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开放共赢 华为手机助力移动支付
2016-05-30 11:05:47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作者:【
关键词:华为 移动支付
 
今天,2016第十届中国支付业国际峰会现场,华为在题为“华为手机助力移动支付”的峰会演讲中,介绍了其打造综合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与全球合作伙伴共筑移动支付生态的战略。

  今天,2016第十届中国支付业国际峰会现场,华为在题为“华为手机助力移动支付”的峰会演讲中,介绍了其打造综合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与全球合作伙伴共筑移动支付生态的战略。
 
  第十届中国支付业国际峰会由士研传媒、上海浦东新区金融促进会和移动支付网共同筹办,是目前国内具有权威性以及影响力的大型支付产业活动。本届峰会以“新生态,新思维,新动力”为主题,就中国支付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入互动交流与探讨。华为消费者BG消费者云服务部总裁苏杰先生的演讲“华为手机助力移动支付”,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关注,Huawei Pay也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当天峰会的焦点。
 
  更加开放的生态
 
  移动支付今天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重要功能之一,无疑也成为了各大手机品牌的重要发力点。华为从用户使用手机支付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移动支付中的用户痛点,打造安全和多场景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用有温度的科技带给用户新生活。

  华为移动支付综合解决方案旗下推出的Huawei Pay手机支付,是华为为用户提供的移动支付服务,是与各方共建最佳用户体验,已于去年年底率先商用。华为希望通过开放的移动支付生态,来打造综合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最终赢得用户的支付信赖,带给用户安心、快乐、自在新生活。
 
  Huawei Pay为用户提供“金融级标准+芯片级安全”的安全移动支付解决方案,达到最高支付安全等级。
   
  在安全保障的同时,华为构建的是一套开放的支付生态体系,通过开放自身的eSE、TSM平台和聚合卡包服务,使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大型商超等合作伙伴都能方便接入,共同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线上线下支付场景。
 
  更多支付方式聚合
 
  华为移动支付打造开放的移动支付生态,聚合多种支付方式,覆盖用户多样的支付场景,这也成为华为移动支付的重要特点之一。其中线上支付包括:零钱、花币、银行卡快捷、第三方支付、运营商支付;线下支付包括:公交卡、银行卡、第三方支付;未来还会支持商超会员卡等多种支付方式,使用场景不断增多。
 
  这样一来,Huawei Pay实际上可以涵盖用户绝大部分消费场景,同时,Huawei Pay还创新开启移动支付新方式: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无须亮屏、无需解锁、轻松刷卡,真正实现“无卡无现金无网络”的移动支付。
  
  另外,Huawei Pay还支持公交、地铁的刷手机支付, 并支持为手机内的虚拟公交卡充值。据悉,上海公交将首先上线,未来更多城市即将接入。
 
  另据介绍,未来华为在可穿戴设备上也可能提供Huawei Pay服务。
   
  更加共赢的模式
 
  “开放共赢”是苏杰在当天演讲中多次提及的词汇,他指出:“华为构建的是一套开放的支付生态体系,与全球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打造安全、便捷的支付体验。”华为谋求的是自身、用户、合作伙伴等合作共赢的综合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Huawei Pay与各手机支付保持非竞争关系。目前,支持NFC手机支付服务的手机厂家也在国内刚刚起步,各个手机厂家都是基于自己的手机开展此项服务,因此本质上不存在竞争关系。Huawei Pay将与Apple Pay、Samsung Pay以及其他手机厂家一道,为广大手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
 
  在支付体验方面,Huawei Pay已和银联以及各大银行进行积极合作和技术交流,力争在体验上和现有刷卡保持一致;支付安全方面,Huawei Pay按照央行的移动金融规范,和自主安全技术相结合,构建安全支付体系;Huawei Pay符合现有银行的商业模式,与银行的业务流程保持一致,不会对银行现有业务构成影响。
 
  华为在本届峰会中向业界及公众清晰地传递了其移动支付策略:秉持开放共赢策略,携手各方共建移动支付生态,打造综合、安全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持续提升用户移动支付体验,助力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贝尔实验室中国推动毫米波技术实..
下一篇李跃:中国移动今年内测5G 期望铁..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