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运营商推移动互联网:饮鸩止渴还是自推围墙?
2012-08-09 13:21:14 来源:牛华网 作者:【
关键词:运营商 移动互联网
 
飞信发展陷入低谷期被视作一个危险的信号。神州泰岳日前公告称,占比高达44%的飞信业务营收3.01亿元,同比仅增长2.83%。业内人士认为,运营商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在管理、产品思路、市场策略上依然无法比拟传统互联网巨头,往往会失去先机。

   飞信发展陷入低谷期被视作一个危险的信号。神州泰岳日前公告称,占比高达44%的飞信业务营收3.01亿元,同比仅增长2.83%。业内人士认为,运营商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在管理、产品思路、市场策略上依然无法比拟传统互联网巨头,往往会失去先机。

   并不仅仅是即时通信工具。咨询公司智库在线近期发布的一份监测报告显示,中国联通沃商店2012年3月至今,新增应用数量放缓,其中3月、4月环比增速下降。

   留给运营商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广电号称要当第四大运营商,积极架构下一代网络部署计划,届时,OTT互联网视频等新型业务将会对电信业发起冲击;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将会触摸到运营商的底线。

   此背景下,运营商推移动互联网究竟是饮鸩止渴还是要自推围墙?

   缺位伦敦2012的背后

  没有胜负竞猜、没有赛程提醒、更缺少与用户的互动,三大运营商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显得异常平静,仅仅是针对奥运会推出了各种优惠套餐,移动互联网的火爆让运营商能够推送的业务失去了附加值。前不久的欧洲杯亦是如此。

   冷静的背后,是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发展预期的不自信和不乐观。应用程序商店停滞不前、即时通信发展未达到预期,运营商推出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似乎只是停留在象征意义上的手机“标配”。

   如果从各大运营商推出的奥运会套餐来判断,三大运营商为了各自的利益,还在“盘活2G,提高3G利用率”思想中挣扎。比如中国移动的“2G+3G”策略、中国联通“套餐带动手机销售”以及中国电信的WiFi漫游优惠计划。

   移动互联网已经让运营商在伦敦奥运会上沦为配角。鲜明的对比就是,调查数据显示,通过手机阅读伦敦奥运会新闻资讯的用户已达到65.12%,移动应用厂商的对于奥运会的助力作用愈加重要。在此背景下,搜狐和网易大打奥运牌,手机厂商、家电厂商和PC厂商竞相推出相关主题产品。

   布局4G网络、扩大WiFi热点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城市,通信道路越来越宽,但可盈利的业务却越来越少,这是运营商目前共同面临的尴尬。好比在一条高速公路上,运营商负责铺路,但路上跑多少车、跑什么车却不受它们控制。

   被“围剿”的运营商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让电信业和互联网碰撞的更为直接、激烈和复杂。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就表示“互联网可以干掉运营商和手机企业”。尽管有些危言耸听,但他推崇的小米手机异军突起却是不争的事实。

   数据显示,仅仅半年时间,小米手机的出货量就已经突破了200万部。而这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品牌的核心战略实现了自我的差异化定位。

   苹果已经让国内的三大运营商“画地为牢”。一方面,IPhone对3G用户的拉动作用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运营商也患上了“终端依赖症”,不惜血本大打明星战略;另一方面,创新能力受到了限制,运营商竞相推出的移动应用程序商店被批毫无章法,效仿苹果的痕迹过重。

   3G盈利遥遥无期、存量市场争夺加剧、传统语音业务贬值过快,运营商逐渐陷入了被“围剿”的境地——海量的数据业务冲击了电信网络承载能力,却未能带来相应的收入和盈利,增量利润流向了创新型技术公司。

   首先,移动互联网入口越来越窄。承载应用的操作系统和内嵌应用、服务的平台,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已经吸引了众多IT厂商的加入。小米、阿里巴巴、百度、新浪、腾讯、盛大等传统的互联网巨头纷纷侧身其中,借助“硬件+软件+互联网”的推广模式掌握用户资源,逐步提供个性化服务,对运营商的领域进行“软侵袭”。

   其次,先期推出的数据业务日渐式微。虽然三大运营商都在想办法避免沦为管道,但始终没有奏效的办法。从最开始的应用程序商店,到搭建开放平台,吸引并聚合产业链合作伙伴,再到现在的流量经营,运营商始终无法卖出实质性的步伐。

