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PTC:企业如何进行物联网化升级?
2015-11-04 14:07:23 来源:21世纪商业 作者:【
关键词:PTC 企业内部 企业要
 
PTC(美国参数技术公司)是开发、销售和支持软件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制造商、企业在物联网时代实现产品和服务优势。

  PTC(美国参数技术公司)是开发、销售和支持软件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制造商、企业在物联网时代实现产品和服务优势。

  此前,针对智能互联如何提升信息化对企业的支持,PTC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寿宇澄提出制造业发展需要数字化、全球化、合规、个性化、软件化等动力趋势,更好地提升企业内在动力。

  那么,如果将这些动力形成整体,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转型服务和提升IT水平的服务?

  “这就需要物联网的加入,”寿宇澄如是说。以下是寿宇澄演讲实录,有编辑、删减:

  传统企业的转型首先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型,企业按照物联网思维及方式来进行,整个架构,包括运营的架构将会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里有很多需要决策的问题。

  企业要做这样的转型需要对内容进行思考,比如,到底是开放式的还是封闭式的?不是封闭式就一定不好,有一些必须封闭,要有自己的IP。对于信息,是共享型信息还是非共享信息,这些都是企业的决策内容。

  这些问题总体来说是观念上的变化。如果企业没有物联网的观念,仅盲目追求物联网的转型,那么所有的技术手段都是没有基础的。

  物联网使实体和数字的世界更好地融合

  目前,大多数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常见思路为:首先设计好流程,再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最终将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但是,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后,除了刚性的流程,企业还需要从整体上发展智能化。

  在简单的环境里,企业先设计出流程,再按部就班实施是比较容易的。但在复杂的环境里,要设计处于刚性的流程来处理所有工作就比较难了。目前的发展趋势,要求企业从流程驱动转化为数据驱动。进入到数据驱动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实体世界和数字或虚拟世界。在制造业中,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同是时存在。

  PTC利用计算机做出三维设计,并从管理数据中衍生出工艺、加工、制造等方面的需求,最终在数字世界里进行生产。实际上,最终给到用户的产品并不是虚拟的,而是嫁接在如汽车、拖拉机、手机等实体产品上,这就相当于进入了实体世界的应用。

  然而问题在于,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度不够,这时候物联网的出现,就把两个世界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了。

  以一个拖拉机为例,最早是单纯用来耕地的,之后人们开始用软件来控制引擎、驾驶、仪表等,这就是智能产品了。智能发展下一步即传递、连接数字化信息,形成互联装置,这样就可以从远端或者服务端接收到前方的信息。

  通过智能化可以获得了拖拉机本身及其周围的信息,比如周边播了多少种子,面积及土壤情况等后形成一个系统,进而用这个系统来进行全方位的服务。那么,如何形成拖拉机耕地、播种、施肥的整个体系呢?

  既然软件控制收集到的耕地数据有了,就可以应用在播种、施肥上,这就形成了一个产品系统。产品系统这一步的形成是具有突破性的,之前的环节都是独立的,应用的方向也小。而形成组合后,机器发挥的作用也就更大。

  平台化思维

  目前,企业常见的IT的架构包括设计、产品数据关系、系统工程、维修维护、ERP等,这些是停留在企业内部的。实现刚才这样一套体系对于信息化系统来讲是需要有所拓展的:第一,要打破围墙;第二,每一个环节都要更加开放,更加数据驱动化。当下,IT系统要符合PLM的设计思路,才能够使得产品数据管理有序,如果是CRM客户关系的管理就要符合CRM系统需求来进行。

  现在是以企业的服务、销售、运营、工程、财务等功能为出发点,功能出发点体现在不同功能所产生的数据上,这些数据又有操作上的要求。所以从服务来说,企业需要远程和预测性的服务,同时又要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Verizon公司加速推进物联网业务
下一篇物联网时代的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