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Thread开始在物联网领域大显身手
2015-11-17 18:47:57 来源:元器件交易网 作者:【
关键词:Thread 物联网
 
物联网(IoT)还不能完全算是一个市场,特别是在家庭应用领域;主要原因是在应用层与网路协议层都缺乏标准化的平台。不过产业界可能已经开始围着Thread打转,毕竟当涉及网路通讯协议,物联网装置供应商们需要让他们的产品能连结网状网路。
  物联网(IoT)还不能完全算是一个市场,特别是在家庭应用领域;主要原因是在应用层与网路协议层都缺乏标准化的平台。不过产业界可能已经开始围着Thread打转,毕竟当涉及网路通讯协议,物联网装置供应商们需要让他们的产品能连结网状网路。
  主导Thread标准的Thread Group在今年夏天完成其以IPv6无线网路通讯协议为基础的1.0版规格,最近则是宣布展开首个认证计画,从仅是推动Thread成为一个产业规格,进展到在商业市场上推广Thread认证产品。
  据了解有超过三十种产品申请参与第一波的Thread认证;Thread Group主席Chris Boross表示:“我们正将更多产品推向通路;”他补充指出,第一波取得Thread认证的产品预计可在2016第二季上市,包括各种物联网装置,从感测器终端节点到边界路由器硬体。
  而晶片厂商飞思卡尔(Freescale)则指出,加盟Thread阵营的厂商十分多元化,包括家用品厂商Procter & Gamble (P&G)、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Jabil,还有一家物联网新创公司Elarm;这三家公司都是Freescale的Thread产品开发夥伴。
  市场研究机构IDC分析师Jonathan Gaw表示,Thread为各种装置提供了标准化的网路协议,让厂商能开发以IP为基础、传输较少量资料同时耗电量较低的设备,例如在家用领域的智慧门锁或是防盗窗户感测器等等。
  Thread开始在物联网领域大显身手
  Thread Group日前也宣布,照明产品供应大厂Osram加入了该组织的董事会;Osram的加盟对Thread Group来说是一大胜利,因为如Boross所言,照明是网状网路技术的“关键应用”,而来自德国的Osram亦可望协助Thread Group将市场版图由美国拓展至欧洲与亚洲。
  同时间Freescale则是发表了针对该公司产品最佳化的Thread预认证(pre-certified)软体堆叠,该软体堆叠正在进行Thread认证程序;Freescale北美微控制器(MCU)业务开发总监Sujata Neidig表示,预期可在本月底或12月初就可正式取得认证。除了Freescale,Silicon Labs与ARM预期也将推出通过Thread认证的协议堆叠。
  在此要说明的是,除了Thread,物联网领域还有其他类似的无线网状网路通讯协定,例如Z-Wave与Bluetooth Mesh;而从Thread Group最近的一系列进展可以看出,物联网市场正需要一个采用以IP为基础之网状网路技术的单一平台。
  IDC的Gaw指出:“Thread与物联网领域其他通讯协议不同之处,就在于IP的部分;”Thread纳入IP网路技术,让任何人能轻松地将装置连上网际网路,因此能存取云端服务,并且让使用者从任何地方遥控家中的设备。
  Thread Group着重的是物联网的网路层;在此同时,包括高通(Qualcomm)主导的AllSeen,以及英特尔(Intel)发起的Open Internet Consortium (OIC)等组织,则是瞄准物联网应用层的标准化。对此Gaw表示,网路层与应用层会是两个不同战场,但彼此相关联,他认为:“对消费者来说,如果要真正实现物联网,两种技术都需要到位。”
  他进一步解释:“目前我们正试着同意这两部分各自有单一标准,但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得花费一些时间;”以过去高科技产业界的历史为例,他指出:“HD-DVD与蓝光光碟的规格战争在2000年那时打得如火如荼,Wi-Fi过去也曾与HomeRF相争;Allseen与OIC崛起还不到两年,变数还很多,我们可以等着瞧。”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物联网将会对生产力产生怎样的影响
下一篇物联网监测气象保城市运行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