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物联网时代 探寻安防企业的蜕变与新生
2011-07-05 12:13:36 来源:CPS中安网 作者:刘毅【
关键词:物联网 安防企业
 
在平安城市进建设中得到了巨大提升和发展的安防行业,在当今的物联网时代,面临新的巨大机会,那就是规模庞大的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项目建设。

  在平安城市进建设中得到了巨大提升和发展的安防行业,在当今的物联网时代,面临新的巨大机会,那就是规模庞大的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项目建设。

    然而,今天的安防已然不是当初的安防。今天安防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比5年前更激烈,在多领域、多行业、多技术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市场环境也更复杂。

    数字城市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是一个特大型、综合性非常强的城市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是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城市级信息化工程,工程复杂度非常高,数字城市涉及城市的各个方面,其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投入,其运营需要强有力的项目实施和综合管理能力。这中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竞争;参与竞争的,也不仅仅是安防企业。

    如果说上一波平安城市商机带给安防行业的是企业硬件设备研发和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那么物联网时代的数字和智慧城市建设风潮将把安防行业带入企业整体综合实力与面向全行业的企业战略的竞争之中。安防行业面临的竞争向金字塔尖更进一步。强大自身,强化资本运作能力及企业战略布局和实施能力将成为安防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

    做大做强,适应物联网项目苛求

    在物联网与数字城市的产业链中,存在五类企业,即硬件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工程商、产品销售商和增值服务内容提供商。单纯依靠某一类型的企业无法完成数字城市项目的建设,这是因为数字城市项目对城建企业的要求很高。能够得到数字城市项目的企业必须具备高信誉度的品牌、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丰富的大型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完善的产品线、定制化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和配套的维保服务能力。

    资金一直是制约数字城市发展的瓶颈。数字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开展各种应用系统的研发、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推广,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有强的融资能力,就可以借助银行中长期贷款,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引进风险投资基金,引进国外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吸纳民间资金等手段实现持续融资,获得数字城市项目的建设资金。同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还可以丰富和完善企业的产品线和产业链,增强企业的集成设计能力和维保能力,从而实现为客户提供硬件设备、软件产品、集成方案、工程安装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数字城市项目是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城市级信息化工程,工程复杂度非常高,因而要求建设企业要具备平安城市、应急指挥等大型项目的建设管理经验。

    从目前数字城市建设的实践看,能够承担数字城市建设的企业主要有大型IT企业、大型综合安防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大型IT企业依托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集成能力,在大型项目的方案设计、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方面拥有较强的实力,可以提供富有竞争力的定制化解决方案;电信运营商不但拥有遍布全国的市场,还掌握着通信技术、标准和遍布全国的通信基础设施;大型综合性安防企业不仅可以提供统一的系统集成平台、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还可以提供丰富的产品、强大的运营维保服务。这三类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天然的综合优势,是物联网和数字城市项目建设的主要力量。

  安防企业要顺利推进物联网与数字城市建设,应针对数字城市项目的特点,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同时要针对数字城市的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企业要做大,就必须实施企业的产业链延伸发展战略。即借助企业已有的资金、公共关系等资源,通过并购,深度合作等战略举措,对物联网与数字城市产业链中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布局,搭建起业务框架,按照产业链分工进行业务整合,夯实业务基础,形成核心竞争力,然后将业务进行拆分上市,获取更多的内外部资源,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做大的同时,企业要通过产业链的价值提升实现做强。深度挖掘物联网和数字城市发展的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针对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既获取了超额利润和附加值,又树立了较高的竞争壁垒,减少了企业的竞争压力。在这个过程中,安防综合企业必须与大型IT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

