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重庆大学教授自制物联网 打个电话自动浇花
2012-07-11 17:58:46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用的是在已经停产的多普达智能手机,却研究着最前沿的通讯技术空天地信息网;大学学机电专业,却成了航空、通信专家;65岁看说明书自学会了开汽车;为了老伴方便自制“物联网”系统电话遥控浇花……今年7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杨士中就是这样“传奇”。

  用的是在已经停产的多普达智能手机,却研究着最前沿的通讯技术空天地信息网;大学学机电专业,却成了航空、通信专家;65岁看说明书自学会了开汽车;为了老伴方便自制“物联网”系统电话遥控浇花……今年7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杨士中就是这样“传奇”。昨日,获得科技突出贡献奖的杨士中接受了重庆晨报专访,揭秘了他生活的一面。

重庆大学一级教授杨士中

  杨士中重庆大学一级教授,196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211工程”运载器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技术重点学科和国家“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在通信、雷达、飞行器测控领域,以唯一和第一获奖者的身份,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科学大会奖6项和部省级科技奖12项。获奖项目中,无人机测控通信系统、特种通信系统、传输型卫星遥感系统等,许多是国家最先进的装备。

  小时组装出收音机

  上台发表获奖感言,还说着一口重庆话。今年75岁的杨士中说,虽然他在北京工作了多年,却改不了这一口乡音。

  从小在双碑长大的他,童年就在特钢厂的车间、工厂、院坝中度过。杨士中笑着说,那时厂里堆着许多从前线运回来的破旧飞机,车间里也有各种报废的零件,他就把这些当玩具,拿着螺丝刀东拼西凑,还组装出了收音器等小玩意。

  “可能就是当时这样的生活,才培养出我爱动手、爱琢磨的个性吧。”杨士中说,这让他在工作中获益良多。

  在重大上学时,他学的是机电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研究院西南分所,被分配研究计算机,他立马开始自学,5年后又因国家的需要开始研究人造卫星。三次改行,都能迅速上手,除了服从国家安排、刻苦的学习精神,就是从小养成的动脑动手能力帮助了他。

  看着说明书学会开车

  在2002年以前,杨士中一直是骑摩托上下班,不仅驾车多年零事故,而且还自学弄清了摩托车内部结构原理,摩托车坏了都是自己修。

  10年前,65岁的杨士中又看着说明书自学会了汽车驾驶。当时,因为需要研究卫星遥感技术,科研组买了一辆皮卡车。杨士中对汽车产生了兴趣,于是翻出说明书,看了两小时后,就开始尝试着驾驶。“一上去还闹了个笑话。”他说,当时他按照说明松了刹车、离合,踩下油门却发现车子还不走,正想着为什么,旁边路过的一个人告诉他:“没松手刹。”于是,他就这样启动了汽车。

  没过多久,杨士中就在学校里开得熟练自如了,在考取驾照时,都以为他是开了多年的老师傅。

  虽然按照标准给他配备了汽车和司机,不过杨老有时还是会自己开车。“我做研究,有时会加班,不好让司机一直等着,就夜里自己开车回家。”

  自制物联网打个电话就浇花

  通过网络远程遥控,家中的微波炉就可以自己启动做饭、空调提前启动制冷,这些运用物联网的技术似乎离一般市民还很远,但杨士中却在家中自制了一套物联网系统,出差在外时打个电话就可以给种的蔬菜、花木浇水。

“没办法,老伴喜欢种这些花花草草,但长期会出差,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了。”杨士中笑着说,自家的房屋楼顶上被开辟出来种了各种蔬菜瓜果,可是因为常出差,有时一走就是半个月,老伴要陪伴左右,无人帮忙照料,为了不让老伴的心血白费,他动手制作了一套遥控浇水装置。

  “我在客厅装了一套交换机,连接到了楼顶的浇水器,在外时一打电话就能控制浇水器自动浇水。”杨士中比划着解释起他的装置,每打一次可以控制浇水15-20分钟,出差在外时他就先看重庆当天的天气预报,再决定一天打几次电话。

  去年夏天,他出差一个月,回家时家里的葡萄已经结出了甜甜的果实。而这套设备还吸引了不少人到家来参观。

  爱爬山爱打乒乓球

  虽然是75岁高龄,但杨士中的工作和生活却依然忙碌。说起自己的生活,他说很简单,除了出差,几乎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白天去实验室工作,晚上回家。

  “虽然是院士,但在科研工作上,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杨老说,在进行课题申请、项目审核时,面对台下的询问,无论是专家还是年轻的博士生,他都会认真地一一回答。“在科研上,永远是平等的交流,院士也没有特权。”

  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杨士中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周末会到虎溪校区爬山,平时每天都坚持在学校里散步,他最喜欢的运动就是乒乓球。为此,他在实验室里将四个工作台拼成了一个乒乓球桌,休息时就会和学生打一场,直到打到微微出汗才罢手。

  文/重庆晨报记者雍黎

  原声>建空天地信息网打电话没有死角

  晨报记者:能介绍一下你现在正在从事的研究么?

  杨士中:目前我正带领课题组研究空天地信息网,这是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可以让人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向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通信。现在的通信,其实只覆盖到了地面的2%,广大的海洋、荒漠都不能通信,而这种方式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网和空间信息网,让人在太空中或地面都能实现实时通信。此次神九收到地面发出的邮件,就是此项技术的应用。

  晨报记者: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会给通信带来怎么样的变化呢?

  杨士中:如果运用了这项技术,手机就能方便地进行“卫星通话”。在荒山野外、海洋、河流中也不会因为周围没有“基站”而遭遇通信死角,进行野外工作和户外探险的人士能随时保持通信。

  晨报记者:你还有什么研究可以用于我们的生活呢?

  杨士中:除了航空航天的卫星测控与遥感信息传输以外,我还研究了“微位移”、“微变形测量”等防灾减灾的技术。其实滑坡、地裂、建筑倒塌等都有一定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只要做好防范,是可以防止灾害发生。“微位移”技术,就是用雷达监测桥梁及大厦的移动变化,从而提前防范,目前我正在研究,希望尽早能将此项技术用于防灾减灾。

  晨报记者:作为通信专家,似乎你对手机没有追求最新最好?

  杨士中:我这个多普达智能手机已经用了3年,它可以无线上网,其实我觉得2G的智能机配备有无线上网功能就很好用了。现在手机所谓的最新最好,不过是硬件的提升和用户操作体验上的优化,在通信技术并不先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甘肃校企共建物联网实验室
下一篇两化融合助广东物联网制造升级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