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我国移动互联网重塑通信业新格局
2014-02-25 18:27:12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作者:【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如果某一天,某家市值几百亿的蓝筹公司突然休克,你千万不要惊讶;几年前还是一个作坊式的创业板公司,一夜之间市值直追大蓝筹,你也不要尖叫。

  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如果某一天,某家市值几百亿的蓝筹公司突然休克,你千万不要惊讶;几年前还是一个作坊式的创业板公司,一夜之间市值直追大蓝筹,你也不要尖叫。在互联网的面前,以往靠人力、财力、资源甚至权力垄断建立的企业竞争优势正在受到严重挑战,而靠科技进步和模式创新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壮大,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变革,就是一首首正在演奏的“颠覆”进行曲。
  
  曾几何时,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支柱产业,电信行业犹如铜墙铁壁,让体制外的民资看不到任何机会。
  
  突然之间,这堵铜墙铁壁的一角,开始被腾讯攻破。免费的微信开始逐渐取代收费的短信,在这个小小的缩影背后,被“搅局”的何曾是短信本身,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整个传统电信业。
  
  对于传统电信业的江河日下,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部副经理宁宇在其博客中表示,早在几年前,微信替代短信的趋势就已注定,今年的形势不过是更加明朗化。作为取代者,移动互联网企业或虚拟运营商将重塑行业格局。
  
  微信咄咄逼人
  
  往年的春节,短信曾扮演了重要角色,而2014年的春节,微信祝福似乎大有取代短信之势,而且图文并茂,新意无限。
  
  在春节期间令微信更加普及的事情莫过于“抢红包”。微信通过互动平台,让“抢红包”成了时尚,“晒红包”成了乐趣。
  
  从除夕开始至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
  
  有朋友在微信平台上表示,“春节发红包发到手软,这次不是直接送到别人手里,而是通过微信红包,可谓高端大气上档次。”在北京工作的王小姐表示:“春晚播出时就抢了好几个红包,一晚上就抢了2000多元。”
  
  在微信“搅局”面前,有运营商的工作人员都不得不感叹,除了我们自己,谁还用短信拜年呢?
  
  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关系,相当于路和车的关系。“对互联网公司开的运输公司,还是值得看好的。在市场化的机制下,有理想有活力的企业是有竞争力的,正是这种活力和理想不断满足我们对通信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也正是这种活力和理想推动社会信息化的进步。”
  
  三件事刀刀见血
  
  对于传统电信运营商来说,来自互联网企业的进攻,其实才刚刚开始。
  
  在业内人士看来,移动转售向民资开放、微信号可在运营商之间轻松切换、4G网络建设的资金压力,这三件事刀刀见血。
  
  首先是来自虚拟运营商的压力。随着工信部在春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公布了第二批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企业名单,至今已有19家企业获得牌照。在工信部的引导下,移动转售市场正在向越来越多的民资企业打开大门。移动转售的经营模式,实际也是运营商获取利润的重要方式,因此虚拟运营商的出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压缩批发与零售之间的利润空间。各方的竞争将导致运营商收入、利润下降。
  
  其次,随着微信深入人心,手机号码已经不再是用户唯一的ID识别号码。由于用户携带微信号可以在三大运营商之间轻松切换,再不用担心朋友失去联系的问题。这必将运营商之间的攻防战更为惨烈,利润将进一步降低。
  
  第三,通信网络的演进和发展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而部分资金缺口目前尚无着落。
  
  业内专家表示,如果运营商造血能力上不去,失血的地方又止不住,未来的日子相当难过。
  
  通信业重塑新格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撼动”的不仅只有传统运营商。在虚拟运营商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邹学勇看来,19家虚拟运营商牌照、170手机号码、100XX客服号码、运营商高管离职潮等等一系列事件,即将引爆一场中国通信业前所未有的新格局。
  
  电子商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购物的场所,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商目前只具备“信息和商务”两大元素,缺乏“关系”元素,而虚拟运营商的出现,将助力电商在新一轮移动互联网之战奠定基础上,实现大融合发展。
  
  其次是渠道行业。虚拟运营商可以将终端渠道无客户粘性变成有客户的强粘性,实现终端渠道企业从客户对象的分散变成客户对象扩充和把控,最终形成客户大数据,更好地管理渠道企业。
  
  在具体领域方面,虚拟运营商未来将“撼动”云计算、新媒体、行业应用、物流、第三方支付等多个产业的利益。而在当下看,以北纬通信、苏州蜗牛为代表的虚拟运营商企业已开始“搅局”移动游戏的业态。
  
  移动游戏是互联网流量变现的一种商业模式,但是移动游戏的承载是手机终端,需要移动的手机流量才能畅玩移动游戏,虚拟运营商诠释了‘游戏+手机+流量’经营方式,其对传统收费模式的颠覆,将使北纬通信等在移动游戏领域具备明显优势。
  
  通信业的新格局多久会形成?也许已经进入倒计时。记者了解到,多家已经获得移动转售业务试点批文的虚拟运营商正在积极进行业务筹备工作,并计划于今年6月前正式运营。

  上周末,一个段子在网上流传,称可以通过“空手套白狼”的方式,依靠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个打车软件给出租车司机的补贴实现“年赚200万元”。不过,打车软件公司和监管部门均表示,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
  网帖 靠补贴可年赚200万

