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爱立信携手中国移动江苏公司联合展示5G功能及应用
2018-05-15 14:15:57 来源:网络通信中国 作者:【
关键词:爱立信 中国移动
 
日前,爱立信携手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在苏州5G业务体验中心联合演示了5G 中频和高频毫米波技术及性能、5G智能工厂和VR云渲染三大亮点业务。

  日前,爱立信携手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在苏州5G业务体验中心联合演示了5G 中频和高频毫米波技术及性能、5G智能工厂和VR云渲染三大亮点业务。同时,双方还展示了各频段的最新设备,以及利用5G中频环境联合开发的机械手臂远程签字、智能眼镜、MR采矿等应用。这充分显示了爱立信领先的5G技术实力以及其与中国移动在5G时代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本次联合演示是苏州5G业务体验中心建成后首次投入使用,爱立信和江苏移动共同搭建了包含5G中频从5GC核心网到终端的整体业务演示环境。双方基于5G的技术优势开发出了一系列面向行业应用的特色用例。本次展示的智能工厂应用通过5G提供工业PLC连接,应用于工厂内的装配线生产环节,有效提升了工业自动化的水平。智能眼镜应用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安防、医疗等场景;MR采矿通过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于井下人员与设备定位、车辆管控、安全逃生等场景,可应对采矿业面临的安全管理及生产效率等方面的痛点。

  5G的低时延特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本次展示的VR云端渲染利用5G网络低时延及高可靠特性,对VR内容实现云端远程渲染,降低设备复杂度并确保VR内容的高品质;机械手臂远程签字可通过5G技术实现人员签字与机械手臂签字的同步执行,充分展示了5G带来的低时延人机交互。

    除了中频环境下的应用,高频毫米波也是本次展示的一大亮点。毫米波是5G不同于之前代际的重要特色,用户端几十Gbps的下行速率必须依靠丰富的高频段资源。由于路径损耗和穿透损耗,毫米波段的通信技术给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爱立信在高频技术方面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早在2014年就推出全球最早的5G高频测试样机,2016年推出了全球首款毫米波硅基相阵天线模块(PAAM),该模块集成了多通道射频收发信机和天线,大大增加了射频单元的集成度,减小了功耗尺寸和重量,由于其极高的集成度和强大的性能,爱立信PAAM技术的高频设备已经成功地在美国、韩国等地实现预商用。本次演示中,爱立信采用了这款基于PAAM技术的商用毫米波5G基站平台,联合江苏移动首次在国内规划的高频频段----26GHz上演示了5G的高频能力,为后续中国移动5G的高频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验证。

  此外,双方还共同展出了大气监测、水联网应用、山体滑坡检测、5G网联车等物联网及5G的应用。

  中国移动苏州公司副总经理顾一泓表示:“本次演示展示了5G技术在行业领域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在智能工厂领域,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智能工厂是 ‘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关键的使能技术,5G网络将有力推动江苏制造从制造大省走向制造强省。”

  爱立信东北亚区全国移动业务部首席技术官陈明博士表示:“5G网络对构造垂直领域端到端生态系统意义重大,与中国移动江苏公司携手合作成功完成此次技术演示表明我们向2020年5G网络商业应用又迈进了一步。”

  以“中国制造2025”以及“工业4.0”为契机,爱立信致力于助力中国移动实现智能制造,共同创造卓越的用户价值。2018年2月,双方集团领导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此框架下,爱立信和江苏移动共同发掘物联网及5G在工业数字化与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新机遇。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入在5G标准以及5G网络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基于5G网络的行业用例的联合开发与市场拓展,激发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无限潜能。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企业移动互联网的营销利器—潜入..
下一篇中国移动“2017年度组合式开关电..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