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移动支付环境尚不成熟 银联中移动恐推行遇阻
2013-06-17 10:39:34 来源:IT商业新闻网 作者:【
关键词:移动支付 银联 中移动
 
受各方利益和资源争夺的影响,移动支付的各种模式都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银联和中移动恐怕将遭遇来自各方的伏击。   

  移动支付再次往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最近记者注意到,中国银联已与中国移动联手推出移动支付平台,“手机钱包”概念慢慢落地。而与此同时,受各方利益和资源争夺的影响,移动支付的各种模式都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银联和中移动恐怕将遭遇来自各方的伏击。

  何为手机钱包?这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去年IT商业新闻网记者在某手机厂商与一商业银行共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已听说过此名词,即用户“刷手机”就可实现商户购物、公交买票等功能。据悉,目前包括中行、中信、光大等多家商业银行在内,均可绑定这一手机钱包功能,而更多的商业银行也在陆续加入。评论称,这为移动支付加快推广应用创造了更大空间和更有利条件,实现了金融行业、通信行业,乃至将来更多行业的融合。

  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IT商业新闻网记者去年就曾在来自德勤发布的《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报告中看到,尽管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令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参与企业积极行动,纷纷在移动支付领域布局,进一步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报告同时预测:到2015年,移动支付将成为我国主流的支付手段。

  实际上,移动支付一路走来,一直有着外人并不了解的明争暗斗。银联与中移动此番联手,而此前他们却是对手。因为银联主推的13.56MHz标准和中国移动一度主推的2.45GHz标准在近年来互不相让,都企图占据移动支付的话语权。随后虽然银联占据了支付标准的上风,但中移动庞大的用户基数让银联也不敢轻视,因此才有了双方共同推进的这一步。对这一点,中国银联一位高层曾说过:"移动支付发展了很多年,但还是进展不够迅速。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的合作,有可能加速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不过,与国外相对成熟的移动支付环境相比,国内这一领域毕竟还处于发展阶段,有很多让人担心之处。

  首先就是安全问题。与国外用户相比,国内消费者对移动支付安全方面的担忧更甚。在恶意代码、手机病毒、吸费软件肆虐的事实,也恐怕会让很多用户望而却步。其次,移动支付领域的创新也被业内看作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点。有业界人士就表示,移动支付必须找到产业命门--应用创新,然后以此为基础,掌握用户应用环境的变化,发现用户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促进技术与产品的创新。他认为应用创新与技术创新构成"创新双螺旋",推动着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只有这样,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新的增长点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但从目前的状况看,国内的移动支付领域的创新还远远不足。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行业主管合伙人王鹏程认为,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整体普及率较低,多数移动支付业务与产品还处于试用阶段,产业链各方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艾媒咨询CEO张毅则表示,三大运营商发展手机近场支付已有四年时间,但各运营商之间的标准不统一,与金融行业的标准也不一致,运营商有后顾之忧。同时,由于技术上的缺陷,用户黏性也不够,这都导致产业发展不起来。

  张毅指出,手机近场支付有其便携性,但一部手机上集成了多张银行卡、公交卡、购物卡,一旦手机被盗,所绑定的账户即有被盗刷的风险,必须在安全性上把好关。只有把手机近场支付做得像金融IC卡一样安全,才会真正赢得用户的信任。

    除了产业上的种种险境未度过以外,像中移动等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业务上仍会遭遇到来自互联网大鳄的袭击。据IT商业新闻网记者了解,第三方支付牌照按照业务划分,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网络支付,包括了互联网支付、电话支付和手机支付;第二类为银行卡收单,主要指传统POS机上面刷银行卡的收单方式;第三类就是预付卡业务。七成获牌企业集中在预付卡业务上。其中,当然以第一类竞争最为炽烈。除了电信运营商外,例如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腾讯旗下财付通等,都已在此布局多时。

  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曾告诉记者,财付通已覆盖包括游戏、航旅、电商、保险、电信、物流、钢铁、基金等多个行业,如果与微信融合,将创造出一个新的微生活支付理念,“消费者一部手机便可走遍天下”。

  从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布局来看,主要推力来自三个方面: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其中,金融机构对现有的金融网络、清算系统、客户及商户资源拥有优势,但对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控制力弱。而电信运营商虽然对终端用户和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控制能力较强,但缺乏商户资源。第三方支付在用户和线上商户资源上具有优势,但线下商户资源不足,对终端设备制造的影响力也有限。

  "受各方利益和资源争夺的影响,各种模式都面临诸多挑战",王鹏程说,"合作开放式的商业模式,更有可能获得成功。"在业内看来,如果参与者要想较大程度地获得利益,采取相互合作的方法,也许能获得意外的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银联中移动打破僵局 手机支付重塑..
下一篇诺基亚中国表示将支持“塞班”服..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