  网帖列出了靠打车补贴“致富”的步骤:先找出租公司包一辆出租车一年;买10个手机号注册微信和支付宝;“创业者”既当司机又当乘客领取打车补贴。

  网帖假设:以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每天限用3次,乘客每天得返现60元、司机得返现100元为前提计算,每天乘客的收益是60×10=600,加上司机返利100元,再减去300元车份子钱,每天能赚400元,一个月赚12000元,一年赚144000元。如果再把车以每天150元的价格转租出去,一年靠转租费可赚54000元,合计年收入20万元。如果借亲戚朋友10本驾照,租10辆车,什么也不干,一年就能赚200万元。

  打车软件方 根本不可能实现

  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相关负责人昨天告诉记者,网帖中的说法理论上看似可行,实际根本不可能实现。

  “‘自己又当司机又当乘客’基本办不到,因为我们有反作弊措施,我们会根据乘客和司机之间的距离以及司机接单后的行驶轨迹判断其是否作弊。”快的打车相关人士表示,具体的反作弊手段不会对外公布,就是为了防备有人钻空子。

  嘀嘀打车方面也表示,打车软件严禁司机的刷单行为,一旦被发现会严惩甚至封号,一个司机不可能持续刷单又不被发现,“司机和乘客都是实名的。另外,监管部门对出租车包车、驾照借用问题都有严格的规定”。该人士还表示,打车补贴活动的持续时间和返现力度也是不确定的。

  交管部门 GPS定位可查出违规

  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网帖中的说法完全经不起推敲。首先,驾驶员从公司租车后必须自己运营,不可以进行转包。交通执法总队日常执法工作中的一条就是查看是否存在驾驶员转包行为,如果发现转包,除了处罚,还有可能直接取消司机的承包资格。另外,出租车运营企业也有自己的稽查队,如果发现司机转包或者单班车司机随意找其他司机实行双班车运营,都会立即处理。

  除了突击检查,借助技术手段也能发现违规行为。出租车都安装有车载GPS定位系统,公司后台能根据其行驶里程推算车辆平时的运营状况。如果司机恶意刷单,GPS定位系统很容易就能看出其接单的线路与实际行驶路线不同。另外,出租车公司人员还可以随时抽查司机是否在GPS所显示的位置,如果不是登记的驾驶员开车,肯定不知道车辆的实际位置在哪。

  出租车公司 租车转包涉两宗罪

  北京出租车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出租车司机上路运营都要有服务监督卡,如果有人将车辆转包,那么实际开车的司机就需要伪造一张服务监督卡,这就涉嫌伪造证件罪。将车辆转包给他人的出租车司机也将涉嫌合同欺诈罪。

打车软件“战火”越烧越烈,现已经“烧”到了广播行业,不少人认为,现在许多出租车司机都在忙着听打车软件“报单”,已经很少听广播了,这将导致广播广告下滑。业内人士指出,新鲜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同其它行业产生摩擦;另一方面,对打车软件自身产生的问题也应理性看待,不能对此“一禁了之”。

  打车软件引发新现象:或冲击广播行业

  “一边开车,一边听广播”是不少出租车司机的“日常工作”,不过随着打车软件的发展,出租车司机听电台广播的急剧减少,一边开车一边听打车软件的“报单”成了不少司机的“新宠”。

  有网友对此称,电台想过一万种死法,最后没想到是这样;网友@tspku说道:有一种死法叫没看到对手就死了;@一站到底OnLine说道:打车软件对出租车司机这块确实有影响,打了几十单了,基本没有听广播的了。

  有媒体分析认为,打车软件对传统广播时间的瓜分将使广播广告下滑。此话或不无道理。中国移动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李易日前接受中新网IT频道采访时称,打车软件充分发挥了市场竞争作用,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同一些行业产生摩擦。

  道景咨询资深电信分析师马继华在微博称,广播有一群忠实粉丝,比如夜班值班工人、学生、还有那些手里有工作不能停的人,特别是司机;虽然广播拥有一些固有优势,但是越来越受到网络的影响,互联网的一些优势正在渗透广播,传统广播也必将被改变。

  “打车软件加价打车致打车难因‘资源稀缺’”

  打车软件并不只影响到了其它行业,它本身也存在诸多争议,尤其在“安全隐患”、“加价打车”、“司机拒载”等方面。

  鉴于打车软件引发的许多现象,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出台政策规范市场。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20日发布规定,每辆出租汽车只允许安装一个叫车终端;南宁道路运输管理处表态,不支持出租车司机使用“嘀嘀打车”等软件,交通部门计划推出官方打车软件;上海市交港局介绍,在道路通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上海今年将大力推进简易式出租汽车候客站点建设。

  其实相关部门推出官方打车软件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月多家媒体报道,北京首批冠名96106的4款“官方”打车软件上线4个多月后,基本“夭折”——由于不能加价召车,导致司机全部转投“快的”和“嘀嘀”的怀抱。

  而关于北京新出的政策“一车一终端”,经常打车的张小姐接受中新网IT频道采访时说道:“一车只能安装一个终端,说白了是防止司机因打车软件分散注意力而加大安全隐患,但是如果一部手机安装两个打车软件,司机频繁切换两软件或者比用两部终端分散的注意力还要大。”

  由此可见,这些规定的效果或还需时间检验。那如果打车软件引发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是否就“一刀切”取消打车软件呢?法律专家刘铁认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规范行业竞争,避免造成出租车行业运营秩序的混乱,其它的问题最好交给市场。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打车软件造成的“价高者得”,表面上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但我国出租车市场并没有完全放开,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采取这种竞价手段,无疑将加剧一部分人“打车难”。

  23日发文称,不少地方主管部门还在观望,预计有不少地方将陆续出台规定,但是希望能宽容对待打车软件,从技术手段和法律法规上进行规范,不要一禁了之。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诺基亚通信灵动应用荣获GTI创新奖
下一篇诺基亚推三款安卓智能手机 不使用..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