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抢占移动支付市场 台湾吹起异业结盟风
2018-04-08 16:34:07 来源:工商时报 作者:【
关键词:移动支付
 
根据资策会MIC台湾移动支付普及率调查分析报告指出,目前有13.7%消费者採用移动支付,相较于2016年只有4.8%的消费者使用,显示移动支付虽然还不是主流支付工具,但有成长潜力。

  根据资策会MIC台湾移动支付普及率调查分析报告指出,目前有13.7%消费者採用移动支付,相较于2016年只有4.8%的消费者使用,显示移动支付虽然还不是主流支付工具,但有成长潜力。
  另外,国际品牌如苹果、三星、Google在2017年先后于台湾推出自家移动支付方案,通讯软体业者LINE也与金融、电子票证业者合作,其他业者如银行业、支付业、电子票证业、电商业、游戏业等,相继推出自有移动支付方案。


  以LINE来说,继2017年底宣布投资一卡通后,日前公布2018年在台发展策略,其中与移动支付相关就包括将推出LINE MOBILE电信服务,并宣布成立LINE Financial Corporation,计划在台湾取得金融执照,并与国内银行业者合作,提供风险低、金额小的保险理财商品,第三季LINE Pay将和一卡通合作推出新的支付服务,跨足电子支付、电子票证;2018年3月与穿戴装置业者Garmin合作,发表能够结合移动支付与电子票证的穿  戴式装置。相关业者在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趋势下纷纷加入,消费者的选择更多,可预期竞争会愈来愈激烈。
  就目前台湾市场来说,没有任何一个移动支付方案吸引超过半数的消费者使用,同类型业者提供的方案数量眾多且功能相似、同质性高,也不乏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先后投入移动支付市场,都形成台湾业者推展移动支付业务时的障碍,而随着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比例逐渐提升,即便台湾业者皆摩拳擦掌抢食这块大饼,可是业者能否从中获利,才是长期经营的挑战。
  MIC建议,台湾业者拓展移动支付市场时,可运用异业的优势互补合作,再进行系统整合、作业流程、内部规范与利润分享等,是產业合作结盟的关键成功因素,而移动支付生态系中,最大的缺憾是缺少手机品牌与通讯软体业者,这两类业者藉由用户数与品牌忠诚优势,将成为移动支付业者的主要竞争挑战。
  以通讯软体业者WhatsApp为例,WhatsApp在印度拥有超过2亿用户,挟着庞大的用户基础成为同业竞争威胁,未来增加更多移动支付服务功能后,将结合印度政府打造的移动支付系统,有统一的支付介面,此种发展模式,与中国的微信类似,先架构平台、而后发展移动支付,更有综效。
  移动支付业者异业合作与日俱增,势必影响各类型业者市场布局,以支付业者为例,将朝向与超商、零售业者合作,拓展更多通路,提供回馈吸引消费者的方式抢占市场;电子票证业者因金融法规限制,则会倾向于与银行合作,又如日前悠游卡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开通帐户连结即提供自动加值的电子票证,藉此提供无信用卡的学生、年轻人,透过连结金融帐户自动加值。
  移动支付服务的应用场域已逐渐成形,银行、支付业者、电子票证、零售业者、电商、电信业者、游戏业者等,由原先的尝试摸索阶段,走向结合线上与实体商家等,业者以自身优势衡量适合的切入点的同时,也藉由互补结盟扩大目标市场,可预见更多异业合作,其中通讯软体与手机业者拥有广大的用户基础,将会吸引其他业者与其合作。
  综上所述,移动支付產业的异业结盟、补足彼此缺口,将是移动支付业者的发展的方向,移动支付生态系复杂且业别广泛,各端投入的业者数量眾多,且逐渐串联个别势力形成联盟竞争,通讯软体与电子票证业者合作以减少市场的缺口,国际用户端业者仍保有庞大用户数的优势,对于不倾向自行经营品牌的国内业者可考量与其合作,缩短扩大用户数所需的时间。
  而依国际业者发展态势,支付端业者目前也正扩大支付服务应用业别,如可由民生消费扩展至观光、交通等移动支付应用场域等。随着国际业者陆续进入台湾市场,通讯软体、穿戴装置业者与电子票证业者合作,对于消费者而言,会选择更有利自身的方案;对于商家零售业者来说,会以成本较低、有较多诱因的方案进入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业者会透过结盟弥补自身较弱的环节,如品牌、用户规模等。整体而言,随着通路布建日益完善,更多的支付方式可供选择,不只有许多优惠折扣且具便利性,带来更多使用者体验,对于业者来说,未来将是移动支付的战国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智能手机寒冬继续:一季度出..
下一篇银联移动支付受热捧 温州公交日使..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