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短暂的休息,在张志杰副总经理的引领下,各位业内大咖对AI及大数据时代下,物业企业如何突破升级这一主题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海牛网诸沂赟:回扣问题,价格和数量真实性,三方价格真实性是物业企业在采购过程当中会经常碰到的问题,也是困扰企业的痛点。海牛网是专门为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的平台,其采购价格透明化,审批流管理化,数据分析精细化。公司期待通过互联网的聚合能够不断降低采购成本,提升物业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海牛网采购平台除了统一的商品报价外,还保证该内部供求双方透明化,买卖双方能更有效地平衡市场的需求。未来,海牛开发技术团队将通过不断对平台后台工具,平台结算体系等进行完善,为物业企业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
保利物业张兆恒:物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之下,走智能化道路是物业企业发展的大势趋。但不是每个公司都适合去做研发,专业的事情应该让专业的人去做,物业企业可以通过合作达到共赢。而智能机器人在物业行业的广泛应用,其接受度还需要等待整个行业的考量和认可。
高地物业俞恺:近两年来,O2O更多的被认为是一种烧钱的行为,现在业内很少有人去做这个,高地物业也不太倾向去涉足这个领域。2016年高地物业开始从微信端转型到APP端,后台有一个强大的数据中心去支撑整个APP的运作。除此之外,还会通过智能硬件做线上线下的联动,给业主带来便利性。
世邦泰和孙伟:目前公司通过上线APP智能化产品,跟业主产生更紧密的联系,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整体来看,收入比例和多种经营收入利润率是物业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从提升运作效率来看,一方面物业需要扩展与外部的连接,与更多的产业进行配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现有数据的分析,提出改善策略,提升维修效率,减少故障率。
格美特刘标志:2003年格美特在深圳成立,基于门禁和停车场两块开发出一个物联网平台,目前在运营阿里整个社区,2017年在腾讯海纳平台上线,与全国两千多个小区合作。通过推广和运营,格美特在整合社区里的一些资源,包括养老、医疗,银行、保险等方面,并对这些客户进行分析从而产生一些黏性。而微信是一个大的生态,这个模块本身很大,可以打造很多板块,物业公司还处在摸索尝试阶段,整个市场也在探索中前行。
益镇物业刘文洋:物业公司的优势是在线下,但在专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保洁、绿化,这些基础服务还是需要物业公司去做好。第三方物业应当把基本功做扎实。现在益镇物业也在尝试做APP,平台管理是开放的,别的平台也可以尝试着用,好的东西可以拿出来分享。开发商也在支持我们做了一个联盟。开放才能联合,资源才能够整合。公司目前在做的垃圾分类回收项目已经在上海、江苏布局实施。
中信泰富物业钟德杨:现在业主需求其实是各不相同,部分业主不需要服务,O2O也不考虑,某些设备出问题不需要通过物业解决。如果是通过技术,能够真正降低物业管理成本,这个物业公司未来的发展势必是光明的。现在人员成本太高,物业公司面临的成本压力与日俱增。
财信物业沈忠:从总的来看物业行业还处于摸索期,2014年行业迎来一波上市潮,没有上市之前很多物业企业就在做物联网,运用我们物业行业管理经验,自己研发不断迭代更新,今年上半年已经是物联网4.0,这跟真正的互联网企业4.0又不是一个概念,上市花钱确实不少,但整体能够运用到实处的不多。物业公司来做物联网是个不对称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整个产业的力量,纯粹的互联网企业来做物联网,物业公司做一些配合的工作。
保利酒店物业诸槟:在人力成本逐年攀升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属性的物业行业在技术升级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压力很大。物业加互联网,可以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现在的物业企业很多都有自己的APP,产品各具特色。物业APP活性和电商平台没有可比性,物业能做好APP是锦上添花。另外,采购平台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物业企业采购市场是相当庞大的,这个平台潜力是非常大的,因为既降低了采购成本,又方便配送,减少库存,还能杜绝采购当中出现种种问题,比如回扣、假货等等,未来值得大家一起把它做起来。
景瑞物业张岚:面对物业管理成本的上升,公司在做成本的优化,首当其冲是人的环节,提高人的效率。而如何能够降低成本,运用平台资源把这些项目管理好,是我们最近主要研究的内容。其实线下更多的是围绕客户需求,最近公司尝试在小区推行电子门锁,马桶盖,这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配套过程当中抓住了客户需求点,还是能够做一些服务的延伸。未来还是要把现有客户真正的需求挖掘出来。如果机器人真正能够取代人,去完成一些服务工作,其实物业公司还是很愿意去尝试。我们也期待机器人能够越来越成熟,物业公司真的能够把它运作起来。