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移动支付标准之争确立近场标准 行业格局尚未确定
2011-05-03 13:44: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关键词:移动支付
 
在4月28日于成都举办的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年会上,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证实了移动支付标准之争的结果。在移动近场支付标准确立之后,始终坚持13 .56M H z标准的中国银联看起来像是押对了宝。

  在4月28日于成都举办的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年会上,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证实了移动支付标准之争的结果。在移动近场支付标准确立之后,始终坚持13 .56M H z标准的中国银联看起来像是押对了宝。

    但据业内人士分析,在近场支付标准确定之后,短期内会在行业内引起一定的影响,而这并不意味着整个移动支付行业格局的确定。国内的移动支付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安全标准等其他行业标准仍需统一,且商业运营模式以及产业链共赢机制远远还谈不上清晰,相应的监管机制也仍待完善。

    近场支付标准已确定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兴起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移动支付的市场蛋糕也愈加诱人。据市场研究机构G artner分析,2014年全球将会有3.4亿人使用手机移动支付。去年全球移动交易额达到320亿美元,2014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450亿美元。而国内的艾瑞咨询研究指出,2010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02 .5亿元,同比增长31.1%。预计2011年移动支付市场将迎来更加强劲的增长,2012年手机支付交易规模将有望超过1000亿元。

    巨大的利益驱使下,包括银联、银行机构、电信运营商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都想分得一杯羹。尤其在行业主导权方面竞争激烈,这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便是支付标准之争,国内形成以银联主导的13.56M H z的N 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技术和中国移动采用2.4G H z的RF-SIM技术两大阵营。

    移动支付标准之争的结果在业内人士看来似乎并不惊奇。“这跟我去年预料的结果一样,移动支付标准的确定早已没有悬念。”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委员侯自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13.56M H z的N FC技术是大部分现有PO S终端机和城市公交一卡通等多采用的标准,并且在国际上广泛应用,如今将近场支付标准确定为13.56M H z标准是大势所趋。

    电信专家项立刚也表示,因为13.56M H z的N FC技术适合近场支付,相对于穿透性强的2.45G H z技术,账号安全性要好很多,并且也符合国际潮流。

    几家欢喜几家忧

    近场支付标准的明确,在行业内引起不小的影响。

    据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原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陈静分析,技术标准的不统一从整体上制约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相关设备之间很难形成较好的互联互通,而且很容易形成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支付标准不明确,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也不敢投资,这显然很不利于移动支付行业产业的发展壮大。

    有 专 家 指 出 , 一 直 以 来 坚 持13.56M H z标准的主导者中国银联无疑成为了大赢家,有利于保持其在银行卡领域的地位,并将上下游企业全部吸纳到自建平台上进行业务应用开发。此外,对于生产近场支付的芯片和刷卡终端的企业也将是利好消息,尤其是PO S终端,东方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国内PO S终端市场有九倍以上的成长空间,未来三年有望保持40%以上高增长。

    对于运营商来说,一早就选择与银联进行合作的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显然是“站对了队伍”。始终坚持2.4G H z方案的中国移动相对来说受的影响要大些,按照目前的说法:2.4G H z方案仅用于封闭应用环境,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一位专家说,在金融流通领域内,中国移动再折腾下去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易观国际的分析师张萌认为,一些按照2.4G H z方案进行研发和生产的上下游企业,今后也会涉及技术转型和侧重点的转移。

    不过,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基地总经理王洪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场支付标准的确立,对于中国移动影响并不大。但与此同时他也承认,中国移动今后应将重点转向13 .56M H z标准,这个标准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2.4G H z方案将渐渐淡化。

    移动支付还有太多问题待解决

    事实上,关于移动支付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移动支付领域的标准并没有完全实现统一。陈静告诉记者,在近场支付标准之后,移动支付还面临端口和终端的标准、安全标准等各种各样的技术标准统一的问题,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仍未能完全实现。此外,在手机购物中如何保证账户安全,仍是多数消费者的担忧。

    另一方面,目前移动支付还没有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手机支付的产业链除银行及第三方支付外,电信运营商甚至手机终端和系统制造商都在其中,如何通过合作建立跨部门和跨行业的产业链共赢机制仍是摆在移动支付产业面前的关键要素,而目前,包括银联和运营商在内,暂时都还没能拿出一个较好的产业链共赢的详细规划。“目前,国内手机支付的盈利模式还远远谈不上清晰。”中国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戴任飞说。

    张萌说,移动支付如今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仍是一个新兴产业,由于产业链的复杂性以及合作模式的多样性,未来竞合关系依然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若只是简单的利益争夺,很容易造成内耗,市场蛋糕很难做大。

    在日前举行的移动电子商务年会上,中国银联、三大运营商以及银行机构人士均表示,今后行业的合作应是主流。中国银联董事长苏宁说,发展移动支付必须充分发挥产业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才能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满足广大消费者各种各样的支付需求。

    相关链接

    关于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整个移动支付价值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如银行、银联等)、应用提供商(公交、校园、公共事业等)、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卡供应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统集成商、商家和终端用户。

    移动支付有两种,一种是近距离支付,即近场支付,另一种是远程支付。目前国内使用的移动支付方案主要有两种:基于13.56M H z的非接触技术N FC (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方案和基于2.4G H z的R F-SIM卡方案。基于13.56M H z的非接触N FC技术是现有PO S终端机和城市公交一卡通等多采用的标准,是全球手机移动支付领域的事实性标准。该技术属于近距离支付,在信号传输方面属于低频范围,信号识别距离在5-10厘米。2.4G H z的R F-SIM卡方案属于远程支付,穿透性比较强,信号识别距离最远可达10米左右。

    目前,移动支付标准已经初步明确,近场支付采用13.56M H z标准,2.4G H z方案仅用于封闭应用环境,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6年移动应用下载量将累计达到4..
下一篇20亿银行卡战胜8亿手机卡 移动支..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