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四平八稳”难成就中国移动移动互联网战略
2013-11-26 08:56:28 来源:通信世界网 作者:【
关键词:中国移动 移动互联网
 
在国内,中国移动可谓移动互联网的首倡者,早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移动就推出了移动互联网品牌“移动梦网”,聚集了大量SP/CP,为中国最早一批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

  在国内,中国移动可谓移动互联网的首倡者,早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移动就推出了移动互联网品牌“移动梦网”,聚集了大量SP/CP,为中国最早一批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尽管当时的服务是以短信为主,Wap内容为辅,但相应的分成帮助了国内相当数量的互联网公司渡过了第一次互联网寒冬,其中甚至包括腾讯、新浪等后来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巨头。

  十年后,移动互联网行业不再由运营商主导,行业里有着一系列独立的巨头存在。中国移动也早已看到了这样的趋势,发布了若干次移动互联网战略,并且也推出了飞信、139邮箱、手机阅读等纯移动互联网产品,借鉴互联网公司的经验,组建了若干基地或专业化公司进行集约化运营。

  尽管早已看到,中国移动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除了管道服务外,其余的纯移动互联网产品或内容,都显得不温不火,依靠预装渠道,虽能够获得一定的客户,但经常是作为市场培训者,当用户熟悉某个领域后,他们就会选择其他互联网公司的产品。

  为何如此?笔者认为,这同中国移动四平八稳的发展思路不无关联,而互联网则需要冒险精神。

  大企业的通病

  寻找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基本靠“赌”,高风险才能高收益。小企业是所有者与管理者统一,如果不去“赌”一把,赶快让企业做大,那何必要辛苦做企业?还不如去安稳当一个打工者,收入也不一定会少。即便是输了,也不过是从头再来而已。

  大企业则不同,所有者与管理者分离,通过KPI进行考核,虽然每年都要求有增长,但绝对不会要求爆发性发展,因此每一个业务单元的管理者,都是把不犯错放在首要位置,因为一旦犯错了就肯定无法完成KPI了,自己的饭碗也就难保了。因此,四平八稳也就在所难免。

  至于国有大型企业,更是如此,天然就带有一些计划经济遗留的色彩,天然就带有追求稳定的基因,甚至有意愿投身其中的员工,也是看中了其稳定的特色。更何况,国资委长期考核的核心思路是“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这让企业的经营者必然将稳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中国移动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也自然如此。

  移动战略稳健居上

  总体而言,中国移动的移动互联网规划制定得相当稳健,基本上所有大规模项目有探路者证明这条路是可行后,才着手实行。对于能够体现电信运营商特色的业务,例如移动梦网平台、彩铃等,国外运营商都有过先行的案例;对于纯粹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或内容,往往是在互联网公司有过类似产品或内容,并且被证明可行了之后,中国移动或快或慢再跟着上马,手机阅读、手机视频、飞聊均如此。

  须知,跟风模仿可以,如腾讯诸多业务也都是跟风模仿的,但其有能力在模仿后快速干掉曾经的老大,所以在中国互联网产业中,创业者都会思考自己的业务会不会被腾讯模仿。但中国移动似乎欠缺这样的能力,四平八稳的想找一个肯定盈利的领域,结果就是始终不温不火。曾有人认为,就算做不成行业老大,一堆行业老二、老三加一起也有一个老大的规模,但笔者觉得,在移动互联网这个大森林中,每一个老二、老三的体积也就是一只兔子,一堆兔子加起来也比不上一只大象。

  另外,在移动互联网这个今天不知道明天变化的世界中,中国移动还坚持做产品规划,时间长达三五年,可事实上,新产品在三五年后发展,还不如抓紧时间从当前开始。

  规划执行仍“稳”字当头

  不仅仅是规划的制定,中国移动在规划执行的过程中,同样显得四平八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收入来源,仍是贯穿了电信运营商传统的前向收费模式,例如大部分的阅读内容是收费的,手机视频是收费的(虽然包含了流量费,但用户的习惯是在Wi-Fi环境下使用),139邮箱是收费的……而移动互联网厂商或者是采取后向收费的策略,或者是只对少部分人收费,总而言之,流量还是优于收入的。这样的收入模式,使得中国移动的各项移动互联网产品,难以获得用户青睐。

  其次是临界机制的把握,中国移动不会去承担法律方面的风险,所发展的产品或内容,自然是距离法律边界越远越好。而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游走在法律边界是常态,甚至可以适当的越界,并且愿意接受适当的惩罚。对后者而言,只要不至于“关门大吉”,其愿意尝试——用50万的罚款或赔偿,换取5000万的收入,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可以看到,国内的那些移动互联网的巨头们,几乎是在巨大的争议中,在各种类型的诉讼中,甚至在政府部门的处罚中,发展壮大的。而稳健的中国移动,虽然未冒风险,却也丧失了一个个的发展机遇,典型案例如六月份的Jego,一个挺好的创意,也吸引了不少用户,但稍有政策风声,立刻停运。

  需在产业链切割上“做文章”

  以中国移动现有的能力,欲在产品与内容层面与互联网企业打对攻有着相当的难度,并且短期内也无法提升这一能力。为此,在未来,中国移动可以利用自有能力去把产业链切割,把自己填充到新的环节中,并且从移动互联网公司处获得回报。例如智能管道,每个移动互联网公司都希望自有的业务能够让用户高速、稳定的访问,那么单独为某个业务提供网络优化就是一种商业模式;又例如CCG模式,在很多用户还对使用流量感到恐惧的背景下,如果能让移动互联网公司为用户的流量付钱,无疑能。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移动4G服务12月18日正式商用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嬗变中蕴藏新转机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