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互联网同可谓最伟大的发明,大大提升了效率,缩短了距离。这两个同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产业在当下碰撞,产生出了众多创新的火花,也给人留有更多想象空间。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对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正在加速渗透,不管你在不在,互联网就在那里,以潜移默化或者是急风暴雨的方式来改变人们的生活。近期来看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成了一个重点和热点。
近日,由财新传媒[0.00%]举办的“城市交通行业发展论坛:移动互联网时代新机遇”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交通行业在国内的发展空间,以及这一新兴领域该如何规范的问题等。
汽车与互联网同可谓最伟大的发明,大大提升了效率,缩短了距离。这两个同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产业在当下碰撞,产生出了众多创新的火花,还保留着更多想象空间。手机打车软件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交通行业的创新应用。如何促进这一新兴行业与传统汽车行业融合发展,如何规范这一行业过去竞争的现状,也成为本次论坛的议题。
缓解城市承载压力
目前,汽车市场处于增长阶段和制度环境的双重转变时期,一方面从增长阶段来看,汽车市场增长最快的时期即将过去,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各项改革的推进,未来整个市场的供给方面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目前,我国拥有1.27亿辆汽车的保有量,在这个阶段就已经出现了很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预计到2023年可能会到3亿辆,这个预计能否实现,如果能实现中国又应如何突破目前的困境,这些都是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
“对于如何缓解城市交通载力,我认为还是通过信息技术来开启交通智能的新时代,现在我们还不敢说智能交通,我们只能说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让交通更加智能化。未来汽车是什么?未来的汽车很可能就是一个具有全新能源提供方案的移动智能终端,这可能是继手机、PAD或者其他的智能终端之后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智能终端,就是汽车。它的平台整合和资源、所产生的应用价值是非常巨大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流通研究室主任王青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信息技术的本质,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我国汽车,特别是公共交通的使用方和供给方的信息往往不对等,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使供求之间实现点对点的疏通,而且可以在区域和空间上得到资源最合理、最优化的配置,解决城市发展和汽车增长之间的矛盾必须依靠相关的技术进步来实现。
打车软件
打车软件出现之后备受关注,为什么打车软件会备受关注呢?其他行业比如家电行业受到冲击也很大,为什么没有受到关注呢?跟打车软件受到同等待遇的还有互联网金融,为什么它们会引起更大的关注?
“对于打车软件的备受关注,我想有几个原因:一是这件事情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以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二是它使得原有的格局受到了挤压,需要重新塑造这个格局。三是原有的垄断链条被中断了,换句话说如果它不是有了垄断,不是在垄断领域,如果是市场化度很强的,可能这个冲击不会这么大。四是它需要重新塑造规矩,政府部门必须改变它原有的监管和管理办法,规则要重新塑造。尤其是刚开始出现了,政府伸手一挡,这个热点马上就出来了”。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在会上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打车软件运用了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就是移动互联网这个技术为出行者和服务接入者,也就是供需双方,实现精准、直接、及时的信息交流与交易。“为什么说精准呢?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出现以前和手机应用以前,我们对移动工具也就是车辆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GPS实现车辆的定位,但是那时候对出行者是无法定位的,现在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出行者和车辆的实时定位,实现了更精准的信息交流。这个非常重要,我们每一个出行,在出行过程中,我们的位置是时刻发生变化的,我们的需求是发生变化的,随时随地的定位是非常关键的。而打车软件的出现,就是为了给用户更细致,更高效,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交通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东表示。
当然,移动互联技术进入城市客运以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比如把软件接到了黑车上面,为黑车提供非法经营具有了更方便的条件。比如吸引驾驶员在行驶途中关注抢活,而忽视了它形成的安全隐患。比如像以软件叫车为由破坏机场、码头、车站既有的排队秩序等,这些是应当引起各界高度关注的。移动互联技术进入城市客运,不应当损害其核心价值观,而应当不断改进、促进其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智能用车
当前,我国用于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有二。其一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近年来,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地铁、公交车发展得非常迅速。但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有挑战,发展公交的挑战所有人都意识到,最大的问题是投入很大,见效很慢。 第二种方法便是限流,大家更熟悉了,摇号、限行,不光中国用这样的策略解决交通问题,包括很多国外还会收进城费等。然而这也未能真正缓解出行问题。
发展公共交通也好,限流也罢,这两点代表的真正矛盾是什么呢?其真正的问题在于公共交通的发展跟整个城市的发展速度的不匹配。而移动互联网为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呢?“是新的思维、新的模式和新的技术。体现到城市交通上,那就是智能用车的出现。”易到用车联合创始人朱月怡女士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什么叫做智能用车?“智能用车也叫做约租车,它的定义是说我们整合社会闲置的优质车辆资源和驾驶员,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平台等方式可以进行预约或者及时的约定,帮助所有人实现高效率位移的一种创新性出行服务”。朱月怡说。
智能用车不光在北京,在国内的城市发展,比如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举个简单的例子,纽约这个城市有13237辆出租车,在纽约出租车牌照也是管制的,所有大城市都是一样的。但是有多少智能用车这样的车辆呢?4万辆。这4万辆车为纽约每天提高近150万人次的出行方式,这就是为这个城市带来的很重要的影响。”朱月怡表示。
朱月怡指出,公交、地铁、出租车,满足的是每个人的基础出行需求。智能用车在哪里呢?智能用车当然是在此之上的,是为了满足中高端人群的出行需求。大家常常说的私家车,私家车当然不应该是这个城市管理者所提倡的每个人的出行需求,因为这意味着要不断增加汽车保有量。我们大胆预测一下,有可能在未来公交、地铁、出租车仍然是我们最主体的方面,私家车和智能用车会共同成为对于中高端人士的出行补充。
智能用车固然是给城市交通带来便利,但安全问题依旧困扰着这种模式。
“在互联网技术下,这个技术应用到一个老的产业里来,怎么去解决它的安全性的问题。比如说你把这个车叫来,对于过去私家车,一般来讲,和我们的公共交通的车辆对它的管理要求上是截然相反的。公共领域的车使用强度是非常高的,因此相应地对它定的检验检测就要多一些,但是私家车进入这个领域,使用强度加强了,但是标准的还是私家车,这个时候它的安全性怎么让客户更放心,国家制度如何来管这一块,都不确定,但前景应该还是有的。”交通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柱庭表示。
“城市客运是一个老产业,移动互联技术是一个新产业,新兴产业进入老产业,我的感受不是移动互联技术在城市交通行业的发展机遇,准确来讲,应该是城市交通行业在移动互联技术时代的发展机遇。用恋爱场的时髦现象看是城市交通这个老牛要吃移动互联技术这棵嫩草,我希望移动互联技术要舞动它的魅力,色诱城市交通行业这个老牛,刺激它恢复到它的本性和欲望,因为从历史上看,每次技术进步都使得老产业能够获得青春活力,城市交通我们考察它的历史看,也是不例外的。所以我相信互联技术会使得城市交通行业再次出现质的飞跃”。张柱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