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移动支付成“必争之地”
2012-07-06 16:07:25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王思思【
关键词:移动支付
 
在距央行发放第三批61家支付牌照过去6个多月后,第四批支付牌照也正式发放,并且数量“来势凶猛”。6月底,央行公布了2012年第四批支付牌照名单,包括苏宁易付宝在内的95家企业获得牌照。

  在距央行发放第三批61家支付牌照过去6个多月后,第四批支付牌照也正式发放,并且数量“来势凶猛”。6月底,央行公布了2012年第四批支付牌照名单,包括苏宁易付宝在内的95家企业获得牌照。

  业内认为,随着新一批牌照的发放,移动支付将成为竞争最激烈的领域,第三方支付已经被互联网大佬们视为必争之地。

  支付牌照导致行业细分

  本次支付牌照所覆盖业务范围主要是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数字电视支付及移动电话支付。

  一位来自第三方研究机构的人士表示,第一批获得牌照的2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主要以从事全国的支付业务为主,第二批和第三批主要以从事地方业务为主,获得预付费卡发行与受理业务的企业占比较多。

  而第四批95家主要以区域范围内的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为主。“支付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基本确定,监管部门对全国性支付业务的牌照发放将非常严格。”该人士说。

  记者了解到,前三批央行共向101家企业发放了第三方支付牌照,涉及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POS收单、货币汇兑、固定电话支付等7大业务类型。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共有约140多家企业递交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申请。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新一批牌照发放,支付领域的竞争更趋白热化。尤其是在收单领域,从政策上看已经收紧,此次牌照发放中,包括随行付等在内的全国范围内收单牌照仅增4家。

  而在未来,支付牌照的意义更多是入行的一个门槛,虽然目前牌照发放数量增多,但是,也并没有引起行业大规模的洗牌,主要是第三方支付市场均各自向细分的领域发展。

  苏宁易付宝 国内首家拥有支付牌照的B2C企业

  在这95家企业中,苏宁易购此次榜上有名,其将成为国内首家拥有支付牌照的B2C企业,而在国内排名前十位的一线B2C企业中,目前都依赖于银联、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主要的支付方式。

  业内人士称,苏宁易付宝获批牌照成功,除了能带来更加充裕的资金流之外,其中庞大的会员信息库,为苏宁易购研究网络消费行为实现精准营销创造了条件。同时,苏宁易付宝还可以向其他社会企业和电商平台开放,成为网站又一个营利新渠道,而且是重要的营利渠道。

  艾瑞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子支付行业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已成为众商家必争之地。

  互联网企业进入“卡位战”

  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盛大、网易等互联网企业均已经获得了支付牌照。

  以6月28日刚刚获得牌照的网易宝为例,去年1月13日,网易的支付工具网易宝就推出微支付功能,再加上此前与八家银行达成的信用卡快捷支付协议,网易的支付工具正式走上台面。

  不过,新浪推出的新付通、百度旗下的百付宝均未在第四批牌照之列。

  相关资料显示,新付通早在2007年就已上线,但这款产品并不为很多人所知。随着新浪微博商业化的进程,新付通能否获得牌照也备受外界关注。

  目前,新浪微博已接入了大量第三方应用,希望将数亿用户资源和应用实现变现的机会,促使其成为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娱乐消费的一大入口。

  易观国际张萌表示,互联网企业依然在抢夺市场,比如移动支付领域就是焦点之一,如支付宝试水条码支付、快钱开发“快+”平台、财付通的手机客户端和 “乐刷”产品等。这些企业加快推进移动支付市场跑马圈地,很可能改写PC互联网支付太稳定的市场格局。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支付宝开通移动快捷支付服务
下一篇中科金财建银联支付系统 移动支付..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