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OID在物联网中应用指南”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2014-01-26 15:39:40 来源:国脉物联网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国际标准
 
1月15日-24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ITU-T SG17全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OID在物联网中应用指南”国际标准成功立项,并提交了第一版国际标准草案。
  1月15日-24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ITU-T SG17全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OID在物联网中应用指南”国际标准成功立项,并提交了第一版国际标准草案。
  本次会议上,来自于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大唐电信、中兴通讯、中国电信、电子标准化院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本次会议。电子标准化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吴东亚博士全程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中兴通讯公司代表合作,就“OID在物联网中应用指南”国际标准立项提案进行了陈述和答辩,并按照会议意见,修改、完善和补充了相关文件。
  “OID在物联网中应用指南”是首个由中国提出的、物联网标识方面的国际标准提案,是我国产学研用各方面力量合作的成果。标准中提出了基于OID的物联网标识体系总体建设方法,涵盖标识机制设计、解析系统建设和分布式服务器部署、分层管理机制建立等内容,将用于指导全球范围物联网建设中有效采用OID技术快速有效地建立物联网标识体系。该标准的成功立项是我国对于国际物联网标准化的重要贡献。
  OID(Object Identifier,对象标识符)是由ISO/IEC、ITU国际标准化组织联合提出的标识机制,用于对任何类型的对象进行全球无歧义、唯一命名。OID具有分层灵活、扩展性强、可兼容现有标识机制、已应用于多个领域、技术成熟、管理机制清晰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信息安全、医疗卫生、网络管理等领域,截止到2013年12月,国际OID树中已有891,938个顶级OID标识符完成注册。近些年,随着物联网等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急需对种类繁多的对象进行标识管理和信息交互,OID受到进一步关注。经分析,从管理机制、技术优越性、技术成熟度、应用推广、国际、国内标准化等各方面情况来看,OID是针对物联网标识管理最有优越性的方案。
  根据原信息产业部文件的批复,我国于2007年组建了“国家OID注册中心”,设立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负责管理“ISO分支”和“ISO-ITU联合分支” 下的中国OID分支,负责国内OID注册、管理、维护和国际对口工作。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国家OID注册中心建立了我国OID标识分配方案和注册管理体系,研制开发了OID注册解析管理系统,先后为国内一百余家行业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分配了136项顶层的OID标识符,不仅涵盖信息安全、网络管理、医疗卫生、金融认证、食品追溯等众多行业领域,还包含了RFID、传感器网络、二维码等物联网领域国内领军企业和组织。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密码局、卫生部信息中心、农业部信息中心等部委级应用单位均已经成功申请并采用OID标识。
  2014年1月9日,由国家OID注册中心主办的OID发证和合作协议签署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为2013年申请OID的单位颁发了OID证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农业部信息中心、武汉矽感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追溯酒品信息中心有限公司、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等五家有代表性的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通过OID国际国内标准化、解析系统建设、应用推广等各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拓宽了国家OID注册中心和各方面的合作方式和合作渠道,将逐步建立“覆盖全国、分布运行、安全可控、国际兼容”的标识体系,成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满足各行业领域、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需求,更好地实现我国信息资源的自我管理和利用,保障我国信息安全,维护国家主权。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4G时代 车联网成运营商新战场
下一篇2014年物联网发展预言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