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物联网助力寿光智慧农业 大棚变身智能工厂
2015-06-17 14:54:05 来源:齐鲁网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长期以来,传统农业中的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完全凭感觉,靠经验。而如今,在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现代农业产业园,记者处处体验到物联网精准“感知”农业的技术。

  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实现按需供给?今天,“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采访采风活动走进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问题,在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现代农业产业园里,都有了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农民只需按个开关,作个选择,就能种好菜、养好花。

 

  而实现这种“精确”感知的技术攻关正是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是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它是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

  由"模糊"处理到"精确"把关 手机一按轻松种菜

  长期以来,传统农业中的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完全凭感觉,靠经验。而如今,在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现代农业产业园,记者处处体验到物联网精准“感知”农业的技术。

  在这个现代化的蔬菜大棚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先进装备和设施,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还可以对大棚实现远程操控和智能化管理,奥秘就在“大棚管家”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山东移动公司寿光分公司杨华栋告诉记者,通过无线传感器采集棚内的温度和湿度,然后汇总到远程控制终端上,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送到服务管理平台上,服务管理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再将数据发送到用户手中。

  由山东移动和寿光经信委开发的“大棚管家”是将物联网应用于农业的创新之举。通过“大棚管家”,农户可以通过手机监测蔬菜温室的运行,及时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指标进行调整,用手机即可操控大棚自动卷帘、自动喷灌等,从而使农作物始终处在最佳的生长环境之中。

  采访中,技术员秦然忽然接到了一条手机短信,“您的8号棚内温度为XX度,为了避免对西红柿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请您及时采取措施。此时棚外温度与风力适宜,建议您打开天窗与通风口降温。”看完短信后,秦然轻轻地在手机上摁了一下,棚壁上的通风机就像听懂她的吩咐一样,自动打开通风了。

  “只要轻轻一按手机,就能完成洒水、通风等一系列操作”,技术员秦然告诉齐鲁网记者,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寿光还是在外地,只要能发短信的地方,都可以遥控整个棚内的环境。

  足不出棚给蔬菜看病 “千里眼”给出诊断意见

  “大棚管家”不仅可以遥控大棚,还能够给蔬菜进行远程看病,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就实现了大棚蔬菜诊治从“足不出户到足不出棚”。在寿光市孙集街道三元朱村的王继成的蔬菜大棚里,记者将一片有点发黄的西红柿叶子放在“大棚管家”摄像头前进行拍照。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拍照完成,照片被传送到农业物联网平台上。

  大约一个小时后,王继成的手机上就收到了一条诊断信息:“怀疑西红柿是晚疫病或灰霉病”。除了诊断信息,短信还给出了防治意见,如果农户有疑问还可以进一步拨打电话进行咨询。

  “原先管理大棚,浇水、施肥全凭经验,如今,该不该浇水?该不该施肥?‘大棚管家’就报给你了。”王继成说2011年下半年试用“大棚管家”后,蔬菜大棚的管理工作轻松多了。“现在给蔬菜看病都是‘千里眼’,很方便。”如果棚里蔬菜发生了病虫害,只要拿着叶子在摄像头前拍张照片,就可以邀请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对其进行诊断指导。

  记者了解到,“大棚管家”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由无线传感器、远程控制终端和信息管理平台共同组成,实现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系统实时采集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同时还能及时的给用户发出预警信息,而且当用户收到预警信息之后,通过手机就能实现对棚内设备的远程控制。农民还可利用远程控制终端拍摄疑似遭受病虫害的农作物,专家通过系统平台远程诊治,提出防治建议。

  蔬菜大棚“变身”智能工厂 物联网技术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除了“大棚管家”,在农业产业园里,还有中控室、比例施肥器、水循环净化系统等高科技“武器”。在这里,少了泥土味,多了现代气息,一个个大棚,更像是一个个现代化的智能工厂。

  蔬菜是寿光农业的主导产业,全市现有蔬菜面积80万亩,大棚40万个,蔬菜种植户14万户。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棚设施不断升级换代,各种自动化和信息技术也不断引入。寿光的蔬菜大棚已经从最初的土棚子更新到第5代,一个大棚一年就能中出4万多斤的蔬菜,农民收入在四五万块钱左右。而实现了全自动化的蔬菜大棚,更是提高了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蔬菜产量要比普通的大棚高出三倍以上。

  “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着力打造‘智慧农业’。”寿光市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尽管实现了自动化的大棚尚处于示范阶段,但是像大棚管家、短信预警、远程诊断这样的物联网核心技术已经在寿光陆续的推广,用到了许多农民的大棚里。记者了解到,寿光市农业局立足于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建设了寿光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开发了8大信息服务系统,构建起了网站发布、视频互动、热线应答、短信交流、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视频监控及信息处理平台、农业投入品准入系统,搭建起了一条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信息直通大道。

  张丁奇介绍,农业物联网的使用,通过精准的控制,优化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可以创造适合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从而大大提高农作的的品质。而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大大缩短了处理等量任务的时间,减少了时间成本。

  近年以来,寿光市积极实施标准化、基地化、种苗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战略,在高端园区建设中,始终注重信息化技术的的应用,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各镇(街道)新建的高标准蔬菜园区和绿色有机蔬菜示范基地,推广应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土壤肥料GIS地理信息系统、作物病虫害信息预警系统,部分温室装备了物联网应用系统,有力提升了高端农业园区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装备和应用水平。

  目前,寿光市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建设的形式,规划建设了137个封闭式蔬菜园区,总建设面积8.9万亩。2014年来,寿光市按照“建设品质寿光,创造美好生活”这一总目标,以建设优势突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创新发展,加大投入,现代农业不断向更高层次跨越。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遵循10步骤 物联网将让企业受益匪..
下一篇2015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在北京..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