗口。
在基础网络上,上海联通继续大力推进无线城市建设,今年新建WLAN覆盖场点7000个(约56000个AP),累计达9000个场点,完成对所有移动基站的HSPA+技术升级,将联通无线宽带接入能力明显提高。
平台建设上,2011年以来,上海联通先后进行了CTD能力、电话号码认证鉴权能力开放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试验。未来几年中,还将围绕中国联通Wo+开放体系,疏理并整合本地资源,逐步尝试七大标准化产品聚合与能力开放体系。
上海联通以“开放、合作、创新、共赢”为目标,与几十家互联网企业成立了上海联通互联网推广联盟。2011年以来,上海联通已与腾讯、携程、大众点评、凡客等优质互联网企业多次开展联通推广活动,吸引了百万用户参与,推动互联网应用下载超过200万次。携手百事集团和创新工场主办“百创沃3G原创APP大赛”的启动仪式,本次活动为中国年轻创业者提供一个开放式平台,支持并鼓励原创应用作品。
上海联通创新型云存储产品——智慧云,首次将云存储与多媒体、电信基础能力相结合,同时支持手机、Pad、PC等多种终端,凸显多屏融合、互动的理念,开创了运营商涉足移动互联网“云应用”领域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