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为什么4G不是中移动的救命稻草?
2013-11-04 09:27:1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关键词:中国移动 4G
 
每一次技术升级都是一次产业翻盘的契机。中国移动在2G时代接近八成的市场份额,在2009年以后由于3G启动被联通、电信逐步蚕食,乃至不久前不得不公布了其史上首个净利下滑的季报。

  每一次技术升级都是一次产业翻盘的契机。中国移动在2G时代接近八成的市场份额,在2009年以后由于3G启动被联通、电信逐步蚕食,乃至不久前不得不公布了其史上首个净利下滑的季报。

  对于中国通信市场来说,即将揭幕的4G,意味着另一次格局调整的因子。中国移动能否借此扳回一局?4G时代的大流量经营,对三大运营商又有着怎样的SWOT棋局。

  4G在中国的到来是挡不住的,因为推动4G的力量太强大了:比如关注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发展和GDP增长的政府;比如希望更多生意蛋糕的系统设备商(华为、中兴、爱立信等)和手机终端厂商(华为、中兴、苹果、三星等)。

  当然,无论从动机还是实际动作来看,中国移动毫无疑问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这是因为,在3G时代郁郁不得志的中国移动,被普遍认为将是4G的受益者。

  有观点认为,中国移动将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迅速建成覆盖全国的4G网络,而电信联通则苦于资金有限无法大规模建设4G网络,因此中国移动将再次一骑绝尘,远远的甩开它的二位老对手。

  事实如此吗?我的观点是:4G并不能拯救深陷3G泥潭的中国移动,中国的电信市场格局也不会迅速发生变化。

  4G制式不占优

  预计中国将在2013年下半年到2014上半年之间发放4G牌照,而中国移动也将名正言顺的发展其梦寐以求的4G业务,一旦拿到正式运营牌照,其营销推广力度将是空前的。对于移动七亿多用户来说,虽然4G的普及还有点远,但再过一段时间就能用上的“望梅止渴”效应,至少可以让欲倒戈联通电信的中国移动用户心安一些,从而使中国移动客户流失“止血”。

  中国的4G牌照虽然还未发放,但可以肯定中国移动、电信和联通不可能三家都只拿LTE-TDD牌照,中国将会同时存在LTE-TDD和LTE-FDD两种网络制式的运营商,且毫无疑问中国移动将是最主要的LTE-TDD运营商。

  而运营LTE-TDD的中国移动相对于运营LTE-FDD的运营商处于明显的弱势。

  首先,全球LTE-TDD网络运营规模明显小于LTE-FDD网络。从网络最早商用时间、全球用户量、已部署网络数量等指标来看,LTE-TDD产业都远远落后于LTE-FDD,绝大多数LTE-TDD运营商都是所在国家的非主流运营商,运营规模较小。而全球主要国家的主流电信运营商的LTE网络都是采用LTE-FDD技术,如美国AT&T、verizon,日本docomo、KDDI,韩国SK等。

  其次,LTE-TDD终端量少而价高。逐利的终端厂商将主要的4G终端开发资源集中到了LTE-FDD,导致上市的LTE-TDD终端数量远落后于LTE-FDD,而且多数TDD终端都是数据上网卡、无线路由器或笔记本电脑,而非手机终端。

  根据GSA发布的报告,截至2013年9月,全球终端厂商共推出1064款LTE终端,其中222款支持LTE-TDD网络制式(其中23款为智能手机),而支持LTE-FDD制式的终端超过800款(其中超过340款为智能手机)。中国移动现在推动的兼容多模多频制式的LTE-TDD终端,更是增加了终端成本。

  第三,采用高频段频谱给LTE-TDD网络建设带来难度。根据频谱特性,如果运营商拥有中低频段频谱资源,相对于采用高频段频谱,只需部署相对少的基站便可完成大范围覆盖,既可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又实现良好的覆盖,帮助运营商取得网络覆盖优势,可有效提高运营商的竞争力。

  工信部已经确定在1800MHz和2100MHz频段中未分配的两个60MHz频率资源(共120MHz频率资源)用于FDD频率,而将2500-2690MHz高频段的全部190MHz频率资源规划为TDD频谱。意味着LTE-TDD运营商需要部署比拥有更低频段资源的LTE-FDD运营商更多数量的基站,才能实现网络的广域覆盖,而现在在城市里大范围部署新基站的难度很大,成本也相当高。这将使得LTE-TDD运营商的基站部署和网络建设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中国移动LTE-TDD网络采用高频段,而电信联通如果采用低频段部署4G网络,将使得中国移动的网络部署进度和成本处于劣势。

