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物联网智能控制,无线模块选型至关重要
2018-07-25 16:32:36 来源:eefocus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无线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物联网时代,真正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和通讯,我们只需要在智能手机上安装好各种智能终端产品(智能插座、智能灯控)配套的App,就可以通过触控屏幕实现各种内置无线模块的智能家居产品自带的功能控制。

  无线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物联网时代,真正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和通讯,我们只需要在智能手机上安装好各种智能终端产品(智能插座、智能灯控)配套的App,就可以通过触控屏幕实现各种内置无线模块的智能家居产品自带的功能控制。今天SKYLAB君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智能控制背后,无线模块WiFi模块和WiFi+蓝牙二合一组合模块的选型应用。

  串口WiFi模块智能控制的方式如下:

  WiFi模块工作STA模式,智能终端(手机、平板)和WiFi模块工作在无线路由器提供的无线网络环境中,数据信号经过无线路由器转发,从而实现无线控制。

  WiFi模块工作在AP模式,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直接接入WiFi模块提供的网络,在同一个热点网络实现无线控制。

  远程控制,智能终端(手机、平板)和无线路由器处于不同的网络中,WiFi模块负责将相关数据上传到****器,这时候,智能终端和串口WiFi模块电子设备的通讯都是经过****器转发,实现远程控制。

  WiFi+蓝牙二合一的组合模块智能控制方式如下:

  WiFi+蓝牙二合一的组合模块的WiFi部分和WiFi模块在智能家居中担任的角色一样,负责将相关数据上传到云端,实现远程控制或者和家里路由器连接,在家控制。蓝牙部分则负责收集数据并将相关信息传送给WiFi,这样,用户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回家的路上,通过手机就能实现智能控制。 

 

  物联网WiFi模块+组合模块

  物联网WiFi模块(WU106/WG219)

  WU106是一款符合802.11 b / g / n标准的 WiFi模块,模块内部集成了射频收发、MAC、基带处理、WiFi协议和配置信息及网络协议栈,用户利用它可以轻松实现串口设备的无线网络功能,节省开发时间,使产品更快地投入市场,增强竞争力。

  WG219是一款基于ESP8266芯片的低功耗小(深度睡眠模式电流18uA)尺寸UART-WiFi透传模块,符合802.11b/g/n无线模块标准,专为移动设备和物联网应用设计,可将用户的物理设备连接到WiFi无线网络上,进行互联网或局域网通信,实现联网功能。另外WG219仅需要通过出串口使用AT指令控制,就能满足大部分的网络功能需求。

  WiFi+蓝牙二合一组合模块(WG215/WG222)

  WG215是一款基于ESP32的WiFi蓝牙一体模块,WiFi部分符合协议IEEE802.11b/g/n/e/i!内置一个802.11b/g/n标准WLAN,在2.4G 802.11 n最高通讯速率150Mbps,蓝牙部分支持4.2的传统和低功耗,模块只需3.3V供电!

  WG222基于MTK芯片MT7697研发,是一款WiFi+蓝牙二合一模块,WiFi符合802.11 a/b/g/n 无线标准,蓝牙支持低功耗蓝牙v4.2。WG222WiFi部分的接口是uart,蓝牙部分是UART/PCM 接口。天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IPEX外接天线,一种是PCB板载天线。

  智能家居的安全、节能、舒适、便利、高效等诸多特点,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接受和开发智能家居单品和系统。关于智能控制是选择WiFi模块还是组合模块,SKYLAB的建议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WiFi技术能够满足实际应用中的通信需求时,可以直接用物联网WiFi模块即可;当单一WiFi技术的无线模块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应用中的通信需求时,工程师可以考虑优先选择SKYLAB研发推出的适用于物联网应用的WiFi+蓝牙二合一组合模块。

  WiFi模块和WiFi+蓝牙二合一组合模块的选型应用:

  首先要判断产品是否适用WiFi模块和WiFi+蓝牙二合一组合模块​;接口的选择,建议客户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接口类型;更多无线模块的选型应用可直接访问SKYLAB官网或阿里店铺。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物联网时代 新闻媒体该如何应对
下一篇物联网蓬勃发展 RFID应用迎来发展..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