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周洪波:物联网产业技术应用及模式全解
2011-09-16 14:14:20 来源:慧聪电子网 作者:【
关键词:周洪波 物联网
 
9月16日消息,物联网、云计算乃当今IT产业的热门话题,备受政府、行业、企业和专家们的普遍关注。然而物联网和云计算均属于新兴产业,在技术标准、产业链、商业模式等方面均不健全,应用也亟待创新。

  9月16日消息,物联网、云计算乃当今IT产业的热门话题,备受政府、行业、企业和专家们的普遍关注。然而物联网和云计算均属于新兴产业,在技术标准、产业链、商业模式等方面均不健全,应用也亟待创新。为此,赛迪网特地请到了物联网、云计算领域的专家,福田北斗汽车物联网公司总经理周洪波先生,深度探讨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的理解和看法,分析各关键技术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瓶颈,展望未来物联网产业全新商业模式。

    周洪波表示,受物联网冲击,从政府重视、投资界关注、产业界调整、公司业务调整四方面来看,我国IT产业发生很大变化。中国物联网水平就是ICT的水平,物联网不是独立的产业,而是ICT整个产业螺旋上升过程提出的理念。周洪波呼吁,中国在软件、中间件领域比较薄弱,而芯片、传感器不在物联网的核心范围之内,提升软实力才是当务之急。

    以下是访谈实录:

福田北斗汽车物联网公司总经理周洪波

    受物联网冲击IT产业带来四大变化

    主持人:各位赛迪网网友大家好,今天做客赛迪网直播间的是福田北斗汽车物联网公司总经理周洪波先生,周总,请您跟大家打个招呼。

    周洪波: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交流。

    主持人:周洪波先生曾任同方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软件专家,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公司CTO,现在去福田汽车专门从事汽车物联网这一部分。周洪波先生也是物联网和云计算的专家,前面摆了两本书,一本是物联网产业链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另一本是云计算产业链技术、应用、标准商业模式,这两本书都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

    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给信息产业带来一次冲击,也给IT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您觉得受这些新兴技术的影响,在我国IT产业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给我国IT企业带来了哪些冲击?

    周洪波:冲击还是挺大的,尤其最近两年,温总理在09年发表感知中国的讲话,冲击很大,发生变化也很大,这几年下来,变化大的主要方面还是大家的热议或者说大家观点交流,关注程度很高。从本质来讲也有很大的变化,包括政府重视、投资界关注、产业界调整、公司业务调整,从这几个方面来讲,变化很大,从政府投资、企业定位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还有一些粗犷企业也是瞄准了这些领域,我想四个方面变化都比较大。

    M2M与物联网架构相同出发点不同

    主持人:我们普通人对物联网词很新,但物联网的技术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您认为从M2M到现在所说的物联网之间共性有哪些,差别有哪些?

    周洪波:实际上,M2M理念出现的很早,最早惠普研究院,1988年就提出了“泛在计算”,那时候,M2M理念就提出来了。可能正式提出这个词,大概晚一点。1998年云计算教授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他的出发点是RFID。现在从05年或者08年以后,大家的认识都用物联网的雨伞把其他罩在下面,他们的出发点不一样,实际做的事情也不一样,但是他们也有共性,为什么用十几个词都放在理念里面,我的书里面把这个理念分成四大类,很多专家也都认同,到现在也觉得那四个分类方法也还说的过去。从架构上来讲,共性都是一样的。从差别来讲,技术特征不太一样。比如RFID主要讲的是食品追溯、票务、护照。M2M分成四大类,RFID(上面已提及到)、M2M(移动终端)、两化融合(国外叫智能系统)、传感网(人无法到达的地方),这就是差别,共性就是几层架构,书里面也有系统的总结。

    “ezM2M物联网业务基础平台”包括三千多模块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ezM2M物联网业务基础平台”,想问一下,这个平台研发的原因?有什么影响?

    周洪波:这是08年与同方合作,那时候同方应该算是国内比较大的系统集成商,做的业务很多,最强的可能是智能楼宇,包括安防、消防、节能,当然其他的也做,包括水务、环保监测、智能交通、应急、大坝监测等大概十几个垂直行业。我当时发现所有的这些东西都跟连接传感器有关,所以我们当时比较早,在03年的时候就开始提M2M,当时国内比较少。我本身也是做中间件出身,在美国IBM、BEA都做过多种中间件。云计算以前的网格计算平台有人也叫网格中间件,像数字电视里也有中间件,所以中间件是应用很广的东西,正好我是做这一方面的,觉得所有这些行业应该统一成一个平台,模块之间要共享。我们做M2M比较早,那时也知道物联网这个词,但是我们选的是M2M开始做。在这个平台上做了很多项目,应该说收益也比较大,数字当然没有专门统计,因为同方好多业务都在用,我们做了几个大的项目,像我们参与搭建的中国移动M2M平台,中国移动物流车辆管理系统也是由我们搭建的,中影集团全国放映机十万台,当时也用的是这个系统,应用比较多,几百个项目,包括国家应急指挥系统。

    他们统计说,有三千多的模块,而且模块之间可以共享,前面讲了,都属于物联网领域,它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首先安全框架,中间件的模块都可以共享。我们做很多模块在一个平台上面,这个方案抓几个样出来就成为解决方式。

    汽车物联网最有可能率先落地看好商用车车联网

    主持人:刚刚您说到奥运门票,同方也进行了参与。物联网在世博会、奥运会上还有哪些跟老百姓相关的应用?

