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与阿里云打成战略合作,共同深挖气象大数据的深层价值。此番共事被业内成为“政企”的首次合作,就目前以后100多家银行等金融机构采用阿里云服务来看,阿里云夺得“政”的信任也是时间洗礼的最好凭证。
国家部委首次采用民营科技意味着什么?
阿里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国家部委首次批准采用民营科技来支持大数据演算和大数据应用实属不易。比起一直盘踞电商产业这块土壤,来自国家的认可则更进一步认可了阿里云的公信力。据报道,阿里云官方微博宣布:大幅下调青岛地域全线云产品价格,平均降幅10%,负载均衡SLB北京、杭州地域降价,CDN最高降幅达11%,今后阿里云价格没见至少降低30%以上。
国家部委对民营科技技术的考察是完备的,不仅要考察技术的实力,而且更加注重产品的发展前景。阿里云的降价也给出了用户合理的答案,“我们有技术,我们有实力”,已经降低的成本是阿里云最好的证明。
政企合璧,物联网你怎么看?
近来国外动作很大。互联网女皇的165页PPT震撼了业界也打破了互联网人士一贯的从业思维。国外云五福虎视眈眈地看着中国市场,阿里云则先一步抢占了最高席位,不能不说这一举动确实走得很明智。即便是作为政企首次合作的试验田,中国气象局不仅掌握着庞大的数据量,更是大数据预测功能的最好体现。天气预报的必备性和必要性更带动了物联网的产业融合,信息采集和信息分析会因此更上升一个层级。阿里云先发制人的行径着实为国外巨头们敲响了警钟,对于尚未形成的云服务市场,阿里云的此番行动颇有一些想要占领垄断地位的预示。
小结
这项拉动国内自主创新的举措,就目前业内欢呼的情况来看,意义深远。那么对物联网来讲就仅仅是加大传感器的投放量吗?自2009年物联网爆发以来,物联网除了在专有项目中取得成绩外,并没有太突出的影响,也许此番阿里云的民营科技国有化,正是物联网应用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崛起所等待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