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物联网企业快速启动的关键是什么?
2015-07-03 12:46:18 来源:搜狐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在中国,小米、360和百度纷纷涉足智能家庭相关的硬件产品;在美国,Google斥资32亿美元收购烟感和恒温器品牌Nest,实为收购人才和技术,将其打造成属于自己的智能硬件部门。

  熟悉制造领域的人士普遍认为,电子设备厂商的难题往往不在硬件在软件。而到了物联网时代,软件的问题变成了:设备商生产出了物联网端点设备,找不到让这数百亿连上网络的最佳方式。物联网不是一堆简单的“物”,重点在于如何将它们连接上网,产生数据并用结构化的方式去挖掘梳理,同时能让人通过简单易用的工具去远程管理和维护它们。

  “国内制造产业看到一个领域比较热门,就想要赶快跟进。恨不得下个月就出产品,一推出产品就能卖出爆款,”艾拉物联联合创始人、中国区总经理张南雄(Phillip Chang)对PingWest品玩记者说道,“通常这样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希望能够帮助硬件制造者加快这个进程。”

  在中国,小米、360和百度纷纷涉足智能家庭相关的硬件产品;在美国,Google斥资32亿美元收购烟感和恒温器品牌Nest,实为收购人才和技术,将其打造成属于自己的智能硬件部门,并随后在今年的Google I/O大会上公布了最新的产品进展——物联网平台Brillo和通讯协议Weave。互联网科技公司进军智能硬件产业往往有着先天的优势,因为它们更懂软件,而软件是用户与智能硬件交互的直接方式。反过来讲,以硬件制造者的身份步入物联网行业,往往面临着搞不定软件和互联网部分的压力,就像是家电领域的一些传统巨头,他们在物联网时代来临时往往有着更深的紧迫感。

  虽然传统厂商同样拥有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但它们往往不懂软件和互联网。而艾拉物联则希望帮助制造商在最快的时间里,将它们生产的家电控制器、电器、照明以及其他日常家电用品,变成云计算平台和移动软件可以控制的智能设备。这家公司在创立之后,花了三年的时间研发适宜各类端点设备接入的物联网云平台,支持Wi-Fi、Zigbee或是其他主流的物联网传输协议。

  “两年前,我们去找世界上最早做恒温器(Thermostat)的一家知名制造商谈合作,对方并不感冒。可是Google买了Nest之后它们就开始紧张了。”

  Phillip Chang

  同样的趋势在中国也在发生,在物联网特别是智能家居方面,互联网公司比传统厂商认知超前,接受趋势更快。Google收购Nest之后让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小米以等一众互联网公司看到了方向,纷纷布局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庭产品。中国的物联网市场被互联网公司带动起来,这种情况让国内传统白电和小家电制造商感觉紧张,这本来应该是它们的舒服领域。

  Phillip介绍,目前Nest在烟感和恒温器上面最大的竞争对手都已经成为了艾拉物联的客户。不积极应对新趋势,传统玩家的优势会逐渐失去意义,在这方面诺基亚跟苹果的例子很有说服力。

  根据权威机构Gartner和IDC的分析报告,到2020年世界上总共将新增250-350亿联网设备,其中绝大多数将会是物联网设备。在这新增的数百亿设备当中能够占据多少份额,或许是每一家野心勃勃的物联网公司都在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也看到,国内外各大公司纷纷结盟,推出了各自的物联网通讯协议、物联网云。未来的市场还未形成,就已经被大公司瓜分殆尽。

  艾拉物联提供的嵌入式固件现在已经支持Thread、HomeKit等多种协议,以及微信、QQ物联等多种主流的物联网云,可以解决通讯协议、不同的云之间的兼容性问题。现在艾拉物联已经能提供完备的酒店、可再生能源、照明和空调供暖、可穿戴设备等方面的解决方案,最近还推出了一个微信proxy服务,帮助国内外企业更好地和微信对接,直连微信5亿用户。目前,海尔、TCL、浩泽净水等,已经成为艾拉物联的客户。

  “Timing is everything. ”Phillip说道。如果设备制造商能够将安全链接和数据智能快速整合到产品中,无需对现有业务模式做出修改和变更,才能快速启动,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如果物联网市场继续碎片化发展,像艾拉物联这样的解决方案公司还会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物联网专利:中国企业有量无质
下一篇思科落实物联网系统 推动“雾计算..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