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物联网”与“联网物”,到底有什么差异?
2018-08-14 18:36:24 来源:medium 作者:【
关键词:物联网
 
目前在市面上所看见的智能灯泡、智能牙刷、智能手环等等,可以透过App远程控制、通知提醒、纪录状态等等贴心信息显示,这些都号称物联网产品,但真的是这样吗?那到底哪些是物联网哪些联网物产品呢?事实上,这些只能够称作“类物联网”的联网物产品,用户必须依靠手机唤醒设备才能够做到以上的贴心服务,也因为受到设备本身的能力局限,在实际应用上就产生很大的限制。

  目前在市面上所看见的智能灯泡、智能牙刷、智能手环等等,可以透过App远程控制、通知提醒、纪录状态等等贴心信息显示,这些都号称物联网产品,但真的是这样吗?那到底哪些是物联网哪些联网物产品呢?事实上,这些只能够称作“类物联网”的联网物产品,用户必须依靠手机唤醒设备才能够做到以上的贴心服务,也因为受到设备本身的能力局限,在实际应用上就产生很大的限制。
  “类物联网”的联网物产品所使用的技术是P2P(peer-to-peer/point to piont)联机架构,透过输入一组账号(Unique ID;UID)和密码,即可使产品与手机快速配对联机,使用者可以在App上进行纪录、控制、简单的图表呈现等等但因为有距离上的限制且无法主动收集信息,因此,类物联网产品能够能提高我们生活中的便利性,就像一部电影,联网物只能作为配角衬托,不能称作主角。

  譬如,使用者在家中客厅可以开启卧室的灯与音乐,让我们在忙碌之余增添气氛。但一旦出了大楼一切的控制都不管用了,而且也因为无法从云端管理,设备只能被动式的接收指令,无法主动回馈讯息,出了家门就不再智能。

  “IoT物联网”才是真正在电影里的主角,整部电影的剧情铺陈重点

  同样的开启设备,但在IoT物联网的应用中,使用者可以先在家外就先开启家中的冷气预备,设备会自行判断使用者还要多久才回到家,且在刚好在回家的时间调整到舒服的温度并同时开启灯,这样回家不仅有明亮且舒服的温度迎接,同时也能够节省能源。

  “IoT物联网”是透过云端平台让设备和手机App联机,因此当用户利用App给予设备指令时,事实上是先由手机App传送指令给云端平台在借助平台下达给设备,同时设备也能够主动给予数据回报,达到双向互动的功能。

  主角只有这样怎么够

  当然不只这样,一切拜云端所赐。

  因为能够从云端管理设备并双向互动,设备能够主动的向云端平台回报信息,做为销售消费性产品的企业就可以了解每一个销售出去的产品状态、使用状态是否异常,企业能够提前明白这些情况就能够提升售后服务或优化产品的质量,甚至是提出更多增值服务。像是智能牙刷会依据使用者的刷牙次数了解牙刷刷头是否有需要更换的程度,透过App主动通知更换提醒,并且提供购买刷头的连结,甚至企业可以与电商合作附上优惠连结让整体服务更加完善。对使用者来说,可以确保牙刷保持在干净的状态维护牙齿健康,还能够用优惠的价格买到商品;对企业而言,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贴心的服务,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双方都皆大欢喜。

  那“IoT物联网”是怎么做到的呢?

  以消费性产品来说,当用户首次使用智能设备时会需要至指定网址注册启用功能,此时,设备会与此使用者会建立关系认列,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享受以上的贴心服务。(当然要看企业提供多少服务啦。)

  IoT物联网不只能够应用在消费性产品上。以固定场域的应用来说,大部分的都是以gateway(网关)为接收中心集合设备信息与云端平台沟通,同样的反之gateway再向下传达指令给设备,企业可以实时知道设备的运行状态,收集相关数据后进行分析,依据不同应用可以获得不同利益,例如制造厂的产量管理、办公大楼的电力管理、饭店旅馆的能源管理等等。

  不论是消费性产品或是固定场域的应用甚至是话题火热的工业4.0(这个话题可大了,我们下回再仔细谈谈,敬请期待。),都是借助以上过程让使用者能够借助云端与设备沟通,不再受局限距离的限制,且设备回报的数据才能够储存在云端,才有机会进行到下个阶段的大数据与AI人工智能等等的未来梦。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哪些AI和物联网事件不容错过?
下一篇要小心这5个臭名昭著的物联网黑客..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