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政策东风:“十三五”大力扶持健康物联网
2014-10-23 16:01:56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近期利好智慧医疗的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副司长张峰10月18日透露,“十三五”时期,医疗卫生行业将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近期,浙江省与上海市先后出台的相关政策都鼓励和支持发展健康物联网。
  近期利好智慧医疗的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副司长张峰10月18日透露,“十三五”时期,医疗卫生行业将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近期,浙江省与上海市先后出台的相关政策都鼓励和支持发展健康物联网。
  事实上,健康物联网早已在B A T布局的互联网医疗矩阵之中。业内认为,目前智能医疗设备行业闭环已经形成了,即已经能够实现连接患者、医院、医生,但此前由于医院和医生的观念问题而止步于医院门口,此时出台的政策于智能医疗设备商而言更似一场“东风”。
  允许社会资本参与探索网络医院
  去年年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就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构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
  各省市今年接连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有更明确的推进方案。今年5月30日,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远程医学服务,探索发展网络医院,发展“智慧健康服务”“远程健康服务”,支持开发移动终端、穿戴式植入式智能终端设备等增值服务产品。
  时隔3个月,上海发布《上海市健康物联网推进工作方案》,也提出利用便携式或可穿戴设备,开展远程医疗、慢性病管理、中医保健等服务;开展智慧药械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让市民可查询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
  加速智能医疗设备商进入医院
  事实上,腾讯的微信智慧医疗、阿里巴巴的未来医院早已囊括了健康物联网所涉及的项目。
  除了B T A,目前国内的智能医疗设备生产商都在积极开拓远程健康管理市场。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沙华海向南都记者介绍,乐心医疗与合作伙伴(某个聚集了高血压专科医生的医疗平台)已经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开展慢性病患者远程指导管理项目。
  不过,此前乐心医疗在医院渠道的推进非常缓慢。沙华海表示:“这主要取决于科室和医生的意见,很多医生觉得对医院而言价值不大所以不愿意让我们进入医院。”沙华海认为,目前智能医疗设备已经形成了闭环,即已经能够连接患者、医院、医生,在政策的推动下,“如果很多医院都需要上这个项目,那我们推动起来也会快很多。”
  近期宣布涉足可穿戴医疗设备领域的广药集团方面表示:“广药集团切入该领域时还不清楚相关的政策,但是政策出台势必会对广药在该领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民营医疗集团也将在这一场东风中获益。博爱(中国)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林志程告诉南都记者,健康物联网会解决就诊信息共享问题,医院间患者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检查,对患者有利;此外,我们如果能和所有医院信息共享,可以提高患者诊疗满意度。林志程介绍,未来该集团旗下医院会全面推进院内信息化建设,并筹划移动医院,院前和院后的信息化建设。
  健康物联网从慢性病先入手
  快速增加的慢性病人群让医生力不从心,打造健康物联网的背景正是优质医疗资源稀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差的问题。
  根据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公布的数据,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确诊患者2.6亿人。但往往很多慢病患者得不到很好的健康教育和管理。
  以糖尿病为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郭晓蕙向南都记者介绍,全国有1 .6亿糖尿病患者,但只有30 .1%的人知道自己有糖尿病,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的男性和女性均低于50%。郭晓蕙教授认为,血糖控制情况不佳与糖尿病教育的缺失有着密切的联系。
  沙华海指出,慢性病需要有连续的监测数据,医生根据数据给患者进行用药评估和指导用药,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系统,医生和患者都要投入很多时间与精力。
  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就是借助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把医院“搬”到病人家中,减少就医次数,节省医生的时间和成本。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物联网引起了各界对“多跳网络”..
下一篇别只看可穿戴和车联网 行业物联网..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