    周洪波:我不是特别了解,我只知道做了奥运、残奥的门票,当时我们的团队30多个人都免费看奥运会,主要是做票务监控监测。同方当时也做了照明供应系统,其他业务有用到物联网的理念,其他的我不是特别了解。不光是票务,还有管理人员的门禁卡,这个也是跟物联网密切相关。

    主持人:现在专家们都呼吁大力发展物联网应用,但是您觉得现在发展物联网应用从哪几方面发展会比较顺利,您更看好哪些应用?

    周洪波:我做过的事儿,我当然是比较看好,这可能是个人意见。但现在好多专家都说,汽车物联网是最有可能率先落地的。

    主持人:车联网、智能交通都相关。

    周洪波:对。这个也上报国务院,拨款上百亿都有说法,这都是与车联网相关的。我是因为这个原因,到福田做汽车物联网,也算是个新的挑战,我也比较看好。车联网也不是一个新东西,车队管理,这个也是做了很多年了,借着国家的势头,我加入福田,把这个事情做起来还是很有挑战性的,而且我也比较看好福田资源,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商,去年卖了70万商用车,有10%、20%都装上这个系统,已经不得了。要做到这点技术上也不难,因为我们做过移动的物流系统等等,当然也有和上下游厂商一起合作,发挥福田优势可以做大这件事情,而且速度也比较快。所以车联网无疑是比较大的蛋糕,我比较看好。当然,还有智慧城市、智能电网、医疗。美国提的比较多。从技术上来讲,前面说了工业控制、制造业的管理、信息化在线监测这些方面都是可做的。以前在同方做的智慧城市,具体体现在智能楼宇、安防、消防还有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很迫切的需求应用,现在绿色能源并网、太阳能并网,并网成为双向的,美国这方面比较多。电网都是国有企业是国家规划的,模式上是另外一个问题。我的理解,物联网包括一个是汽车物联网、ITS。我们现在做的把车位的东西连出来,连到服务器端进行管理,有一个运营平台提供服务,基于云计算的中间件做成SaaS模式。还有一块是智能交通,它有十几个子系统,车和路再加上人。我们现在专注的是商用车车联网,商用车是相对刚性需求。

    车联网方便汽车生产厂商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主持人:您提到车联网,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车联网能为汽车的企业以及使用汽车的用户带来哪些帮助?

    周洪波:现在国内讲的车联网会议讲乘用车车联网比较多,这是乘用车,乘用车是驾驶员的个人选择,因为很多导航不需要连接服务器就能实现,连服务器有隐私问题。而商用车包括卡车、汽车、出租车、挖掘机等大范围的,福田是全世界最大的商用集成商,这是从数量上来讲,这个东西是必须的需求,首先是业主,物流公司老板有个车队,他想知道所有的情况,你开到哪儿去了,在哪儿停了多少分钟,有没有偷油的问题,他都能跟踪起来。包括驾驶员评估,有的驾驶员同样的路、同样的时间,两个驾驶员用油耗相差15分钟左右,这是驾驶习惯问题,可以依此对驾驶员评估。驾驶员在出事以后,也不能够进行抵赖,能够追踪责任,这就是证据。这些需求都是刚性或者准刚性的需求。

    主持人:对汽车生产商来说呢?

    周洪波:我们说了全周期的生命管理,从生产到破费对所有全程数据进行搜集管理。现在车出来,出去测试,几十万车开几千公里,这个本身也需要监控。所以现在有了这个系统以后,比如几十万辆车,十年、五年的数据全部提供起来,可以做数据挖掘。可以看包括售后服务、零配件的替换情况都可以作为统计,哪些零部件容易换,还有车路的匹配问题,卖到北京的车都是平路开个五年下来车况跟卖到山区的车况进行对比。还有召回,所有生命周期的关系。还有4S店的维保是否及时问题。比如售后服务,车在路上坏了,我去修,这有纠纷,有的人说我几点去、几点回来的,但可能根本没有去,这些东西全部可以进行跟踪进入备案。从整车厂商来讲,产业链也需要这个东西。

    写本书送客户很体面历时五年终出版

    主持人:再回归原始,您写的这本书叫物联网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这已经是第二版了,想问一下您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来写这本书的?这个第二版跟第一版对比有哪些改进和延伸?

