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城市突发事件和治安事件日趋复杂,公安机关的执法效率和作战能力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公众对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反应、应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金盾工程”的不断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作为“科技强警”战略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通过改革公安现有执法手段,建设公安行业应用系统与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的移动警务系统,成为提高公安机关执法效率,保障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
作为国家物联网重点企业,大唐移动凭借自身在通信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优势,以及在物联网、智慧城市领域丰富的实战经验,针对警务信息化市场需求提出车载移动警务系统解决方案。
大唐移动提出的“车载移动警务系统解决方案”综合了多项信息化领域先进技术,以巡逻警车为载体,通过集成一系列软、硬件关键设备,实现对包括信息实时查询与移动警务办公、实时违法抓拍、现场违法处罚、实时视频监控与录像、统一指挥调度等基层业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应用于公安民警基层执法巡逻的综合集成执法系统。
根据不同的业务功能和集成设备的种类,车载移动警务系统可分为五大组成部分:无线专网图像传输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移动警务系统、集群对讲系统和北斗定位系统。
无线专网图像传输系统搭建信息传输快车道
无线专网图像传输系统是链接执法现场和指挥中心的重要纽带。为确保现场信息的实时传输,采用了第四代移动通信先进的调制技术,通过同频组网搭建一个大容量、高速率、覆盖范围广的无线图像传输网络。

相较于WLAN、WiMAX、WiFi、McWill等无线产品,同频组网没有严格的控制中心,所有站点的地位平等,任何站点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运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抗毁性;系统的架设和开展无需依赖任何预设的网络设施,站点通过分层协议和分布式算法协调各自的行为,站点开机后就可以快速、自动地组建成一个独立的网络;而且站点可以随处移动,也可随时开机和关机,使网络拓扑结构随时发生变化。
监控、定位系统打造前线“千里眼”
车载视频监控通过前端车载设备完成图像信息采集,并通过3G网络或无线专网图像传输系统将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控指挥中心,使得监控指挥中心能够及时获知前方警情,并对通过对数据分析实现对前方警务的管理和指挥。而北斗定位系统实现了对警务车辆实时定位的功能,驾驶员能够随时知道自己的具体位置,通过GPRS将定位信息发送给调度指挥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可从电脑客户端和大屏幕电子地图上的显示及时掌握警务车辆的具体位置。
此外,在警务车辆监控系统采集的图像效果将直接影响指挥中心对前方情况的判断,因此,安装于警务车辆上的前端设备采用红外一体化云台摄像机, 具有良好的防水防震功能,可360°旋转,能适应强背光、逆光、雨天等极端监控环境;摄像机的彩色模式与黑白模式可自动切换,最大限度的保障了监控效果不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在夜间光照条件较差甚至是0照度的情况下依旧能够进行高质量的视频采集,有效距离可达百米以上。车载硬盘录像机可对前端视频图像进行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录像,为执法取证和督察考核管理提供可视化的直观的现场一手资料。
定位系统采用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北斗定位系统,该系统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后端平台系统对采集到的定位数据进行整合加工,结合应用软件可实现对车辆锁定跟踪、历史轨迹查询、区域查车、超速报警、越界报警等功能,达到实时全方位的车辆监控和管理。
移动警务系统打破办公空间限制
移动警务系统是公安信息综合业务系统的无线延伸。一线警务人员利用手持警务通终端或者 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借助无线网络,通过安全认证终端卡即可实现快速安全的无线接入,可以像在公安信息网中一样,直接使用现有的各种应用,实现公安综合业务信息的无线沟通和无线传递,无论是在警车上,还是在一线办案现场,或是深入辖区住户,凡是移动通信网络通达的任何地方,在远程即可查询录入各种警务信息,并提供全方位的多媒体应用支持,提升警务信息处理效率。
集群无线对讲系统打通内部通信壁垒
公安350兆集群通信系统是以话音为主的无线指挥通信系统,是目前公安机关指挥调度、救灾抢险、处突维稳、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刑技侦查、重大保卫活动、日常机动警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无线通信手段。警务车上配备的集群对讲车载台和手持对讲机设备,可满足多位警务人员在行车或离车不同情况下的语音通信需求,使跨部门跨区域通话的更为便捷,有利于日常或异常情况下的警务调配和协调,提升后方指挥部署效率。
警务信息化是现代警务的重要性标志,大唐移动车载移动警务系统的应用使得公安指挥枢纽对日常警务及突发性事件处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可以指挥现场警务人员快速处置街面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市民见警率,而且增强了执法透明度、大大提升警务服务质量,增强公安部门的社会治安综合处理能力。
随着无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与新型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将对未来警用信息化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