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智能手机硬件发展乏力 软件将成新增长点
2017-01-12 10:02:04 来源:凤凰科技 作者:【
关键词:智能手机
 
硬件发展速度放缓,手机销量增长基本停滞。但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推动下,手机软件和服务开发方兴未艾,手机功能在不断扩大,日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快速增长近10年后,智能手机目前迎来转折点。
 
  硬件发展速度放缓,手机销量增长基本停滞。但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推动下,手机软件和服务开发方兴未艾,手机功能在不断扩大,日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一变化也搅动着手机产业。增长放缓使得中国的市场份额战更加激烈,也使得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华为,更多地把目光瞄向三星和苹果。
 


iPhone 7

  它还是高通斥资2700亿元人民币收购恩智浦半导体的原因,因为高通希望进军智能手机芯片之外的其他业务领域。它也是苹果大力推动服务业务的原因。
 
  苹果10年前发布首款iPhone后,多年来全球智能手机销售一直快速增长,例如2010年销量增长75.8%。但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速放缓至10%,市场研究公司IDC预计2016年将进一步放慢至仅0.6%。另外一家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计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增长4.5%——仍然远低于2015年的14.4%,但以iPhone和三星Galaxy S系列为代表的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将下跌1.1%。
 
  数个因素侵蚀了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动力。市场趋于饱和,IDC预计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为14.5亿部;美国移动运营商最近不再提供补贴,让消费者全价购买手机,导致换机周期延长。花旗银行估计,换机周期由2011年的不足24个月延长至2016年第三季度的31.2个月。
 
  虽然手机厂商最近增添了一些新特性,例如双摄和防水,但分析师普遍认为,在可预期的将来,不会有硬件进步能拉动智能手机销售增长达到2位数。
 
  知名分析师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表示,“问题是:有其他技术能拉动智能手机销售再次高速增长吗?”部分可能拉动手机销售的功能距离商品化还有数年之遥,例如真正可折叠的屏幕,大幅提高增强现实技术实用性的技术进步。
 
  软件接力硬件成智能手机增长新动力
 
  虽然硬件进步乏善可陈,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软件技术在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了视觉和语音识别软件的发展,催生了苹果Siri、亚马逊Alexa和谷歌助手等语音助手。
 
  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和Snap的Spectacles智能眼镜,是风险投资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合伙人本尼迪科特·埃文斯(Benedict Evans)所谓“无障碍计算”的范例——除智能手机外集硬件与应用于一体、方便使用的设备。
 
  投资公司Macquarie Capital高级分析师本·沙赫特(Ben Schachter)表示,“我们的观点是,未来的创新将来自软件而非硬件。”他预计用户将越来越多地利用软件满足娱乐、医疗、出行等方面的需求。”
 
  在最近的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苹果重点介绍了包括Apple Pay和App Store在内的服务业务。苹果服务业务营收增长24%至436亿元人民币——只相当于iPhone的22%,但iPhone业务营收下滑了13%。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表示,过去4年公司服务业务增长了近1倍,达到本财年《财富》100强公司的规模。
 
  苹果智能手机业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它同时对软件和硬件的控制。现在,谷歌开始向苹果学习。多年来,谷歌一直把手机业务重心放在开发Android操作系统方面,但它去年11月发布了自主品牌Pixel手机。
 
  对于其他手机硬件厂商而言,由于市场增长放缓,市场份额大战更激烈了。华为计划未来5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厂商,进军高端手机市场。上个月,华为在德国推出售价达5373元人民币的Mate 9手机。它还在美国推出了荣耀6X,起步价仅为1724元人民币。
 
  高通产品管理高级副总裁拉吉·塔鲁利(Raj Talluri)说,“智能手机在发生嬗变,它将成为家庭音响系统或电视机的遥控器(在这些设备遥控器找不着的情况下),手机将变成控制中枢。”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聚力前行,引领移动支付创新与变..
下一篇湖北64条联网高速公路实现移动支..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