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郑立荣:物联网顶层架构设计需要各方参与
2011-10-28 14:47:33 来源:赛迪网 作者:【
关键词:郑立荣 物联网
 
10月28日消息,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担任教授,并在欧洲科研院所参与制定欧洲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的郑立荣,对欧洲物联网产业的规划与发展轨迹了如指撑。

  10月28日消息,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担任教授,并在欧洲科研院所参与制定欧洲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的郑立荣,对欧洲物联网产业的规划与发展轨迹了如指撑。在回国担任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复旦大学无锡研究院院长期间,郑教授对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心怀担忧。因为国内很多企业与研究机构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将物联网炒的火极一时,长期来看这种现象对国内物联网的发展有害而无利。为此,寻智中国的记者对郑教授进行了采访,希望能通过欧洲模式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找出好的经验。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郑立荣教授

  我国为物联网制定发展目标或战略方向是正确的,但有个比较严肃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有一个合适的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必须站在国家高度,而且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包括政策、经济、城市规划、社会管理、交通、医疗等多层面组织起来的委员会,并由专家委员会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物联网,什么是核心。物联网产业一定要有分工,谁做核心,没有核心很难推动产业发展;谁做演示,演示是各项技术的整合,可以很快看到技术应用的效果。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不能着急,不但要组织对物联网行业比较了解的不同层面的人成立专家委员会,而且在落实方面要一步一步扎实地走,不能在具体实施方面走了形。相关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大家站在一个没有利益驱动的高度做这件事情。如果从业的每个单位、个人都是自身利益驱动,物联网是肯定是做不好的。毕竟,物联网不应该是短期看到社会效益与利益回报的产业。科研领域更不能短视、着急,假如不能静下心来安安稳稳地把事情做好,那么着急的结果是效率低下,甚至到最后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物联网并不像我国这么热火朝天。欧美很清楚目前需要做的是一些基础的研发与项层构架。这就是为什么我国那么多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发现我们做的低端,赚的短平快的钱,而且利润很薄。原因是我们考虑的不够长远,没有向核心价值方面投入研发,既然没有掌握技术的核心,那就只能在低端徘徊。

  在欧洲,先做物联网产业的体系架构。体系架构的建设往往是以科研机构、相关的企业为主。他们不看重短期利益,看重的是多年之后产业发展起来的长远利益。他们更重视两方面问题,第一,考虑物与物连接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商业,到底能不能产生真正的利益;第二点,怎么实现的问题,实现这个功能,有哪些关键技术要解决,这项技术应用对我们社会有没有什么影响,对我们的生活、人文有什么影响,在政策方面还存在哪些漏洞等等,必须考虑的充分周到,然后再去分步实施。

  欧洲物联网规划当中,真正企业的参与在后面,当物联网架构搭好以后,利益出现了他们就参与进来,但是企业的钱与资源要投入到架构设计部分,因为这是公共的资源。顶层架构不是一、两家企业能做的东西,只能是站在整个产业层面做的事情。而比较公平的是科研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做这些事情,他们站在为产业长远的考虑而不是短期利益的角度,相关企业给一些信息与帮助,由此可以得知在模式上国内外存在很大的差别。

  欧盟在物联网上有IOT2020规划,他们先从大的方向做好产业架构,然后鼓励研究机构把问题逐一解决,当企业看到物联网产业有发展机会与商业模式时,自然就会参与进来。在投资方面也是如此。国内目前涉及物联网技术的大部分都是一个个的项目,从长远来看其价值并不太具有诱惑力,而真正的有价值的是扶植效应,如何把这个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国内在研究方面,一定要避免浪费与低水平重复的研究,不能戴着研究的帽子不做研究的事情,导致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投入、资源转化的效率底下。实际上,我国在物联网发展方面倾注了很大的财力,令国外羡慕不已。因此,我们更应该乘大的好经济环境,利用好手里的资源做出有意义于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事情。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刘轶:物联网的数据业务和云计算..
下一篇环保物联网各地开花 电子眼狠盯污..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

《合作通告》

本站因快速发展需要,有共赢合作、战略创投意向的个人或机构,请联系咨询:
(电话)010-69397252、13911442656(v)
(邮箱)503927495@qq.com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