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需求旺盛:市场提供大量机器学习与物联网相关岗位
2017-01-11 17:13:24 来源:51cto 作者:【
关键词:机器学习 物联网
 
传统观点认为,机器学习与AI相关职位在人才市场中呈现出旺盛需求——但根据职位搜索引擎Indeed给出的统计结果,“炙手可热”也许才是更为准确的表达。

  传统观点认为,机器学习与AI相关职位在人才市场中呈现出旺盛需求——但根据职位搜索引擎Indeed给出的统计结果,“炙手可热”也许才是更为准确的表达。

  根据Indeed自2014年以来发布的趋势数据,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相关职位数量(根据关键词统计得出)自2014年年初至2016年年初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由每百万条中占60条增长至如今的100条。而单在2016年年内,此类职位的数量就增长了两倍——目前已经达到每百万条内150条。

  

  智能化浪潮

  早在2014年,人工智能就已经开始在各大新兴技术——包括3D打印、区块链技术、物联网、虚拟/增强现实以及可穿戴式技术——当中呈现出领先优势。除物联网外,以上列出的各项新兴技术目前在每百万条职位信息中约占10条比例。

 

  Indeed统计结果

  AI/机器学习相关职位的搜索结果变化,可以看到相关工程师需求正不断提升。

  Indeed网站的数据还显示出另一项机器学习需求看涨的证据:此类职位目前的搜索数量亦不断提升——每百万次搜索中占100次。

  通过进一步研究,Indeed团队发现这些职位的雇主多数为IT行业巨头,包括Amazon、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以及英伟达。在此之中,英伟达一直致力于利用更为先进的GPU硬件为机器学习负载提供运行保障。其它雇主还包括中国网络巨头华为、Capital One以及福特与优步——后两者明显是在推动自动驾驶相关项目的研发。

  很明显,AI/机器学习已经实现整体领先,而真实世界中的相关记录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随着大量软件工具的出现,相关开发工作的每一次迭代已经不再那么艰深且复杂。

  着眼未来,其中最困难的部分可能在于如何将现实与构想加以对接。诚然,开发者们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推出哈尔9000(不包括杀人倾向)这样的智能化产物。不过可以肯定的是,AI与机器学习类成果将快速涌现,而其中不可避免地将掺杂大量创造者的偏见。要真正摆脱既有偏见并仅提供有用结果,开发者与数据科学家还需要在这一领域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

  浪潮的追逐者

  根据目前的统计结果,可穿戴式设备仍然只是一种利基性方案,且即使是像苹果这样的巨头亦很难将其推向通用型市场。同样的,3D打印虽然实现了硬件销量增长,但缺少普适性应用的问题仍将制约其进一步普及。(换言之,我们可能需要找到一个大众必须接纳3D打印技术的理由或者突破口。)

  AI/机器学习与物联网相关职位数量已经超过其它全部新兴技术类职位的总和

  AI/机器学习与物联网相关职位数量已经超过其它全部新兴技术类职位的总和。尽管各类新兴技术皆在2016年内实现发展,但AI/机器学习的发展则是“爆炸性”的。

  作为比特币的实现核心,区块链技术已经在数字化货币领域之外发挥作用,目前已经有包括IBM在内的多家企业为其投资。但尚不明确区块链能否切实吸引到开发者支持,特别是考虑到其仅适用于利基领域且封装库或提供服务所需要的开发者数量较为有限。

  在VR/AR方面,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之后,其终于迎来了历史性转折点。数据可视化等业务应用拥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且相关开发者数量在过去一年中快速增加。不过VR/AR与AI/机器学习相比仍然差距巨大,或者应该说相当巨大。

  位列新兴技术榜单第二位的是物联网,其成功与极为诱人的理论可行性及承诺性构想密不可分。但作为其面临的最大难题,物联网安全性一直困扰着当前及未来的相关软件开发者——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智能化生活的设想只能是痴人说梦。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LG Uplus和Verizon就工业物联网达..
下一篇物联网策略与设计“七宗罪”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