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物联网应用使各种感测器需求大幅攀升
2014-11-14 16:22:07 来源:国脉物联网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分析师指出,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物联网基础标准研究工作在组织建设、规划协调、标准研制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尤其是国际标准化工作实现跨越性突破,整体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分析师指出,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物联网基础标准研究工作在组织建设、规划协调、标准研制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尤其是国际标准化工作实现跨越性突破,整体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物联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专业物联产品系列,覆盖从传感器、控制器到云计算的各种应用。产品服务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构建了质量好、技术优、专业性强,成本低,满足客户需求的综合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物联网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2016年将超过一万亿元。
  工信部电子一所在2014国际(杭州)物联网暨传感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白皮书(2014)》显示,2009-2013年,国内传感器市场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14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60亿元。据预测,未来5年中国传感器市场将稳步快速发展,平均销售增长率将达到30%以上。
  目前,国内传感器产业已形成从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到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共有10大类42小类6000多种传感器产品,中低档产品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产品品种满足率在60%-70%左右。但从行业产品结构看,老产品比例占60%以上,新产品明显不足,其中高新技术类产品更少;同时,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产品严重欠缺。
  白皮书指出国内传感器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规模较小,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其中传感器芯片进口占比高达90%。二是技术水平总体偏低,很多企业都是引用国外的原件进行加工,自主创新困难。三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规格、系列不全。四是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配套不足。
  反观国外,物联网应用也使各种感测器需求大幅攀升,如微电机系统(MEMS)感测元件,并将同时激发8寸晶圆需求,推升8寸晶圆产量大幅攀升。
  Gartner研究副总裁DeanFreeman表示,物联网未来产值预计从2014年的100亿美元上扬至2020年的450亿美元,由此可见其蕴藏的商机无限。其中,有三大元件将受到市场变化而带起相对晶圆需求大增,分别为通讯元件、感测元件及处理元件。通讯元件主要是将资料传输至网路;感测元件则指微机电系统和光学元件;处理元件为逻辑元件和微控制器(MCU)。
  Freeman进一步指出,以MEMS而言,该感测元件不需要先进制程,因此晶片需求会反映在8寸晶圆的产量上,造成熟制程的成长量大于先进制程。未来半导体设备商必须注意8寸晶圆的产能是否足够、现有的设备是否能继续使用,以及零件供应上是否充足。
  另外,受到晶圆需求扩增影响的还有下游的封装厂。近来备受瞩目的穿戴式装置如AppleWatch,要求的是轻薄、小巧的外型,因此厂商在特定应用标准产品(ASSP)或是MCU的封装上会走向微型化,同时面临和现有技术不同的技术挑战。
  虽然物联网尚未成形,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物联网应用多样化,加上技术门槛较低,因此势必会让价格竞争白热化,预估半导体售价将被压至1.5美元,甚至更低。对此,台湾晶片商若欲寻求出路,须得拓展经济规模才能创造更大的获利。
  至于台湾封装厂商因为距离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近,因此有地利上的优势;但是由于物联网应用多样化且半导体售价低,台湾封装厂商若不大量生产也会面临利润被压缩的问题。
  Freeman建议,半导体制造商须要为快速普及的物联网应用做好准备,以确保生产能力可以因应物联网需求,以及成立专门推出物联网相关晶片与封装制程的专业团队,以快速且准确地面对物联网浪潮。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人工智能,物联网什么也不是
下一篇物联网需要开发者,那么开发者需..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