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中国移动发布物联网开放平台OneNet
2014-11-25 16:40:12 来源:国脉物联网 作者:【
关键词:中国移动 物联网 OneNet
 
2014年11月16日,第十六届全国高新技术交流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作为国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在此次高交会上正式发布物联网开放平台——OneNet(open.iot.10086.cn)。

  2014年11月16日,第十六届全国高新技术交流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作为国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在此次高交会上正式发布物联网开放平台——OneNet(open.iot.10086.cn)。OneNet平台作为连接和数据的中心,能适应各种传感网络和通信网络,将面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移动健康、智能创客等多个领域开放,标志着中国移动通过专业子公司——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全面进入智能硬件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莅临参观,在听取关于物联网开放平台OneNet介绍后,给予OneNet平台高度评价。

  全力打造物联网生态环境

  智能硬件领域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市场研究机构BI Intelligence发布的一份预测报告显示,预计到2019年,物联网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00亿美元以上,物联网设备总量将等于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的总和,这将是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后的第三次信息化变革浪潮。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凌伟表示:中国移动在2012年成立专业子公司深入物联网领域,经过3年的开发测试和应用对接,于2014年11月在深圳高交会上正式发布物联网开放平台——OneNet,该平台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特点打造的开放平台和生态环境,一方面通过适配各种网络和协议支持各类传感器和智能硬件的快速接入和大数据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丰富的API和应用模板支持各类智能硬件和行业应用的开发,能够有效降低各类物联网应用开发和部署成本,满足物联网领域设备连接、协议适配、数据存储、数据安全、大数据分析等平台级服务需求。目前,OneNet平台已经有超过300万的连接数,已经接入500多家企业级客户,并与业界众多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包括奇虎360、华为、浪潮、IBM、Intel、Sierra、中外运、积成电子、三川水表等,旨在共同推动物联网领域的标准化和产业化。

  

开放合作,从连接开始……

  中国移动在物联网领域进行了“云-管-端”的全面布局,2013年在国内率先推出物联网专网专号业务,2014年正式发布物联网开放平台——OneNet,2015年将推出一系列自主研发和定制开发的物联网芯片、通信模组、智能模组、穿戴式硬件和行业终端。
  OneNet平台支持各类传感网络和通信网络,通过支持多种协议解决智能硬件产品设备接入、消息路由等连接类刚性需求,还可以对智能硬件的网络状态、终端状态、流量情况、位置信息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OneNet平台在提供设备连接服务和数据中心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开放合作,面向智能硬件创客和创业企业推出硬件社区服务,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物联网应用需求提供数据展现、数据分析和应用生成服务,面向重点行业领域/大客户推出行业PaaS服务和提供行业应用定制化开发服务。

  OneNet作为连接和数据的中心,面向物联网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标准化接入和定制化开发,目前已经具备八大功能:
  专网专号:中国移动基于物联网特点打造的专业化网络通道,提供“云-管-端”一体化的智能管道和支撑系统,支持工业级、车规级的专网卡和通信模组;
  海量连接:基于多类型标准协议和API开发满足海量设备的高并发快速接入;
  在线监控:实现终端设备的监控管理、在线调试、实时控制功能;
  数据存储:基于分布式云存储、消息对象结构、丰富的数据调用接口实现数据高并发读、写库操作,有效保障数据的安全;
  消息分发:将采集的各类数据通过消息转发、短彩信推送、APP信息推送方式快速告知业务平台、用户手机、APP客户端,建立双向通信的有效通道;
  能力输出:汇聚中国移动短彩信、位置服务、视频服务、公有云等核心能力,提供标准API接口,缩短终端与应用的开发周期;
  事件告警:打造事件触发引擎,用户可以基于引擎快速实现应用逻辑编排;
  数据分析:基于Hadoop等提供统一的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NXP可穿戴芯片产权,加强物联网布..
下一篇物联网安全必知:七大安防生物识别..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