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物联网产业战国时代: 巨头和“独角兽”拼抢布局
2017-09-12 16:52:0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战国时代
 
9月10日,在由工信部、科技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主旨峰会上,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关于物联网提出了三个极具洞察力的判断。

  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 “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正在呼之欲出。

  9月10日,在由工信部、科技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主旨峰会上,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关于物联网提出了三个极具洞察力的判断。

  李强认为,物联网作为全新的连接方式,其千亿级别的连接量必定催生新一代的巨无霸企业;物联网发展不论在哪个领域率先“引爆”,都一定会带有鲜明的地域标识和印记;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必定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相伴随,使跨界融合成为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上个月底江苏无锡市的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已首次超过手机用户数量,其背后正在悄然孕育着一个巨大的物联网市场。各大科技巨头在连接网络、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纷纷抢滩布局,各地政府也在纷纷抢占物联网发展的先机。

  同时,物联网也成为不少国家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中国物联网市场已近万亿,并已初步建成涵盖传感芯片、网络、软件、应用服务在内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的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具备人才、市场、新技术应用优势的中国有望在这一新赛道中实现新的“领跑”。

  千亿连接催生新一代巨无霸企业

  宁夏银川的一个奶牛场中,5万头奶牛在脖子上安装着可穿戴设备,这一由华为提供的特殊传感器,可以测量奶牛的体温和脉搏数据进而准确预测奶牛的发情期。

  “生小奶牛是一笔重要的收入,假如奶牛错过了的受孕期,不但影响产犊,奶牛在发情期吃的多产奶少,而根据计算好的发情期及时安排受孕可以为奶农带来2500元的收入增长。”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将此称为“牛联网”。

  这只是万物互联时代发轫背景下的一个并不复杂的缩影。在上述峰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从徐文伟处获悉,华为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产生1000亿的连接,这意味着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全连接的智能社会正在扑面而来。

  “作为全新的连接方式,物联网千亿级的连接量必定催生新一代的巨无霸企业。”这也是李强在峰会上关于物联网的第一个判断。

  李强表示,纵观人类社会信息化的历程,每一次连接方式的改变,都会催生出一批巨无霸型的企业:在数十亿连接量的语音网时代,产生了AT﹠T这样的百亿美元规模的公司;在数百亿连接量的PC/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了像IBM、微软、Google、BAT这样的千亿美元级的企业。

  “而物联网将实现千亿量的连接,这可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市场,也一定会诞生出新一代的巨无霸企业。”李强称。

  据Gartner预计,到2021年,全球联网设备将达到280亿,其中160亿与物联网相关。而中国电科集团董事长熊群力则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就可能达到500亿,这将为全球提供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物联服务及应用。

  峰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从工信部副部长罗文处获得的数据是,2016年全球具备联网及感测功能的物联网市场规模为700亿美元,同比增长21%,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千亿美元。

  物联网正在快速地渗透到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设备、车辆、终端等纳入到信息网络之中,使人类加速迈向万物互联、泛在感知的时代。泛在连接一方面使得网络获得更加多样化、更海量的数据,同时也使得机器或者是整个网络信息系统获得更强的学习和认知能力,这打开了对未来的无限想象空间。

  李强指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过去在许多科幻电影中看到的“未来场景”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工业机器人正解放人类的双手,智慧城市将让人类远离“城市病”,智能家居让生活更有“智”感,智能穿戴设备能够让人便利地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数字化身份成为人类的通行证。

  抢滩物联网的“战国时代”

  那么,谁将成为新时代的执牛耳者?对此有人推测,新的物联网巨无霸企业将从具有强大成长力的科技“独角兽”企业中脱颖而出;也有人预测,将会是具有强大创新力的互联网巨头转型而来。

  李强表示,目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处在一个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随着核心技术的基础支撑的加快完善、产业生态的日渐成熟,物联网成为不少国家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各大科技巨头也开始大举投资并购,纷纷抢滩布局物联网产业生态链,物联网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孕育激荡、有待迸发的时代。

