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昨日,招商银行与中国移动在北京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移动支付、招行信用卡商城、客户及渠道资源共享、账户结算以及集团客户通信业务整体解决方案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中移动更透露,今年销售的智能手机中将有超过1000万部会具有NFC功能,内置NFC移动支付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推广TD-SCDMA终端的一个重要卖点。
评论称,继中国联通之后,中移动也终于开始全面推广NFC-SWP模式的手机支付业务,由于这种手机支付与银行联手,因此,中移动无论从合作伙伴上还是终端上都有了保证。

2011年4月,中移动宣布新研发的TD手机会支持NFC,当时终端部负责人还称,中移动正与相关单位"紧锣密鼓地制订NFC标准"。而银联则一直是NFC的坚定支持者,因此,二者合作其实只是时间问题。自从采用银联的NFC标准后,中国移动将可以与各种银行合作,此次与招行开始手机支付领域的合作即是好处之一。同时,据市场研究公司IDC预计,到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其中,有25%来自NFC移动支付。可见,与银联合作还是大势所趋。
对中移动来说,一方面它要在自身3G制式落后的情况下,在新平台上领先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以重拾话语权;另一方面在迟迟无法引进苹果iPhone的情况下,竭力推展NFC,也是对其全面进攻的一种遏制。
中移动早已开始布局移动支付,且已作了多种尝试。2010年3月时,中移动入股浦发银行,主要就是为了在手机支付方面进行合作。这个举动也颇为"国际范儿",据IT商业新闻网记者所知,中移动此举借鉴了日本运营商的做法,因为日本的NTT DoCoMo就先后收购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和瑞穗银行股份。此外,中移动还支持国民技术公司推行2.4GHz移动支付标准,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NFC水火不容,也导致了移动支付的国家标准迟迟未出。
一位支付行业人士曾对IT商业新闻网记者说,运营商做移动支付,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手机。不过以运营商这样的巨型国企的效率来看,移动支付的硬件与环境尚未得到显着改善。推广NFC手机也会是一个相对艰难的问题。
这也是有前车之鉴的。谷歌当初在美国推广谷歌钱包这一业务时,只借助万事达卡的网络铺设大批可以刷手机的商铺的POS机,却因为无法得到运营商支持,从而无法对手机终端进行有效控制,推出足够多的带有NFC功能的手机,导致用户一度过少。
不过好在移动支付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投入阶段,并未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这就是说,中移动等运营商的机会就在于此。中移动虽然目前无法引进iPhone,但也不会让其轻易吸走用户。有分析指出,运营商在NFC定制手机终端方面具有有利条件,对于手机厂商,运营商是最具有话语权的,可以通过补贴话费,合约机等优惠来吸引手机厂商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