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中移动反击微信利器今日面市
2014-12-19 17:04:05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关键词:中移动
 
酝酿近一年,被视为反击微信等OTT业务“大招”的中国移动“融合通信”产品终于将放出。在今日举行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将推出基于融合通信(RCS)的“三新·和”手机,将通信底层的通话、消息、联系人与高清网络通话、社交、O2O(线上线下服务)融合,这也是电信运营商向流量经营转型的重要内容。
  酝酿近一年,被视为反击微信等OTT业务“大招”的中国移动“融合通信”产品终于将放出。在今日举行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将推出基于融合通信(RCS)的“三新·和”手机,将通信底层的通话、消息、联系人与高清网络通话、社交、O2O(线上线下服务)融合,这也是电信运营商向流量经营转型的重要内容。
  无需另装微信类App
  据了解,中国移动发布的“三新·和”手机,将在手机通话、消息、联系人等功能底层采用融合通信技术,而不需要另外安装App就能使用,这是与微信、来往等互联网企业的即时通信产品的重要区别。
  凭借中国移动的市场号召力和强大的供应链支撑,预计到明年一季度,三星、华为、酷派、中兴通讯、联想等主流终端厂商都会推出采用融合通信技术的智能手机新品。
  从提前曝光的页面来看,中国移动的“三新”包括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三方面,有观察人士指出,就功能来看,中国移动的融合通信并未脱离目前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范畴,不过运营商也有自身的优势,即能够实现各种语音、数据、互联网应用的无缝融合,用户无需下载App,以自身手机号码作为ID,使用门槛低。
  流量经营转型之需
  “融合通信”是在今年初,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提出的4G时代的新型基础通信服务,按照计划,在2015年全面商用。
  对于中国移动的步伐迟缓,不少人士提出,腾讯微信已积累了近5亿的活跃用户数,中国移动融合通信至今才面市是否已丧失了有利时机?
  对此,一位接近中国移动的人士透露,一方面,做融合通信需要在技术层面进行一定的准备时间;另一方面,运营商做RCS主要意图并不是应用OTT竞争,相反很早之前就已计划打造社交平台。
  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OTT业务在一定程度上给运营商的传统语音、短信带来了冲击,尤其是短信业务,市场对流量的需求大幅攀升,这刺激了电信运营商进一步加快流量经营转型的步伐。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指出:“在移动互联网新时代下,语音、短信都在互联网化,电信运营商必须正面应对这种变革的大趋势。”事实上,从今年三大运营商的频频动作来看,也已经意识到了流量经营的重要性。
  联通电信或将跟上
  在中国移动“融合通信”之前,中国电信已联合互联网企业网易公司推出了“易信”客户端,以期对抗微信的一家独大,然而进展却并不尽如人意。此番,中国移动率先利用融合通信对底层功能改造,不少人士对运营商的管理体制及产品的网间壁垒问题提出了担忧。
  通信专家项立刚预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跟进融合通信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为融合通信是避免沦为管道、转向流量经营的重要内容,对三大运营商都是有利的。不过,三大运营商在共同推进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利益分配协同合作的关系。
  电信运营商的融合通信产品,无疑将与微信等OTT业务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重合,能否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这主要取决于产品的用户体验、功能创新、使用方便,赢得用户的认可,即使在微信独大的市场上也仍有较大的发展机会。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奚国华:移动明年将售2.5亿台终端..
下一篇中国移动政企分公司发布三个领域..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