  根据罗文介绍,全球40%的运营商都在积极部署机器到机器(M2M)业务与应用,全球每天约有550万新设备加入到物联网。

  通讯设备企业也在加紧布局,徐文伟指出,华为推动的窄带物联网(NB-IOT)由于灵敏度增加了20厘米,地下管线在3米以下都可以覆盖,加上电池可以支撑10年,使得4G连接数量增长超过了100倍。

  操作系统是一个争夺最为激烈的战场,PC时代有Windows、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安卓、ios,新的物联网时代也必将诞生一个新的开放的操作系统。徐文伟表示,华为正在推动Lite OS系统与业界合作,共同打造物联网的操作系统。

  中国电信集团总工程师韦乐平介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涉及运营商、互联网公司、行业等多类型的参与方,各方应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共同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韦乐平认为,运营商的“基因”决定了它的分内事在于连接市场,其首先要做好连接市场,但也不能满足于“连接”,还要提升到平台层面,做好通用使能平台,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服务。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韦乐平认为其应专注于物联网上层的服务和应用层面的开发。

  此外,韦乐平认为,不同行业也要针对自己的特点,找准定位,做精做实,如海尔就可在家电领域做平台,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则应通过微创新,来专注特定应用的开发。

  各地政府也在纷纷抢占物联网发展的先机。李强判断,物联网发展不论在哪个领域率先“引爆”,都一定会带有鲜明的地域标识和印记。

  “物联网发展正处于爆发前夜,智能制造、物联网金融、车联网都可能成为重要的爆破口,物联网不管从哪个领域突破,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一定会在某个地方率先‘引爆’,一定会成为这个地方的特有标识。正如一谈到互联网发展,大家就会想到BAT,就会想到北京、杭州、深圳。”

  显然,江苏无锡正努力成为这样一个“引爆”地。

  物联网时代的中国新方位

  国家层面也在抢滩物联网发展的新疆域。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表示,从全球来看,物联网发展正处于产业爆发前的战略机遇期,主要国家都将物联网发展作为重点领域。

  王志刚表示,中国将在更多的科技前沿领域进行超前部署,加大投入,提高原创能力,在科技革命的新赛场中实现更多的“并跑”和“领跑”。在他看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引发国际合作竞争格局调整,成为各国科技创新合作的新平台和竞争的新赛场。

  李强判断,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必定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相伴随,使跨界融合成为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物联网在中国有其独特的优势: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在人才、市场、新技术应用方面存在诸多亮点,中国有可能在物联网领域引领潮流,从“跟跑”变“领跑”。

  举例来看,中国的通讯行业在窄带物联网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在某些领域具备了后发优势;而中国在互联网发展的某些方面如移动支付领域也比国外更快。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物联网概念刚出来时过于“火热”,一度出现炒作的迹象,然而经历大浪淘沙之后,留下一批扎实做产业的企业,这为物联网革命新一轮的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韦乐平指出,七八年前发展物联网的时机确实不成熟,但如今情形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

  首先是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成本大幅下降,传感器、芯片、软件等物联网配套软硬件大幅降低了成本,有的成本降幅甚至达到95%以上。其次,物联网的市场条件开始成熟,消费类市场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庭等一系列应用正在蓬勃发展,工业物联网市场发展也开始起飞。

  技术的进步也为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低功率广域网、云化平台技术和操作系统技术的突破,使物联网拥有了一个具备空前可达性、可用性、移动性和规模性的基础承载网,大大提升了物联网的连接能力。

  从产业上看,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包括芯片和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电信运营、物联网服务等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基于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国已部署的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突破1亿。

  罗文表示,中国现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无锡、杭州、重庆等地综合运用配套政策,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培育重点企业,已成为推动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基地。

  与此同时,中国还涌现出一批具备较强实力的物联网领军企业,物联网标准体系也在初步构建,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逐步提高。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逼近万亿 巨无..
下一篇2026年物联网将为运营商带来高收入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