    周洪波:这本书我在07年就已经写完了,05年开始写,我不是教授,我写书是外行,但是美国有一些企业要宣传它的业务方向的时候有一个理念,我见过一个做中间件的老板,他就写了一本书,说白了见客户送书很好不花钱,做企业来讲,这是好的方式。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出这本书,09年10月份的时候,同方成立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把书改了一些,前面写M2M比较多,M2M是主题,物联网是其中的一块,后来倒过来了,物联网是主题,M2M是一块,以前书的草稿都删掉了,那时有一千多页,在这个基础上写成了第一版,去年6月份出的。当时还可以,在前十个月在当当网、卓越网都排名第一,第二版排名降了下来,第二版基本没变,好多读者反应图不清楚,借此机会跟读者解释一下,书不是做教材不是很系统,很多时候都是讲大概,该点的地方都点到了,比如公司软件系统怎么做的,公司不想在书里说太多,这个书应该说所有跟物联网相关的东西都说到了,但是有的地方不会太细,还有就是图,物联网报告在国外几千美元一份,我们也舍不得花钱去买,好多时候都是间接的拿到一些图片,本来说有时间改画成中文,这样出来就清楚了,但是改画也有版权问题,所以就没画,好多读者都抱怨图不清楚,第二版,首先是把图尽可能弄的清楚一些,但是有些图可能还不是很清楚,最后还是把我们的几个解决方案都写了进来。

    物联网关键是联网需提升软实力重点不在芯片

    主持人:您觉得我国物联网技术在世界水平属于哪个水平?我国物联网产业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周洪波:中国物联网水平就是ICT的水平,物联网不是独立的产业,而是ICT整个产业螺旋上升过程提出的理念,它的范围很广,如果只说物联网处于什么水平也没有意义,中国ICT什么水平物联网就是什么水平,这是个人观点。苏联人提到,三次革命浪潮,中国前两次都没赶上,出现PC的时候没赶上,出现互联网的时候也没赶上。现在物联网的水平,如果说处于同一起跑线也不能这么说,IT行业比人家落后也不可能,在理念上属于同一起跑线,还需要大家努力。

    中国现在真没有什么薄弱环节,我一直在呼吁一件事儿,中国不太重视软件、中间件这些东西,或者说领导想重视但不知道怎么重视,因为中间件、软件不是这一行的人比较难理解,领导或者说评委也比较容易被发蒙。正是因为说不清楚,才说明中国普遍对软件能力或者说大了软实力水平跟美国人有差别,这是属于薄弱环节。我觉得薄弱环节是软件,但是大家都没看到。所有专家都说是芯片和传感器,上周末去贵阳参加物联网会议,有一个专家就说,做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上不来有什么意义,这话肯定是不对的,我听到这种话,都想跟他急,物联网是联网。传感器或者芯片没有物联网也发展,它可能有关系,但不是直接的,物联网概念划几层,最外层相关才是芯片,芯片好坏都可以用,但不是说所有项目都要求芯片达到一定的水平,水平可高可低,所以说重点不在芯片,就跟社交网现在发展一样,它也要CPU,但是没关系,那都是外围的,根本不在核心范围之内的。物联网一样,我认为芯片、传感器不在核心之内,当然它是相关基础的。搞传感器的专家不是传感网专家,两回事,这两个没有必然联系。

    政府对物联网推动力度很大应考虑建统一标识

    主持人:不止是我们国家,全世界物联网产业链都没有特别完善,因为它与物联网相关行业太多,太复杂,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受到国家政策影响比较多,从这个产业链角度来讲,您觉得需要哪些政策导向来支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周洪波:中国政府推动力度还是蛮大的,我个人观点,物联网的关键在联网,三层架构,顶层是关键,模式是应用的创新,只有用户多了,三大运营商提供的中间层才会有很大的流量,所以他们也在做这个,做的目的是增加容量,同时下面的人用的多了,当然买的数量才多了,买的数量多了,企业卖的多了,可以提升收入,所以产业链是关联度的关系。我觉得现在政府导向已经足够了,但是大家还要理清轻重缓急,我觉得政府应该考虑建立一些标准,我说的标准不是说做传感网的标准,那些网络层面标准已经很多了,做那个东西不是本质。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比如说所有的物联网数据建立统一的格式,再分行业建立格式,现在欧洲已经在做了,统一标识很重要,中国人也应该搞一个自己的方案,任何东西都要有身份证,然后再做统一的数据表。其他东西就往下推了。很多年开始我一直在说这个观点。