    强化融资能力,赢得物联网建设商机

    资金一直是制约数字城市发展的瓶颈,这就对政府和承建企业提出了挑战。数字城市建设做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既可以采取政府完全出资建设模式,也可以采取项目融资建设模式。政府完全出资建设模式是政府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需求做统一规划,然后采用招标的形式委托给中标企业建设,在建设期间政府行使监督指导职能。项目建设期间的资金和运营维护资金由政府财政解决,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项目既可独自运营维护,也可以交由集成商或工程商维护。但政府完全出资的建设模式一次性启动资金大,初始投资给政府带来了较大的财政压力,后期设备维修,系统升级换代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不利于运营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项目融资模式建设是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项目运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项目融资模式有BOT及其演变来的BT等模式。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移交,是指政府通过特许协议,授权外商或私营企业进行项目的投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在规定的特许期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收回项目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报酬,期满后将项目移交政府。在我国,也常常被称为“特许权或特许经营招标”或“法人招标”。其具有以下特点:1、由获取特许的企业在特许期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通过提供服务或产品收费,并用取得的收益偿还贷款,收回投资,获得利润。2、在特许期内,被授权企业拥有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3、特许期满后,项目无偿交给政府。由于在特许期内,投资者已偿还贷款,回收投资并获得利润,所以项目最终无需清算,由政府无偿收回整个项目。4、工程复杂,牵涉面广,设计法律关系众多,操作环节多,各方协作难度大。除了政府和项目发起人外,还包括项目公司,承建商,运营商保险公司等一般主体。项目各方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如期竣工和正常运行。

    利用BOT模式进行数字城市项目建设,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高项目运营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力,将资本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有机结合,成为项目的拥有者和运营者,实现多元化经营,有利于起业做大做强。由于BOT模式对企业融资能力和建设运营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为竞争对手树立了较高的准入壁垒,降低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以政府强大的资信作为保障,同时又有稳定的现金流入,降低了融资建设运营风险。

  BT融资模式(Build-Transfer)即建设-移交。指政府通过对选定的投资者予以授权,由投资者负责进行项目的融资建设,并在规定时限内将建成后的符合质量要求的项目移交政府,政府根据事先签订的回购合同在一定期限内分期向投资者支付项目总投资,并加上上合理的资金回报。

    BT模式的分期回购可以缓解政府的资金压力,减轻财政负担。要求承建企业不仅具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和宽阔的融资渠道,同时对建设技术,组织管理能力也提出了高要求。对于有实力的企业来说,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企业可以实现体外融资,提高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分散投资风险。政府强大的资信能力,设置了回购承诺和回购担保形式,降低了投资的风险,且投资回收期较短,为投资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收益。同时,BT模式树立了较高的准入壁垒,使大型企业避免了与中小企业的恶性竞争,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和技术优势。

    2010年11月,重庆市人民府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签署了重庆市社会公共视频信息管理系统总承包框架协议。中国电科作为项目总承包商,中国电科下属的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市经信委、大渡口区政府签订了建设海康威视重庆安防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重庆市社会公共视频信息管理系统规模预计将达到50亿元,是重庆市已经实施的最大信息化项目,也是目前我国在建的最大的视频管理系统和物联网工程。建成的视频系统将以现有的公安光纤网络和公共通信网络资源为传输通道,以重庆市空间地理信息平台为载体,运用物联网技术,搭建重庆市统一的智能化平台,建成覆盖重庆市的视频物联网,实现市、区县、乡镇政府及部门视频资源的互联互通,其接入能力按不低于50万个视频监控点设计。系统建成后,将为重庆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城市管理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等方面的需求,预计5年内带动社会投入将达到150亿元。

    重庆市社会公共视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是迄今为止安防企业获得的最大的安防和物联网项目订单。重庆项目的建设投资就采用BT融资模式,项目的建设资金由海康威视为主体进行筹措。这对安防企业进行项目建设,是一种全新的运作模式,也显示了上市后海康威视强大的融资能力和雄厚的资金实力。

    提早产业链布局,确立物联网建设话语权

    除了强大的融资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安防企业要顺利推进物联网与数字城市建设,还要针对数字城市项目的特点,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实施企业的产业链延伸发展战略,对物联网与数字城市产业链中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布局,搭建起业务框架,按照产业链分工进行业务整合,夯实业务基础,形成核心竞争力,确立在物联网项目建设中的话语权。

