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物联网重构生态 谁做ICT的铁总?
2016-08-29 18:42:04 来源:51CTO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说起物联网,您会想到什么?GPS、智能电表、车联网?或者传感器、RFID或者M2M?——如果是前者,那您是应用派;如果是后者,您一定是个技术控……

  说起物联网,您会想到什么?GPS、智能电表、车联网?或者传感器、RFID或者M2M?——如果是前者,那您是应用派;如果是后者,您一定是个技术控……
 
  无论是应用还是技术,其实都无法代表物联网的全部,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形态:全联接世界。不夸张地说,物联网有可能将整个行业进行重构。
 
  但事实上,物联网已经喊了这么久,但一直未能大面积发展,原因就是:连接!

 
▲上图为 51CTO 杨文飞(左)和华为 蒋旺成(右)

  连接万物究竟有多难?
  “连接”对物联网到底有多重要?答案是:很重要!
  整个ICT领域(通信和信息技术),从产业起始,就是为连接而生,因此他们彼此的连接没有发生太大的困难,只是连接管道的粗细(带宽大小)而已。但其他设备,无论是汽车、家电,还是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在产品定位设计之初本身是没有考虑彼此的数据交换的,因此必须进行附加。但各个产品用途、特点各自不同,既要用连接开拓新价值——这牵涉到开发应用的难度,又不能单纯为了连接付出太多——这牵涉到标准、成本和规模化的问题。这种纠结,正是物联网推进的瓶颈所在。
  打个比方也许更容易说明问题。大家都知道高铁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铁路交通,当年的“四纵四横”计划现在已经变成了“八纵八横”蓝图,还有无数的地市想要变身高铁城市。如此庞大的产业需求,只靠铁路总公司一家显然不可能完成,那么怎么办?唯有发动各方面力量,大家一起来。
  其实,高铁和物联网没什么本质差别。真正的万物互联,连接管道是基础也是关键:在完成骨干网络之后,建立明确的标准和平台,做好零配件工作,然后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大家一起开创未来……
  关键在于,前面这段话的主语是谁?如果说高铁的“主语”是中国铁路总公司,那么,谁能做ICT领域的铁总?
  这个角色,需要的能力有:能做骨干网,能推进标准建立,能做零配件,能做接口……更关键的,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大家一起做生态。
  现在,有一家企业站了出来:华为。
  为什么是华为?
  华为为什么要做物联网?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副总裁蒋旺成告诉笔者,华为在两三年前从整个公司战略层面开始高调地提出来要关注和推动整个物联网生态链的建设。这里面主要的考虑,就是物联网要想成功,一定要整个生态链行业圈要能够“玩”起来——这里面既包括上游的应用,下游的设备,以及中间的管道。蒋旺成评价说,“我觉得是一个进步,一个不得不的进步。”
  2015年,在经过两年多的潜心研究后,华为首次公开了自己在物联网的战略,即“1+2+1”战略。第一个“1”是指一个物联网的平台,集中收集、管理、处理数据后向合作伙伴、行业开放,基于该平台行业伙伴可以开发应用;“2”指两种网络接入方式,确保连通管道;最后一个“1”是华为此次新推出的轻量级物联网操作系统Huawei LiteOS——蒋旺成补充说,其实还包括华为即将发布的芯片和模组。华为公开宣布了自己的期待:打造一个面向行业应用场景的物联网生态系统,联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物联网行业解决方案——可以说,华为期待用物联网让包括运营商和行业用户在内的整个行业体系进行了重构!
  但同时,华为自己的体系也被迫重构。在此之前,华为还只是做供应链而不是生态链,相当于原来只是一个负责铁路轨道施工的建设单位,现在让它做整个铁路和相关行业的生态,这个跨度不算小。在这个生态链中,华为如何确定自己的位置?
  蒋旺成表示,首先华为在整个生态链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要致富先修路”嘛,没有这个平台,其他的工作就只能停滞不前。但同时,他也强调华为要做的事情是有清晰的边界的:“华为肯定不能大包大揽,我们也做不到。我们的核心战略就是聚焦管道,在物联网整个的生态链里面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界限很清楚。这样就让我们的伙伴不会太担心。”
  华为能成功吗?
  距离华为高调宣布物联网战略已经过去一年多,华为的进展怎么样?他们将取得怎么样的成绩单?面对我的问题,蒋旺成没有直接回答我,但他表示,整体进展都基本按照预定计划在进行,各方面的进展都很明显。
  首先,在设备和基础平台部分,华为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除了已经发布的Huawei LiteOS开源物联网操作系统之外,业内第一款正式商用的窄带蜂窝物联网(NB-IoT)芯片将于9月发布并开始小规模商用,年底将投入大规模商用——要知道,NB-IoT对应的3GPP R13协议刚刚在6月16日才宣告冻结,这也标志着物联网最重要的协议产生了全球标准。事实上,蒋旺成介绍说,华为芯片的发布比计划延迟一个季度,也正是因为等待这个标准的最终冻结,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相关芯片,也还比华为要晚。
  而在应用端,华为的软件开发工具平台SoftRadio套件也将于9月正式发布。利用这个平台,用户无论身在何地,都可以便捷地连入华为提供的远程开发实验环境,并实现远程对接测试认证——一切工作在云端完成。为此,华为特意在全球建立了七个Open Lab(开放实验室),其中国内的实验室是和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及工信部等联合创办,为开发者提供了7×24小时的免费的云化实验室环境。
 
  不仅仅是提供软硬件平台,华为在行业开发者培养上也是不遗余力。除了前面说到的Open Lab和公有云服务外,华为还通过开发者大赛等活动吸引开发者了解和参与物联网开发,并积极帮助开发者完善自己的创意、提升开发水平。在刚刚结束的“2016华为开发者大赛”上,采用华为物联网平台的项目在入围前20名的项目中数量最多,其中“智能水务”项目荣获一等奖。
 
  除了开发者,华为还在积极推动行业的发展。2016年3月,华为在CeBIT 2016大会上发布了业界首个多级智能控制照明物联网解决方案,将城市照明路灯统一接入物联网络,可以直接管理每一个街区、每一盏路灯的状态。
 
  如果说每一个项目就是一盏路灯,那么华为的物联网生态圈何时能亮满整个街区,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IDC:2020年中国制造业物联网支出..
下一篇挖掘物联网时代商业价值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