    物联网可参考互联网发展模式挖掘用户需求

    主持人:再来说一下物联网的商业模式,现在专家们都在呼吁物联网需要创新的商业模式,但是这个商业模式应该怎么去创新,怎么去摸索到适合物联网商业发展模式,请您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周洪波:这跟97年、98年的差不多,有点类似,所以我说它是联网的问题,不是传感器或者控制器的问题。赚钱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需求,物联网在很多地方已经有商业模式了,只是以前不叫物联网而已,比如智能交通的管理、轨道交通管理、楼宇集成,包括车联网早都在做了,智能电网里也都在做了,但这种都属于直接需求,物联网概念出来,很多人都说没有新东西,如果把新东西打通,比如交通、公安摄象头都打通,按照不同的方式访问,这种模式是传统模式,有些需求在挖掘提升,再把用户需求深入挖掘,总之,这种模式,挖掘用户需求,或者我超前找到需求做出来卖给你,这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方式,没有人愿意花钱买的东西,但你要做出来,我愿意用。我先做出来,提供方便性,我不直接收你钱,包括乘用车的车联网,我可能都免费,但是我可能通过网络间接赚钱,这就需要想一些办法,这跟互联网发展模式一样,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挖掘用户需求,另外是我提供方便,顺便我再买点东西给你,或者赚点眼球做广告。

    大城市权限划定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障碍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了北京发展智慧城市,您觉得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和二三线小城市相比,它发展智慧城市有哪些困难?

    周洪波:这是监管范围界定的问题,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包括新能源汽车做充电桩等,包括平安城市,安防监控,真正要做到,可能需要把这些资源累积起来,但整合起来,北京等大城市做起来有点困难。小点的城市可能会更方便一点。物联网很多东西涉及到物,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问题,不像Google、百度或者社交网、游戏网不是那么直接的,这个东西是交通怎么管、城市怎么管,井盖坏了谁来修,这更接近于民众的切实生活,权限怎么划定,这可能是主要的问题或者障碍。

    云计算一定要靠政府集中资源搞共产主义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云计算,我们知道云计算被认为是更容易落地的新技术之一,比物联网更加成熟一些,云计算进入中国探索已经有较成熟的模式供政府选择了,云计算还有中小企业信息化云梯的说法,您觉得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云计算有哪些重要意义,应该怎么选择?

    周洪波:首先云计算更容易落地的说法也不一定准确,也不一定比物联网技术成熟,智能安防等早就用过了,云计算也一样,它也不是全新的东西,两个东西都不是全新的,所以这个线就不好划分,什么时候云计算产生,什么时候物联网产生,这根线划不了,它不是颠覆性的技术,就是IT发展阶段。最近的云计算理念,我觉得比较标志性的事件是SaaS平台后来扩充成PaaS平台。这种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比较成熟,已经走起来了,像美国尤其是社交网的公司,都在用中小企业的机器,它不用买了节省了一些成本。但是在中国中小企业化云梯之称,我不知道什么意思,中国情况不太一样,中国人的习惯跟美国人还不太一样,中国人跟别人合作好多情况是为了引进吸收,我跟你合作的目的是我想把你这技术学过来,而不是从心里上真正想跟你合作,这纯粹是个人聊天观点,看似中国人很愿意合作,实际不是这么回事。所以说这块,在中国推起来比较难,它不是一个纯商业合作,纯粹为了节省成本,前面讲了合作是为了学东西,学到之后就不合作了,这是有比较大的差别,个人观点。云计算来中国,一定要靠政府,美国人也靠政府。所以中国现在到处都在建云计算,建可以,建了以后如果是政府建的,其他的关了,否则就不对了,一个是重复建设浪费,一个是没起到作用,必须要集中资源,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实际上中国要搞,比美国还有条件。这么做还是需要政府资源整合。

    主持人:您觉得大中小型企业应该怎么样选择云计算?

    周洪波:现在做云计算企业好多都是我做完给别人,但所有人都是单向想法。现在国内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平台。必须要有大企业扛大旗。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我写那本书的时候,人家说商业模式没写的太清楚,不太好写清楚。

    主持人:谢谢周洪波先生跟我们分享各个行业应用看法以及商业模式、标准化、云计算技术。今天访谈到此结束,谢谢。

    比如商用车,很多的销售都是租赁方,租赁就更需要跟踪了,不按时交钱的,我把车进行停了。比如二手车的定价,我的车比如做了五年不想要了,这个车的定价跟前面的数据有很大的关系。美国的车我都卖过几次,好多都是通过这种成交的。现在从商用车角度来讲,有这个标准还不够,尽管中国标准还没定下来,还需要加一些数据,比如是否是按时保养,是山路开的多还是平路开的多,对车的损耗不一样,这些数据都可以放在二手车的定价里面,这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很多国外整车厂都很看重这一块。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物联网建设或提速 电子信息持续走..
下一篇IBM“物联网”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