    如以物联网与数字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为目标的CSST中国安防科技公司,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很早就开始了产业链的布局。借助CSST海外上市筹措的大笔资金,通过并购,深度合作等战略举措,先后整合了40余家安防行业优秀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安防产业链。顺利的参与了昆明、南京等地的数字城市建设,并开始向报警运营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综合安全托管服务等新的业务领域拓展。

    海康威视在上市后,也迅速完善了公司在国内的布局,完成了从全线产品生产向系统集成商延伸的产业链战略部署。

  同时,海康威视投资20亿元人民币,在重庆兴建了研发中心、产品运维中心、结算中心、制造中心和视频系统项目公司在内的全球顶级安防产业园;投资2.5亿元人民币成立全资子公司重庆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运作重庆市社会公共视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重庆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的设立既可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有助于公司产业链延伸,带动公司产品整体销售,也有利于海康威视扩大产能,更好地辐射和服务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巩固公司作为国内安防行业龙头企业的地位。重庆平安城市项目的取得,是海康威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标杆和历史机遇。虽然,实施BT项目与单一提供产品销售相比,会有资金占用周期长,综合管理性强,技术涵盖面宽等问题,但公司通过对BT模式的尝试,极大地展示公司实施大型安防项目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海康威视在项目管理、产品应用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力,形成新的商业运行模式,丰富市场拓展手段。通过创新经营模式,不断复制成功案例,有利于海康威视拓展物联网及数字城市建设市场,进一步稳固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

    以重庆项目为契机,海康威视快了布局大安防的速度。2011年以来,海康威视已经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的战略并购及合作计划:宣布与上海富瀚微电子合作开发行业专用芯片,开始了进一步向产业上游及SoC产品切入的布局;出资3500万元收购了北京节点迅捷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100%的股权,同时受让其关联人拥有的所有知识产权;出资6585.35万元收购专业网络存储设备供应商北京邦诺存储科技有限公司53.31%股权。收购完成后,海康威视将合计持有北京邦诺超过85%的股权。

    北京邦诺存储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网络存储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销售及服务,拥有面向对象存储(OSD)、集群管理技术、云存储技术、磁盘阵列RAID技术、高速缓存管理技术、光纤通道(FC)存储协议、iSCSI(网际网络SCSI)存储协议、分布式文件系统技术、网络存储安全技术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存储产品覆盖存储、归档、快照、安全、备份、虚拟、容灾和业务持续等功能,支持无缝扩展、升级;行业存储产品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国防、政府、电信、金融、交通、广电、教育、能源等领域。邦诺存储保障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国庆60周年大典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重大国家项目的安保数据存储;在视频行业其产品更有数万TB的实际装机容量,完成多个单项达PB级以上的大型综合视频项目,已成为国内视频存储的领军企业。

    海康威视与北京邦诺在网络存储领域已有3年多的合作基础。随着视频监控行业数字化、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视频监控的网络化存储需求将在未来几年呈现较高的增长趋势,网络存储对视频监控设备以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而言越加凸显出重要性。网络存储产品是海康威视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通过本次收购,海康威视将拥有完整的大容量监控系统网络存储解决方案与后端存储的完整技术架构,这将进一步完善海康威视的产品线。

    北京节点及其关联企业致力于电子防盗报警行业相关的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主要经营防盗报警、电视监控、出入口控制设备,主要代理美国霍尼韦尔、北京迈特安公司的安防产品。已经参与建设和改造了1000多家联网报警中心。电子报警行业是海康威视未来重要的业务扩展方向之一,此次收购将帮助公司快速介入电子防盗报警行业,并提高公司未来提供安防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此次收购的基础上,海康威视拟利用电子防盗报警产业与视频相结合的趋势,推动视频监控销售扩展至联网报警产业。

    随着两次重要收购的完成,海康威视的安防系统开发能力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从专业从事视频监控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拓展,进入“大安防”领域的电子防盗报警行业以及视频监控网络存储产品的研发销售,从而完成商业模式上由设备制造商向安防系统开发商和运营商的升级。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韩国制造业重视RFID物联网等技术..
下一篇中星微明确新战略 着力拓展物联网..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