  互联网资源占比极低

  移动占有中国60%以上的移动用户,却仅拥有少量的中国互联网资源,将成为其发展4G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重要瓶颈。中国移动为了满足其庞大用户对于互联网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需要租赁电信或联通的相关资源,同时意味着用户要跨网络访问,对中国移动来说一方面会产生巨额网络结算费用,同时也将影响用户的访问速度,从而影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体验。中国电信和联通占据大部分的互联网资源,使得它们具备良好的流量经营和互联网应用基础。

  但从固定网络和互联网资源角度来看,中国移动实际上要受制和落后于中国电信和联通这两家老对手。

  中国电信和联通占据大部分互联网内容和应用资源。大部分互联网内容和应用(如新浪、腾讯、百度、淘宝上的网站信息和应用)都存在于专业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用户平时访问的互联网内容和应用,大多数都是通过互联网进入IDC来获取和使用。而中国超过60%的IDC资源掌握在中国电信和联通手中,其余多数被第三方专业IDC服务商占据,中国移动的有效IDC资源市场份额不到10%。虽然近几年中国移动的IDC建设投入达数十亿元,对中国TOP500的互联网企业提供非常优惠的资费甚至免费,却依然难以吸引到互联网企业的资源进驻。

  中国电信和联通垄断了中国互联网骨干网资源。4G所谓100M网络速度主要是指手机等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速度。而基站与互联网资源(主要是IDC)的连接还是主要依靠地下铺设的光缆来进行,这些连接全国各个城市之间的光纤网络就是互联网骨干网。2001年中国电信南北分家时,中国电信长途骨干网按照光纤数和信道容量进行分家,其中北方十省与网通、吉通合并后的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占有30%,南方和西部21省组成新的中国电信占有70%。中国电信经营管理的骨干网CHINANET是中国互联网络的基础网络,是中国最大、最主要的骨干网。而中国移动长期以来以经营移动通信为主,对骨干网的需要不大,也因此未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全国性的骨干网络,而现在要再进行全国性的骨干网络建设,不但成本高昂,建设难度也极大。

  另外,中国移动的国际出口带宽资源仅占11%的份额。

  4G用户培育无法一蹴而就

  虽然中国移动的4G网络建设运营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还是会快速的推进移动网络建设,并最终建成一个覆盖全国的大型移动网络。但网络覆盖仅仅是网络运营的基础,关键是如何获得用户,并引导其消费而带来收益。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首先,从语音通信向以流量使用为主的消费习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逐步从语音消费为主转向流量消费为主,从小流量逐渐增加到大流量消费。

  根据思科2013年2月份发布的关于全球数据流量预测的报告称,亚太地区的移动用户每月使用数据流量将从2012年的平均136MB(中国移动用户2012年平均约100MB)增至2017年的约1.75GB。爱立信2013年6月发布的《流量与市场数据报告》显示,从2012年到2018年,全球手机流量复合年增长率达到50%,即到2018年会增长12倍。按照这个增长,中国移动用户2018年月均消费流量约1.2G。从以上分析预测,可大致推断中国移动以G为单位的4G主流流量套餐,将至少需要4年后的2017年才有广泛的用户使用。

  其次,网络用户的资费消费习惯改变需要漫长过程。中国移动2012年用户ARPU值为68元,每位用户平均每月使用约100M付费流量。根据移动的套餐100M左右的流量资费约10元。而中国移动在温州和青岛推出的4G试商用套餐是2G、4G、8G、15G的包月费用分别为50元、80元、120元和200元,按照平均采用80元4G流量来计算,用户需要从100M(0.1G)转变到4G(增加40倍),从10元流量费转变到80元流量费(增加8倍),流量费甚至超过了目前中国移动用户的整体ARPU值。

  而从日本三大电信运营商DOCOMO、KDDI和Softbank,以及美国最大电信运营商AT&T这四家运营商来看,4G的到来并未明显提升他们的ARPU值,DOCOMO和KDDI的ARPU值反而持续下降。

  也就是说除非4G流量资费大幅下降,否则普通用户根本不可能使用动辄几十上百元的流量套餐。即使我们乐观一点预计,未来随着民众收入的增长,也许大家的手机流量费会逐渐增加,但若要增长8倍,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三,较低的3G用户渗透率也将影响中国移动4G业务发展。让用户直接从2G向4G跨越式迁移,就像让坐马车的人一下子上高速公路,会出现网络适应性问题。也就是说,3G用户是最佳的4G潜在用户,而不是2G。而截至2013年6月30日,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7.4亿户,其中3G用户总数1.37亿户,3G渗透率为18.51%。而中国联通和电信的3G渗透率分别为38.15%和50.05%。

  中国移动目前多数用户都是2G用户(占比81.49%),3G用户才占18.51%,如此“不健康”的4G发展基础,将会影响中国移动4G用户的发展进程。相对来说,3G用户比例达到38.15和50.05%的中国联通和电信,则具备好得多的4G业务发展的用户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智能手机与投资行为:错了就不能..
下一篇中国企业移动化刚刚起步 三年后进..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