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蓝牙4.2开启物联网时代新技术
2015-01-30 16:41:59 来源:CNET科技资讯网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蓝牙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移动领域,作为一项全球通用的无线标准,它为越来越多的设备赋予了简便、安全的连接。在智能硬件兴起前,蓝牙通常存在于手机、笔记本等短距离传输中,但由于连接设备有限,蓝牙网络最多有256个节点,明显无法满足物联网对万物互联互通的需求。

  蓝牙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移动领域,作为一项全球通用的无线标准,它为越来越多的设备赋予了简便、安全的连接。在智能硬件兴起前,蓝牙通常存在于手机、笔记本等短距离传输中,但由于连接设备有限,蓝牙网络最多有256个节点,明显无法满足物联网对万物互联互通的需求。

  蓝牙技术联盟高级市场总监柯瑞德

  好在,近日由蓝牙技术联盟公布的蓝牙核心规格4.2版本就在针对连接速度、安全、联网三个方面做出了重要改进,为Bluetooth Smart带来全新的特性与优势。

  蓝牙4.2 三大特性解读

       蓝牙4.2让Bluetooth Smart更智能、更快速。成为物联网理想的无线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优势:

  1、实现物联网:支持灵活的互联网连接选项IPv6/6LoWPAN或Bluetooth Smart网关

  2、让Bluetooth Smart更智能:业界领先的隐私权限、节能效益和和堪称业界标准的安全性能

  3、让 Bluetooth Smart 更快速:吞吐量速度提升2.5倍,封包容量提升10倍

  这就意味着,蓝牙4.2标准将支持灵活的互联网连接选项,如IPv6/6LoWPAN或Bluetooth Smart网关,对于IPv6链接的支持将会使物联网成为现实。加之以蓝牙此前在众多小型低功耗设备上的普及,未来更多的小型传感器设备将可以更好的互联互通。

  另外,在蓝牙4.2中,蓝牙设备地址还可以隐藏,ID无法被外部看到,用户不必担心在使用蓝牙时设备被追踪。蓝牙4.2实现了业界领先的隐私权限,拥有美国联邦信息处理标准级的安全保护,可以防止蓝牙传输过程中被黑。

  同时,蓝牙4.2的传输速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封包容量提升了10倍,从而让传输速度较原来提升了2.5倍,这也就意味着用户在进行设备内容更新、数据传输同步时的效率提升了2.5倍,用户在数据同步时的用户体验得到了大大提升,数据传输时的等待时间有了明显缩短。

  无线传输:蓝牙与WiFi互补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在短距离无线通讯领域,蓝牙和WiFi就是一对冤家。事实上,蓝牙技术联盟一直主张,WiFi、蓝牙和蜂窝这三种连接技术携手,就可以为设备之间以及设备与云端实现无缝连接。

  蓝牙技术联盟高级市场总监柯瑞德认为,相比WiFi,蓝牙更便捷、更低耗能、更易获取,WiFi可以作为蓝牙的补充,其实目前,无线传输技术都有很快的增长,其中蓝牙是增长最快的无线传输技术,并可以与WiFi相互补充。在智能家居领域,采用了Bultooth Smart技术的蓝牙设备之间可以不通网络就能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对话”。即使突然断网,没有WiFi的情况下,智能家居设备们仍将可以继续工作。

  据了解,2013-2014年,蓝牙联盟亚太区成员年增长率达30%,其中,近60%的成员来自中国。根据ABI的数据,2014年,全球蓝牙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30亿部左右。到2018年,超过96%的手机将支持Bluetooth Smart设备。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内置蓝牙,也为其技术普及扫清了障碍。

  蓝牙技术联盟表示,蓝牙4.2标准在2015年将会大范围推广。实际应用产品的推出需要根据合作伙伴的终端产品来定。预计2015年下半年,采用蓝牙4.2标准的终端产品将陆续推出。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为什么物联网智能设备还不够“聪..
下一篇工信部:2014年物联网销售收入600..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