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微信与运营商注定要合作的N种可能
2015-01-05 16:58:13 来源:钛媒体 作者:【
关键词:微信
 
微信这次低调而不经意地推出“微信电话本”产品再次轻而易举地博取了媒体眼球。主要是因为这一次的行动,恐怕真的踩到运营商的底线了--免费电话。  
  微信这次低调而不经意地推出“微信电话本”产品再次轻而易举地博取了媒体眼球。主要是因为这一次的行动,恐怕真的踩到运营商的底线了--免费电话。
  一时间,行业内外的各种评论以“刷屏”态势出现在各大科技媒体头条。总结起来,无非是微信抢了运营商的最大一块奶酪,随时可能颠覆通信业。
  在我看来,对于微信与运营商的关系,真的很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避免再次挑起本不存在的矛盾。
  说微信推出“免费通话”是颠覆运营商的行为在我看来是站不住脚的。这种咄咄的解读一是造成对微信的“捧杀”,捧得越高摔得越惨(后文会分析原因);二是对运营商的“诋毁”,运营商没那么脆弱说颠覆就颠覆了。
  从微信诞生之日起,这款明星级的应用就被披上了“PK运营商”的战衣,无论对短彩信业务的替代,还是对话音价值造成的潜在伤害,微信似乎天生就是运营商的敌人。2013年2月底,坊间一则关于电信运营商要向微信收费的传闻引爆了两者长期积累的矛盾,引发了令人瞩目的行业震荡。
  我不知道是媒体推手还是什么别的原因,运营商与腾讯之间的关系似乎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我却坚持认为:微信与运营商之间从来都不是“冰与火”、“水与土”样的对立关系,相反两者更多的是相互依存、合作共赢的关系,正所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而这个观点也得到不少运营商和腾讯内部工作人士的认同。
  下面具体谈谈微信与运营商合作的N种可能:
  一、网络层面:部署PCC将为微信等产品提供差异化的QoS保障此次微信推出电话本应用的杀手级功能是“高清免费电话”,经笔者多次实测,尽管话音质量确实非常优秀,但在通话接续等方面的使用感知并不算好,甚至有些糟糕。(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媒体的捧杀会害了微信电话本的原因,用户抱着很高的期望去体验,最后发现使用感知不好,恐怕很难再次启动了)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保证同等条件下的微信用户使用感知呢?那就要依靠运营商的智能管道了。
  作为运营商构建智能管道的主要技术,PCC可以实现网络承载与控制的有机分离,让运营商的管道能够做到“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质量可控制、网络可管理。” 通过网络资源与计费策略控制,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质量及灵活的计费策略。
  比如,有些用户对移动上网提出更高质量的要求,运营商可以针对此类用户制定专门的网络服务质量方案;再比如,有些用户对微信等业务有较高的需求,运营商可以实施基于业务的优先级策略,为其量身定制适合微信的流量服务,使得他们享受到更好的业务体验。
  总之,运营商可以通过部署PCC等智能管道技术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改善微信等应用的用户感知。
  二、资源层面:运营商的码号认证体系将为微信提供更值得信赖的用户关系体系用过微信电话本的人肯定知道,想要拨打“免费电话”,必须要先与手机号进行绑定。而就今天的实际使用体验来说,在获得短信验证码这个步骤,笔者以及身边的不少朋友均存在“收不到验证码”、“网络不可用”、“注册超时”等提示。据腾讯内部人士解释,这是由于微信电话本的系统尚不稳定,因此在码号绑定环节出现了不少bug.
  然而在我看来,这同样可能成为微信与运营商合作的契机。微信电话本之所以要与用户手机号绑定,首先是为了建立可信任的用户关系。这同样也是微信与手机绑定的初衷。作为一款移动端的即时通讯应用,微信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独立码号体系,然而在微信起步阶段,就设置了与手机或QQ号绑定的功能,我认为这为微信后期的快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可以帮助微信快速积累相当规模的初始用户,另一方面是基于电话号码的用户关系相对微博等陌生社交软件更值得用户信赖。
  这也再次印证我的观点,运营商的底层码号体系由于实名制等关系,更加安全可控,完全可以成为与微信等产品的合作资源。
  三、商业层面:微信与运营商合作可共同开发面向个人及政企的蓝海市场1.个人层面,微信+运营商可推出更加灵活的资费套餐方案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款移动端的社交软件,微信具备了比运营商的短彩信更加出色的业务体验。这也是造成运营商短彩信收入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现在推出“免费电话”功能势必将对运营商视若命根的话音业务产生替代呢?是否真如一些业内人士所说的“虎口夺食”呢?我认为是不会的。根据实际测试结果显示,微信电话本通话一分钟产生的单向流量大约是0.33M,也就是说主叫+被叫共计产生流量答曰是0.66M,按照运营商平均流量单价折算,运营商并不吃亏。再加上,基于VoIP技术的“免费通话”功能受制于无线网络环境,无法满足所有场景下的客户需求,最多算是运营商话音业务的一种补充。
  但是,无论是对短彩信业务的替代,还是对话音业务的补充,微信在用户通信方面已经可以形成完整的需求解决方案了。
  因此,这就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用户可以使用基于流量的微信服务(包含微信电话本)来实现基本的通信需求,同时可以使用更高质、更安全、更可靠的电信级话音业务(未来将是基于IMS的VoLTE业务)。
  运营商完全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服务等级和容量的微信流量包和话音套餐方案。事实上,中国联通曾在这方面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今后,随着智能管道的进一步完善以及VoLTE全面上线,运营商的业务定制化能力将持续增强。而这,也可称为微信与运营商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2.政企层面,微信的产品化能力+运营商的电信级服务强强联手开拓政企蓝海诚然,微信作为一款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以其快速迭代的产品更新机制带来了良好的用户体验。不论是微信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还是对京东等商家的资本运作,互联网灵活创新的机制让微信体现出了惊人的产品化能力。
  而运营商的机制体制造成了他不可能像微信一样不断去试错创新,但这也未必是坏事。偏向于“稳”的运营商尽管无法快速形成产品化能力,但却可以毫不费力地提供安全可靠的电信级服务。而这本身就是政企机构看重的能力。
  那么,当微信的产品化能力遇上运营商的电信级服务,或许可以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诞生出兼具创新与稳定的新型政企服务,而这将为两者拓展政企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写给微信与运营商的话:莫忘初心
  截至发稿时,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了201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第三季度腾讯总营收为人民币198.08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为人民币56.57亿元,同比增长46%.
  我猜,或许明天还会有更多人继续“挑拨”微信与运营商之间的关系了。你看腾讯的财报蒸蒸日上,运营商的财报却有些“不忍直视”,这不是抢你饭碗是什么……但我却以为,腾讯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主要领域并不是通信。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无论是消息还是电话服务都只是为了提高用户粘性,而在日益饱和的市场环境下,运营商也在不断强调“存量经营”,在这一点上,两家公司并无根本利益上的冲突,谈不上“抢食”,反过来讲甚至还有些相互依存的意味。过分强调微信与运营商的对立实际上是陷入了某种逻辑陷阱。
  在这个拥抱变化、开放共赢的时代,多为用户着想,找准契机“合作”才是正道!
  微信、运营商们,你们还在等什么呢?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未来、已来"中国移动..
下一篇大唐移动:TD-LTE技术让移动信号..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