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身手钥钱”是我们出门的标配,而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习惯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只带手机不带钱包出门。因为,移动支付场景的日渐丰富,使得我们无论是在商场、超市、地铁甚至街边小摊上,都能够使用手机支付,钱包已经不再是出行的必需品,而手机则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在市场和需求的驱动下,移动支付技术正在进一步演进,而移动支付终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
进入4G时代,移动互联网在国内取得了长足发展。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网速、覆盖能力的提高和移动终端的进一步普及,国内移动支付渗透率快速提升,业务创新进一步加快。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当前的移动支付市场呈现出多方主体融合竞争的局面。虽然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将移动支付定位为战略性业务,都成立了支付子公司,但是移动支付业务与运营商传统业务存在较大差异,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电信运营商很难发挥传统优势。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认为,电信运营商可以从全行业应用场景、提高用户让利红利、深化与金融机构协作等方面入手,构建移动支付业务核心竞争力,最终走出“困局”。

移动支付的三大趋势
当前,移动支付行业发展呈现出整体行业发展强劲、多方主体融合竞争、支撑O2O生态闭环形式三大特征。
整体行业发展强劲
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革新,以及消费者对快速、便捷支付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移动支付正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投资的热点,并持续保持高位增长。
在全球范围内,移动支付呈现强劲增长的态势。据Gartner公司预测,2016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将达6170亿美元,亚太地区将成为移动支付交易最多的地区。
在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势头同样迅猛。2016年年初,央行所发布的2015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中,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1052.34亿笔,金额达2506.23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138.37亿笔,金额达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
多方主体融合竞争
移动支付是对传统金融服务深度的有效拓展,对于大众消费产业的高速发展是强有力的催化剂,拥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移动支付所具备的特质可为各参与方带来不同的附加价值,有潜力为电信运营商、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这三大主体及产业链上其他成员带来营收,形成了多方主体融合竞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