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如夏的气候、干净整洁的街道、清新如洗的空气,新加坡给人的第一印象恐怕大抵如此。深入观察,你还会发现,人口密度排名世界第三的新加坡,高峰时段交通也不“塞车”。
究其原因,除了新加坡人行车比较规矩、购车成本高以外,ERP系统是公认的对维持新加坡交通顺畅“最大功臣”。

城市交通
一般来说,新加坡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面都安装有一个电子装置,里面插着一张卡(当地俗称现金卡,可以充值),这张卡的目的实际上就是用于公路自动缴费(相当于我们高速公路入口处的自动电子缴费卡)、高峰时间限制进入市中心车辆的数量而采取的一种车辆分流措施。
简单地说,就是政府在所有进入市中心的入口处,都设立了公路自动缴费系统(即ERP),根据时间、车流量以及车型的不同,当车经过收费闸门时,无线探测器“嘟”的一声,自动从每一辆通过的汽车现金卡上扣除一定的费用,目前全新加坡共设有66个ERP。高峰时间通过一次最多要缴纳4新元(相当于15元人民币),然后依次有3新元、2.5新元、2新元、1.5新元、1新元、0.5新元等等。
除此之外,如果在高峰时间,汽车想要进入城市核心区,还要再过一个或者两个ERP。别看每次自动缴费的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对于那些需要每天进出市中心的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为了节省费用,许多人就不选择高峰时间去市中心凑热闹,以免付出过高的“代价”。
另外,每辆车上自动电子缴费卡上的金额是扣除一次显示一次,以提醒驾车者剩余的金额。驾车者则必须保证自动电子缴费卡上有足够的钱,如果一卡通内费用不足或者根本忘记插一卡通车辆,收费闸门就会自动将车牌数据传送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在比对处理后产生违规记录,驾车者就不得不接受罚款处理。
但是“ERP”也不是每时每刻都收费,它在非高峰时段是不收费的,比方说中午、深夜。
对比看之,人口密度小于新加坡的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却日益凸显,看来治堵不仅仅是限制居民买车、限行等指标不治本的办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新科技优势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