   再次,电信业基础业务开放,意味着互联网企业考验触摸到运营商的底线。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陈金桥就表示,互联网企业本身对自建管道没有兴趣,他们只需要租赁运营商的设备,成为“虚拟运营商”就能轻松地切入市场,所以,一旦开放电信市场,将会在短时间内对运营商形成较大的冲击。

   像腾讯那样发展

   腾讯的发展模式虽饱受争议,被称为“互联网公敌”,但其自推围墙的方法却备受称道。

   作为最大的虚拟运营商,腾讯的微创新一直没有停止过。比如,QQ从简单的聊天工具,到整合了新闻、游戏、音乐、购物、微博等多功能平台,不断地强化用户的体验。

   再如,针对奥运会的报道,腾讯就整合了视频、微博、无线、访谈等多个平台,调动用户进行草根原创,成为用户当前感知奥运的第一门户网站。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腾讯一直在图谋“二次创业”。去年年底,腾讯牵手华为发布了QQService的智能手机HiQQ,整合了手机QQ、手机QQ空间、手机QQ浏览器等19种腾讯手机应用程序;今年中旬,腾讯再次进入智能手机领域,与电信联手五家手机厂商共同发布了内置电信及腾讯业务的六款天翼QQ智能手机,从终端切入移动互联网。

   在战略方面,腾讯主推Q+平台。开放式的应用接口标准、浏览器整合、APP化的应用程序、个人化数据的云端存储等,回避了所有移动互联网的不确定因素。业内人士认为,随着Q+平台进一步发展,Q+上应用的日益丰富,当所有不确定的事情明晰化的时候,Q+可能随时以新的面目出现。

   饮鸩止渴还是自推围墙?

   摩托罗拉日薄西山,在于“一款产品包打天下”,诺基亚被市场诟病,在于操作系统和产品创新方面的固步自封。截至目前,3G还缺乏杀手级应用,运营商创新内生动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运营商陷入了“做还是不做”的悖论。如果做的话,运营商毫无优势可言,不仅成本无法收回,而且时间和机遇白白浪费,无疑是“饮鸩止渴”;如果不做,只能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侵蚀自己的地盘,这无疑是等死。

   至少从目前来看,运营商自推围墙还面临着几方面的考验。

    其一,现有业务就足以支撑起发展的需要,运营商缺乏创新的勇气。一季度财报显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营收分别达到679.29亿元、1274.45亿元、611.93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7%、7.8%、24.8%,总体增速达到预期,但数据业务发展难言乐观。

   其二,移动互联网思维未深入骨髓。2G思维主导3G营销是运营商当前的“主要特色”,从这个角度看,应用程序商店还只是传统的增值业务,即时通信工具更像是把客户黏在互联网上的附加产品,这与移动互联网提倡的“内容为王、用户至上”的理念相背离,联通的“随意打”更能说明这一点。

   其三,3G发展未获盈利,运营商在发展数据业务方面举棋不定。流量经营是目前3G的重中之重,不过,联通将3G入门的包月套餐下调至20元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也相继推出不同形式的套餐以及终端优惠政策,力争降低流量类业务的门槛加快圈地,但却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发展怪圈;受制于资金、实力及用户规模,三大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动力和步伐也表现不一,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亦步亦趋,中国联通稍显落后。

   其四,盈利模式方面,移动互联网倡导“前端免费、内容增值”,这与运营商现有的盈利模式格格不入。

   发力移动互联网、重新掌控产业链,运营商就必须在结构、业务、服务以及产品进行深度的调整。

   做“智能化”管道

   在做智能化管道这一点上,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殊途同归。

   王晓初提出,中国电信要“成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十二五”期间,中国电信的具体目标是收入市场份额稳中有升,利润增长高于收入增长,资产结构明显优化。

   而王建宙也强调,中国移动要做“智能管道”,“积极向产业链资源渗透,集中优势打造优质的、有服务的、增值的智能管道。”

   至于运营商如何通向智能化管道,却任重而道远。毕竟在云、管、端三位一体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的身份就注定了它不可能像苹果一样靠卖终端赚钱,也不可能像开发者一样靠卖App以及服务来赚钱,其收入的最大来源仍将是数据流量费用。如何做大做强移动互联网、竞合产业链各方,自然是“智者见智”。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移动支付公司Square获星巴克2500..
下一篇中国移动攻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手机..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